贏在轉折點,邁向普林斯頓大學

贏在轉折點,邁向普林斯頓大學

為什麼很多在美國長大的孩子總是充滿自信與快樂?獨立、有主見又堅強?為什麼他們健康、陽光又富於創造力?著名醫學哲學博士楊冬華教授作為有理想有抱負的80年代“天之驕子”,作為學者從中國到日本並生下兩個孩子,2000年再到美國,如今深入美國社會並在美國生活十多年,養育了兩個從學齡前到高中畢業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她除了是個出色的醫學科學研究者,更是一個好媽媽,大女兒2009年以2317分SAT成績被錄取到羅斯格大學藥學博士課程(本科—博士聯讀);二女兒2013年以2400分(滿分)SAT成績考上了美國著名的普林斯頓大學。本書結合自己兩個孩子的養育經歷,以及發生在身邊的美國家庭和學校里感人有趣的故事,用生動有趣的語言向我們揭示出美國素質教育的核心理念。書中在介紹美國先進的教育理念和經驗的同時,也從比較教育的角度,深入淺出地探討了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教育體制帶給中美教育的差異,從家長的角度提出了彌補不足、縮小差距的方法與措施,具有較強的啟發性和可借鑑性。書中的理念和經驗能滿足擁有各年齡段、不同性別孩子的家庭需要,尤其適合0—18歲孩子的父母和教育工作者閱讀。

基本介紹

  • 書名:贏在轉折點,邁向普林斯頓大學
  • 作者:楊冬華
  • ISBN:978-7-5406-9791-4
  • 類別:出國留學/家教育兒
  • 定價:32
  • 出版社:廣東教育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4.6.1
  • 裝幀:平裝
  • 開本:16
作者簡介,讀者最想了解的十大問題,媒體報導,貓媽式教育,孩子也能上名校,“兔媽”的育兒經,專家評論,圖書目錄,

作者簡介

楊冬華博士,1987年獲中山醫科大學臨床醫學科本科學位,1990年獲中山醫科大學生理學碩士學位,就職於中國進出口商品檢驗局廣東分局,從事進出口食品微生物檢驗工作。1997年獲日本鹿兒島大學(Kagoshima University)醫學哲學博士(PhD)學位。隨後在日本鹿兒島大學任講師(instructor)。2000年到美國Fox Chase腫瘤中心從事博士後研究,曾任美國新澤西醫科齒科大學講師。現為Fox Chase腫瘤中心助理教授(Assistant Professor),主管該中心生物標本苦的組織病理研究服務。
楊博士除了在著名英文國際雜誌發表40多篇與醫學研究相關的高影響因子論文之外,她在日本留學期間,是日本《中文導報》的專欄作家,也是《東瀛人生路》的作者之一。楊博士曾多次應邀於國際會議發言,現為國際多個雜誌的審稿人。

