贛縣五雲鎮

贛縣五雲鎮

五雲鎮位於贛縣西北部,東鄰贛江,南界章貢區水西鎮,西靠南康市,北接沙地鎮,距離贛縣城28公里,距離贛州市區僅18公里, 105國道穿越鎮境15公里,交通便利,具有較好的區位優勢。全鎮國土面積126平方公里,轄12個行政村,173個村民小組,全鎮人口22000多人,現有耕地面積13587畝,山地面積185698畝,水面面積2750畝,圩鎮面積3平方公里,圩鎮人口2000多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贛縣五雲鎮
  • 電話區號:0797
  • 郵政區碼:341109 
  • 面積:126平方公里
  • 人口:22000多人
  • 著名景點:清代明威將軍古墓、菩提山、龍王古廟、長村水庫等
  • 得名原因:五雲橋
概況,名優特產,旅遊資源,柚子燈(中秋燈),

概況

五雲鎮因五雲橋而得名。五雲橋原名“五眼橋”,因老橋有橋孔五眼而來。清朝禮部尚書王懿修,乾隆54年(公元1789年),時任江西、廣東、廣西等省主考官,從廣東主考回京,途經“五眼橋”,正雨過天晴,他站在橋頭仰望,五色祥雲從頭上飄過,恰一抹彩虹掛於天邊,一群白鶴從古榕飛起,詩興大發,賦詩一首:五雲橋畔看花時,獨發春榮富貴姿,玉樹瑤琳原有種,紫燕雙飛占高枝。因“五眼橋”俗氣,從此改名“五雲橋”。
全鎮區域內以丘陵為主,山清水秀,風景如畫。區域內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豐富的生態旅遊資源,如清代明威將軍古墓、菩提山旅遊開發、長村水庫立體開發等;礦產資源也較豐富,主要有鎢、鉀長石、熒礦石等;五雲鎮是江西省無公害蔬菜基地,贛州市“菜籃子”工程基地。2008年五雲鎮無公害蔬菜面積擴大至6000餘畝,實現產值3600多萬元,已成為全鎮的主導產業,該鎮成功註冊了“五雲橋”牌無公害蔬菜商標,成功申報為國家級農業標準化示範區,實現了蔬菜生產品牌化。2008年全鎮甜葉菊種植面積1350畝,收購乾葉76.74噸,實現總產值112萬元。菸葉種植面積140畝,交售烤菸358擔,實現產值22.4萬元。此外茶油食用菌、無籽西瓜、臍橙、水產養殖、生豬生產等傳統產業也得到較大發展。

名優特產

1、無公害蔬菜
 五雲鎮為國家級標準化示範基地,江西省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贛州市“菜籃子”工程基地。近幾年來,通過引進新技術、推廣新品種,蔬菜種植面積達到8000多畝,主要品種有辣椒、茄子、冬瓜、絲瓜、苦瓜、豆角、藠頭、生薑、紅皮南瓜、鐵頭甘藍等,品種齊、品質好、時蔬早、無公害,占有贛州市區蔬菜市場的三分之一,贛州菜農以做五雲人而自豪,贛州市民以買五雲菜而放心。
五雲蔬菜基地五雲蔬菜基地
2、無籽西瓜
五雲無籽西瓜個大、皮薄、瓤紅、無籽,果瓤脆嫩,進嘴即化,甜潤多汁,含有豐富的礦物鹽和多種維生素,清熱解暑,對治療腎炎、糖尿病及膀胱炎等疾病有輔助療效,是夏季消暑之上品,尤以南田無籽瓜為佳,年產量達20萬斤以上。
3、食用菌
食用菌不僅味美,而且營養豐富,常被人們稱作健康食品,不僅含有人體必需的胺基酸,還具有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治療高血壓的作用,近年來還發現香菇、蘑菇、金針菇、猴頭中含有增強人體抗癌能力的物質。山珍海味菌為首,美味佳肴菇為先,五雲食用菌為天然山珍,主要有香菇、金針菇、鳳尾菇、黑木耳等。
4、野山茶油
五雲橋野山茶油以五雲深山幽谷的野山茶籽為原料,經壓榨再純正過濾等精煉工藝製取,富含不飽和脂肪酸,充分保存原汁原味的營養成分,油液透明,呈黃褐色,冬天不凝固,是煎、炒、烹、炸、涼拌、色拉的上佳野生原料,全鎮年產野山茶油20萬斤以上。
5、古橋溪板鴨
相傳清朝年間著名山水畫家羅牧(客家人),路過五雲橋旁一戶農家,農戶用“泡醃”的土鴨盛情款待,其吃後讚不絕口,隨口而出“餚之逸品,古橋溪也”,古橋溪板鴨由此得名。五雲古橋溪板鴨素以“色香味型”俱佳著稱,以傳統工藝為基礎,精選當地特種紅毛鴨進行獨特加工秘制,其形如月琴、皮板潔白,毛腳乾淨、肉質細嫩、色鮮芳香、肥而不膩、鹽味適中等特點,享有“腊味之王”的美譽,遠銷海內外,年產量80萬隻以上。
6、水口牛肉
水口,一個僅800多人的自然村是遠近聞名的宰牛專業村,水口方氏自古就有宰牛的傳統,宰牛專業戶30多戶,年宰牛2000多頭。水口牛肉不注水,蛋白質含量高,脂肪含量低,味道鮮美,受人喜愛,享有“肉中驕子”的美稱,既有鮮肉,又有熟肉,還有醃、臘、烤等牛肉製品,年產量達百萬斤。