讀者最想了解的十大問題

編輯:大部分的讀者在書店選擇圖書的時候最常用的了解圖書的方法往往是翻看目錄,但實際上目錄所具備的大部分是提煉介紹的功能,不一定能代表書的含金量,您能從內容價值和含金量的方面分析下您這本書嗎?
作者:每個人的人生道路都有很多轉折點,也有很多際遇。每個轉折和際遇都能決定一件事情的成功與失敗。書中的每個小故事都是日常生活中發生的小事,以不同的方法處理,就會得到不同的結果。比如,當璐璐幼稚園老師提到璐璐可以提早上一年級時,我們可以:①聽而不聞,不把它當回事;②認為不行,因為她英語能力還很差;③讓她試試吧。我們選擇讓她嘗試,結果是挖掘出她的學習潛力。書中也告訴讀者,嘗試的道路
不是平坦的,我們如何和她一起走過這條崎嶇小道。本書的價值在於,用真實的故事,告訴父母,如何利用轉折點,如何為孩子抓住際遇;告訴家長和孩子,如何利用轉折點,如何自己抓住際遇。
對於準備到美國留學的學生,大學申請文書是申請過程的關鍵部分。本書第二部分對大學申請命題作文的解析是獨一無二的。本書中幾例名校申請的英語原文(附有中文翻譯),內容和寫作風格都是一流的,對於學習英語,了解如何寫好命題文書,是無價之寶。讀者很容易從小故事中體會到,以一顆平常的心,對人對事對物抱樂觀正面的態度,堅持不懈,往往有更好的結果。
編輯:您和您的先生都是高學歷背景,這也許對您的孩子影響頗大,但作為普通讀者,您的書有哪些值得借鑑的地方?
作者:不管父母的學歷背景,任何人都可以尊重孩子的天性,陪孩子玩,引導孩子讀書。我和我先生都不懂琴棋書畫,我們可以送孩子練琴畫畫;我們沒有體育細胞,也可以讓孩子參加運動。實際上,我在本書有幾個例子告訴讀者,作為父母,我們能夠做的事情就是鼓勵和支持孩子,特別是大一點兒的孩子。比如,璐璐要外出參加各種活動,我們接送她;她要在家裡組織活動,我們為她提供一個溫馨的環境。只要孩子不做壞事,
父母不需要束縛他們的手腳。家長孩子,如果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麼,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麼,需要做的,就是試著去做點什麼。只有做了,你才知道自己能不能,想不想做什麼。
編輯:您是一位事業非常成功的女性,又有幾個不同國家的文化交融背景,你是如何看待出國留學這個普遍的現象,又是如何看待它的利與弊呢?
作者:我談不上事業非常成功。但是我可以自豪地說,我對社會對家庭都有一定的貢獻。其實,這是一句廢話,多數人,不論職位高低,都是對社會對家庭有一定的貢獻的。專業知識,在國內國外都可以學到。先進技術,中國也不比外國落後好多。但是,我相信“見多識廣”。在國外接受不同的教育,接觸不同的文化。留學經歷豐富我的見識,開闊我的視野,活躍我的思維。讓我能夠從更高的層次,更寬的角度,用更長遠的眼光對事情做出合理判斷與選擇。讓我更自信,事業生活更成功。然而,我認為,許多人都做的事情,並不是所有的人都必須做的。一些人沒有留學的條件,一些人並不適合留學,如果為了留學而留學,一定達不到預期效果。所以,留學的利與弊是因人而異的。
編輯:有很多家長從孩子很小的時候就考慮送他出國留學,也有很多家長會在讓孩子高考還是留學之間矛盾著,那您覺得出國留學最適宜的年齡或者說時機是什麼時候?如果高中這幾年就準備申請美國的大學,又應該從哪些方面著手準備?
作者:每個孩子的個性、發育、成熟程度及機會都不一樣,我很難說有最合適的留學年齡或者時機。如果想讓孩子在外國就業生活,年齡越小,越容易適應並融入社會;如果只想讓孩子出去增加見識,年齡越大,吸收能力越強。我認為何時留學主要取決於兩個因素,一是孩子的意願,二是家庭的經濟實力。如果孩子不願意,只是父母的一廂情願,往往沒有太好的結果。到美國讀高中或者大學,費用較高;讀碩士生或者博士生,大部分人能夠得到資助。
如果讀高中準備申請美國大學,可從以下幾個方面準備:
(1)最重要的是扎紮實實學好英語,而不只是考好分數。大量閱讀英語原作是一個好途徑。
(2)參與一些課外活動,社區活動和義工等,這對於鍛鍊自己,對大學申請都會有幫助。
(3)積極參加一些比賽並爭取獲獎。一兩個大獎比很多小獎好。
(4)培養自己的領導才能,比如競選學生會幹部或者組織1 ~ 2 個興趣小組等。
(5)發掘1 ~ 2 個自己獨特的專長。美國多數大學注重個人的全面發展,大學錄取也不只是看考試分數,愛心、特長、獲獎、領導才能往往起著相當的作用。
編輯:您的這本書會對正在申請國外大學o f f e r 的孩子和他們的家長有哪些方面的幫助?
作者:讀完這本書,他們應該知道
(1)美國每所大學都有各自的持性,孩子應該選擇適合自己個性的學校。
(2)從哪些方面考慮選擇學校和專業。
(3)美國名校的錄取規則。
(4)如何申請大學。
(5)如何寫好申請文書。
書中還具體介紹一些大學,對於恰好要申請這些大學的學生和他們的
家長有較大的幫助。
編輯:如果不打算送孩子出國讀書的家長或出不了國的孩子看了這本書能從哪些方面獲益?
作者:實際上這本書的側重點是家教。主要強調要順應孩子的天性,培養一個德智體全面發展、自信自強自立、身心健康的孩子。比如從小養成孩子良好的讀書習慣,培養孩子的想像力、創造力等。不打算送孩子出國讀書的家長或出不了國的孩子也應該受益於這些啟發。
編輯:留學是否能真正為自己的職業生涯增添光環?越來越多的留學生回國是否會增加就業競爭壓力?應該如何正確去看待和善用留學對職業生涯的影響?
作者:如果能夠珍惜留學時光,並學到外國先進的東西,那么對自己的職業生涯應該有幫助。如果留學只是出來玩一玩,沒有學到真才實學,就不能真正為自己的職業生涯增添光環。就業的競爭壓力,任何時候任何地方都是存在的。越來越多的留學生回國,的確會增加這個壓力。關鍵在於自己學到什麼學了多少。我覺得留學一定要明確目的,正確選擇專業尤其重要。對於學習與先進技術相關的學科,比如生物,工程,醫藥,經濟,金融等,回國會更有優勢;如果是讀中醫,亞洲文化,留學的意義可能不是太大。
編輯:如今在中國出國留學的人非常多,但真正能和外國學生打成一片或者說真正能融入外國社會的很難,您覺得如何能夠適應國外的社會和融入他們的生活呢?
作者:這主要還是語言問題,還有文化背景、生活習慣的差別。實際上,美國是一個大熔爐,每個人都尊重各國的文化和習慣。我們沒有必要放棄自己的傳統和習慣。要想融入他們的生活,需要“入鄉隨俗”,尊重美國人的習慣,參加他們的活動。美國人的團隊觀念強,大學裡有各種各樣的興趣團體,加入一個團體,就成為他們之中的一員,所以參加某些團體是個最有效的辦法。
編輯:很多人說國外大學都是寬進嚴出,畢業不如想像中那么容易,您的孩子一位是本博連讀,一位是剛考進普林斯頓大學,您對這個問題應該會有更深刻的理解和看法,您是如何看待它的?您覺得在國外大學和國內大學學習進修最根本最本質的區別又在哪呢?
作者:是的,美國大學都是寬進嚴出。每個學生都必須達到一定的學術要求,才能畢業。這不是壞事,因為它保證畢業生的質量。美國大學都是學分制度,如果你能提早修滿學分,達到要求,你可以提早畢業。我的兩個孩子進了大學都很忙。她們修較多課程,也花很多時間參加各種活動,我相信也理解她們。一般來說,美國大學的按時畢業率只有70% ~ 80%,不過,人們不應該只看這個數字。美國的每個人都不一樣,一些人是中途退學(比如比爾蓋茨),一些人是中途轉學或者轉專業,一些人是停學半年一年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一些人是邊讀書邊工作,他們不能按時畢業,但是他們多讀幾年書,最後也能畢業。只有極少部分是真的畢不了業。我覺得,美國大學和國內大學最根本最本質的區別在於,美國大學給學生更寬鬆的環境,更大的靈活性和可變性,更利於個人發展。
編輯:最後一個問題,您是醫術學科的專家,也有很多家長希望孩子攻讀醫學方面的學科,請您從專業角度給一些想到美國學醫的孩子最切實的意見或建議。
作者:美國的醫學院屬於研究生院,也就是說應該是完成4 年本科(學士)之後,才能考進醫學院(4 年),畢業後就是醫學博士。美國的醫學院是最難進的,通常只有最聰明成績最好的學生才能考進醫學院。醫生是一個工資最高又最受人尊重的職業。然而,從事醫學的道路也很漫長。醫學院畢業後還有3 ~ 4年的住院醫生實習期,想當專科醫生還必須再經過1 ~ 5 年的專科培訓(腦外科、心外科要4 ~ 5 年,其他科1 ~ 3 年)。美國的醫學院很少錄取外國留學生。想到美國當醫生,最好的途徑是在國內讀完醫學院,然後到美國來參加美國醫師會考(可以碩士博士生或者訪問學者等身份到美國)。如果想到美國從事醫學基礎研究,相關的學科是生物學、化學、生物化學、生物工程學等。