旅遊資源

1、菩提山:菩提山曾名萬靈山,俗稱狐狸山,位於贛州市北面35公里處,雄踞於贛縣五雲上丹村及贛州市蛤湖浚源之間,絕對高度460米,面積約6平方公里,為贛縣四大名山之一。上山的路徑極其艱險,羊腸小道,坎坷不平,蜿蜒曲折,好在沿途林陰夾道,古木參天,峰迴路轉,又見潺潺流水,農田泛綠,風景如畫。山腳便是近百畝的龍下山水庫,又緊鄰贛縣第二大水庫――長村水庫。山腰有“法雲寺”,當時寺內供奉著百餘尊佛像,顯赫一時,每逢盛夏之農曆六月初六日曬經節,更是四方遊客雲集如蟻,各路謁者絡繹不絕。明理學家王陽明巡撫贛南,曾慕菩提山聖名而來,看過聖山名寺後,在頂峰大觀亭留題聯對,贊菩提山:“俯章貢萬家憂樂,視五雲合戶悲歡”。 1942年,蔣經國先生來此探景查林,以菩提山名撰聯曰:“菩薩心腸,願千家萬戶皆幸福;提攜法旨,祝男女老幼永安康。”此外,山中還有多處古石刻,古樸、自然、和諧、凝重便是菩提山最大的玄機。菩提山極具宗教文化、石刻文化、生態自然、休閒垂釣、客家風情的旅遊開發價值。
2、長村水庫:長村水庫位於五雲鎮夏潭村、大嶺村,距五雲圩鎮5公里,為小二型水庫,是贛縣第二大水庫,水面積700多畝,庫容達760萬立方米。現水庫四周開發臍橙面積1000多畝,水面養殖毛鴨年出欄50多萬羽,年發電量60萬度,出產鮮魚10萬斤,此外,每年5元一人的垂釣費可收2萬元,另地勢較高,落差較大,可開發漂流項目。長村水庫是一個山上種果、山腳養豬、水面養鴨、水底養魚、水力發電、休閒垂釣、天然漂流的好地方。
3、贛江漁場:贛江漁場位於五雲圩鎮邊僅1000米,緊靠贛江,占地面積達600多畝,水面面積有450多畝,各口塘既塘堤相隔,又塘堤相連,一眼望去,湖、河水色一天,一派江南水鄉風光。贛江漁場水面寬、水體淺、水質好、為流水,現年出產鮮魚可達30萬斤,極具休閒垂釣、周末旅遊和特種養殖開發價值。
4、龍王古廟: 龍王古廟位於贛江之畔,所在五雲鎮日紅村鄧屋新農村建設點,原屬土木結構,建於宋朝,歷史悠久,廟宇軒昂宏偉。左側滔滔贛水一瀉而下,贛江十八灘險峻鬼魅,江流至此九曲回還,暗礁森森,旋渦卷浪,每逢洪水,更是濁浪滔天,兇險異常。俗語云:贛江十八灘,灘灘鬼門關。沒有真功夫,勸君莫上船。不想見閻王,必先拜龍王。龍王菩薩,威震十方,甚為靈念。故此上下車船、來往商賈總要謁廟朝拜,以求順風順水,歷險化夷。龍王古廟由龍王寶殿,左右廂房構成,其附屬有廚房、膳廳、住房、接待室,廳門口中央有戲台,建築面積達300多平方米。上世紀60年代進行了修葺,文化大革命遭到損壞,神像被毀。為弘揚客家文化,保護歷史文物, 2007年,在社會各界人士大力支持資助、慷慨捐贈下重建此廟,再現古廟雄姿,重放古廟風采。相傳農曆6月12日為龍王登基之時,是故又為龍王廟會之日。每年是日,八方信眾必來虔誠敬香,祈求神靈保佑,祈求風調雨順,信眾雲集,共鑲盛舉,至今香火十分旺盛。