媒體報導

貓媽式教育,孩子也能上名校

羊城晚報記者陳學敏
三年前,美國耶魯大學華裔教授蔡美兒寫了一本育兒書,叫《虎媽戰歌》,隨即引爆了全世界對東西方教育方式的大討論。“虎媽”告訴世人,只有嚴厲、專制、刻薄才能培養出英才,其他一切都是浮雲。
近日,同樣是美國華裔媽媽的楊冬華也寫了一本育兒書《贏在轉折點,邁向普林斯頓大學》,闡述如何將自己的女兒送進美國常春藤名校的故事。但與蔡美兒截然不同的是,楊冬華選擇用寬容、平等、慈愛來對待孩子,尊重孩子的天性,隨孩子心愿成長,最後孩子以SAT2400分滿分考上了普林斯頓大學。
貓媽PK虎媽:教育要“隨性即行”
在教育孩子上,“虎媽”蔡美兒為兩個女兒制定十大戒律,自稱“採用咒罵、威脅、賄賂、利誘等種種高壓手段,要求孩子沿著父母為其選擇的道路努力”。這種教育方式在中國一些父母的身上可以看到,但這種苛刻的方法,在楊冬華看來卻無法接受。雖然是醫學博士,但作為兩個孩子的母親,楊冬華認為,親職教育應是“隨性即行”,“作為父母,我們能做的事情就是鼓勵和支持孩子,為他們提供一個溫馨的環境。只要孩子不做壞事,父母不需要束縛他們的手腳。”
“虎媽”戒律里有這么一條:不參加玩伴聚會,因為“時間很寶貴,會耽誤練琴時間”。但楊冬華卻不這樣想,從女兒上幼稚園開始,她就鼓勵女兒參加各種聚會。“讓孩子參加派對、舉行派對,本來只是讓孩子們高興。現在回想起來,實際上也有很大好處。參加派對,讓她們學會和別人交流;舉行派對,她們鍛鍊了組織能力。”
在如何看待孩子的成績上,“虎媽”蔡美兒給兩個女兒制定了10條清規戒律:“我不準她們任何一門成績低於‘A’。”而“貓媽”楊冬華卻允許孩子“得零分”。“第一次閱讀考試,女兒成了‘白卷英雄’,但我們並沒有責怪她,而是和老師、孩子一起找問題,一起去克服。”
後來,女兒考了高分可以跳級升學,楊冬華也沒有給她任何壓力,讓她自己選擇升還是不升。“我們徵求她的意見,因為這是她自己的人生。”楊冬華說。
專家:讓每個孩子都找到人生路
據統計,當下中國父母有52%“擔心孩子未來”。家庭期刊集團創辦人、廣東省婦聯副主席徐春蓮認為,親職教育就是讓孩子在玩之中認識這個世界,以培養能力為核心,挖掘孩子的潛能,讓孩子自由發展,有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徐春蓮表示,在現實生活中,但凡養兒育女的父母都愛做一個神童夢。可是,我們卻無法做到讓每一個孩子都長著一顆神童腦袋。“我們可不可以換一種思路和教育方法,讓每一個孩子都找到一條自己人生的道路?”
徐春蓮認為,孩子的成功不是偶然的,親職教育功不可沒,家長應該秉持責任,為孩子創造環境,提供條件,幫助孩子發展興趣,讓孩子的潛能最大限度地變為現實:“這其中有太多的學問,包括和孩子相處時不著痕跡的寓教其中(不是賄賂、利誘),用心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不是咒罵、威脅),引導孩子注重各種知識的積累(不是填鴨)等。”
記者:陳學敏