5、虬龍樟:五雲鎮上丹村西坑客家自然村有九棵古樟樹,約有近千年。每棵古樟,都是形態生動的虬龍,觀其枝叉,有的像老龍翻身,有的像懶龍伸腰,也有的像二龍戲耍,也有的像三龍出宮。其節其叉,有的像龍頭,有的像龍身,有的像龍爪……傳說遠古時期,上天降下兩條龍:一條烏龍,一條青龍,路過此地,見筆架山頗似龍形,便來到筆架山下。它們分別盤踞於筆架山南、北兩方。後來天上一條火龍巡天路過此地,人間大地連年烈日大旱。踞於南面的烏龍因烈日火烤,愚蠢地躲藏在地下,最終仍舊化成了九條礦脈,形成了現在的鎢礦……踞於北面的青龍卻能聰明地幻化成九棵大樟樹,沿著溪流分布。這樣,青龍自己得到了水養,也給人們帶來庇蔭,讓人們躲過一劫。從此它就在此安居,庇佑著這條小溪清水長流,並保佑當地風調雨順,給人們帶來了豐沃的生態環境,也給這裡的人們聰明智慧。於是,這條小溪形成了九曲十八彎的姿態,人們就叫做:“龍澗曲溪”。古樟樹生長在龍澗曲溪之旁,就像村民的保護神。長期以來,古樟樹就得到村民的崇敬和愛護。傳說龍生九子,依次為:贔屓,好負重今碑下趺是也;螭吻,好望今屋上獸頭是也;蒲牢,好吼今鐘上紐是也;狴犴,有威力故立於獄門;饕餮,好飲食故立於鼎蓋;,好水故立於橋柱;睚眥,好殺故立於刀環;狻猊,好煙火故立於香爐;椒圖,好閉故立於門鋪;這裡水流灣處的古樟恰巧暗合神數,雖然山里大大小小的古樟樹一代一代的更替,遠遠不止九棵了,但哪朝哪代總是以九棵為大。也有人說:這為村里孕育人材,起了潛移默化的天沐神功。看著老態龍鐘,盤虬錯節的古樟,和優良的生態環境,大樟樹的形態又與“虬龍百態”相吻合,村民高興地給他們取名為:“虬龍樟”。

柚子燈(中秋燈)

據上輩老人傳說中秋燈是為慶祝推翻外來侵略和統治,取得自由面產生的一種民間文化娛樂活動。在很久以前(估計千年之前)在外來匈奴的侵略,當時的統治階級腐敗無能,只好俯首稱臣,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當時中國中原文人利用中秋明月之夜,把傳單放在月餅中,號召中原百姓歷起反抗,一舉殲滅了外來統治者,取得了最終的勝利。在中秋的第二天(農曆八月十六)中原百姓為了勝利以示慶祝紮起草把,用竹桿舉起柚子,按照鯉魚花的步伐湊樂起舞;(因當時五雲鎮居民的祖先在山東曲埠地區一帶,幾經遷移到現在的居住地贛縣五雲鎮星星)當時正直收玉米農忙季節,沒有時間扎彩燈,只有就地取材相互慶祝,之後年年以此燈紀念這一佳節,以示民族自強不息,謹記恥辱。幾經演變,就成為了農民慶祝豐收,期盼下年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的民間文化藝術。傳至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初,由於各種原因中斷近四十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