“兔媽”的育兒經

醫學博士楊冬華廣州出書,講述女兒如何從白卷生邁向普林斯頓大學
楊冬華
廣東潮汕人,1987年獲中山醫科大學臨床醫學學士學位,1990年獲中山醫科大學生理學碩士學位,1997年獲日本鹿兒島大學醫學哲學博士學位,2000年到美國FoxChase 腫瘤中心從事博士後研究,曾任美國新澤西醫科齒科大學講師。現為美國FoxChase腫瘤中心助理教授,主管該中心生物標本庫的組織病理研究服務。
母親楊冬華在二女兒陳楊璐眼裡,是一隻溫柔的“兔子”,她形容她是“兔媽”。2012年12月18日,陳楊璐接到普林斯頓大學提前錄取通知書,在此之前,她拿下了SAT(學術水平測驗考試)滿分,成為美國總統獎的提名者。楊冬華的大女兒也於2009年以2317分SAT高分成績被錄取到羅格斯大學藥學本博聯讀課程。
這名醫學博士的成功“育兒經”受到周圍人的好奇與追捧,集結成書的《贏在轉折點:邁向普林斯頓大學》近日在廣州出版。作者楊冬華說,想通過自己和女兒的故事,講述一種水到渠成的“成功”。
玩,也可以玩出名堂
璐璐很幸運,擁有最大可能“玩”的空間。她的中國母親從不刻意要她讀唐詩宋詞,參加各種學習班。2000年,4歲的璐璐隨同楊冬華一同從日本轉到美國,定居費城。去日本前,楊冬華是中山醫科大學的畢業生,一度在中國進出口商品檢驗局工作。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可以在玩之中認識這個世界。”楊冬華巧妙地把學和玩結合,“帶她們去市場買菜,出去郊遊,一起自己動手做小東西……在新鮮環境裡,她們容易學到日常知識。”
從璐璐幼稚園開始,楊冬華會把她做的作品和繪畫收集,擺在家裡作為裝飾品,冰櫃門上,牆上,桌子上,家裡許多地方成了孩子作品的展示廳。“這些都是孩子成長的記憶寶庫,也能給她們鼓勵。”
楊冬華最寶貝璐璐5歲時畫的一張英文字母表,每個字母都有一幅畫,A是蘋果,B是小熊,C是小貓……“每個孩子頭腦里的小貓小狗都是不一樣的,讓他們玩,加以引導,能玩出豐富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提要求?請先說服我
璐璐說,從小到大,遇到提要求的事,“你是我媽媽”這樣的蹩腳藉口,在楊冬華這裡永遠行不通。
作為母親,楊冬華並不一味地寵慣孩子,她讓孩子遠離依賴,又不至於壓力重重。從幼稚園開始,她吩咐孩子做自己能做的事。早晨自己起床,自己沖牛奶,拿麵包,去上學。
孩子提要求時,楊冬華的宗旨是,“請先說服我”。楊冬華給予孩子最大空間,可以不做作業,可以不學習中文,但同樣也要承擔不做的後果,“但很多時候,她們會自己找到做一個正確事情的價值。”
一次,璐璐想為尼泊爾的孩子募捐,贊助創立一所學校,楊冬華一開始覺得小孩不可能籌到很多錢,持反對態度。璐璐很生氣,和朋友忙碌了一陣子,組織了一場音樂會和舞會,從門票和捐款籌措到2000多美元。
“我開始意識到,孩子長大了,開始有自己的想法,這不是叛逆,而是想獨立,即使讓孩子摔跤了,不總是壞事。”楊冬華說。
璐璐肯定不是天才型的孩子,國小她還當過白卷英雄,得過零分,一開始排斥讀書,也不願意去學中文。楊冬華發現,璐璐不喜歡自己讀書,是因為她讀不懂,但她喜歡圖書里的有趣故事。於是,楊冬華開始陪孩子一起讀,大半年的堅持後,璐璐會主動要求到圖書館找書讀。“她不再排斥看書了,因為她從書本中獲得了喜悅。”
楊冬華總結出經驗,小孩子不喜歡做某些事情,是因為他們不懂得如何去做好那些事情,不能從中獲得樂趣。作為父母,關鍵在於如何去幫助孩子學會做好這些事情。
全家動手辦月刊
家庭月刊的點子,是楊冬華從日本一個朋友家學來的。每個月,全家四口齊動手,畫畫寫作,隨意發揮,創辦一期家庭月刊或報紙。楊冬華記得,點子一出來,得到了全家的積極回響。第一份家庭報紙叫做《笑笑嗔嗔》。這份月刊見證了兩個孩子的成長小故事。
月刊里有大女兒旻旻同媽媽談論學校的選詞造句,老師要求說出帶“綠色”的東西,要有創意,不能只說青菜、樹葉,那樣太平凡。“我記得旻旻的答案是‘媽媽的菜譜’,很有創意。”月刊記錄母親節時,楊冬華收到的“愛的麵包”如下,材料:兩顆純愛的心,兩杯善良酵母,兩杯友誼麵粉,兩杯快樂做伴;做法:加入一杯溫暖,熱情,幽默和耐心,放進麵包機烘烤;用法:請開心品嘗。
楊冬華說,每個家庭都會發生許多大小的趣事,別讓他們憑空消失了,辦一份家庭月刊,“為孩子,也是為自己,我們是和孩子一起在成長”。
帶子女去上班吧
在美國,每年4月的第4個星期四,是“帶子女上班日”,璐璐5歲時,楊冬華就帶她去福克斯切斯癌症中心上班,“我讓她跟著我做那一天我應該做的所有事。抓小白鼠做動物實驗,在細胞培養室做細胞培養,看顯微鏡下的活細胞,人體器官系統……”
楊冬華說,每年這一天,她都會帶上璐璐。“這不僅意味著樂趣,也可以潛移默化的教育。”其後,璐璐中學參加奧林匹克科學團,她喜歡人體解剖學、法醫學等競賽項目,每年暑假,會主動到楊冬華的單位做實驗,從事科學研究,而在報考大學時,她的職業目標已經基本明確。“她想從事與生命科學相關的研究。”
“國內沒有這樣的生涯教育日,但其實只要用心,家長可以有意識讓他們儘早同社會接軌……長大後擇業就不會那么盲目。”楊冬華說。
邁向普林斯頓的秘訣
在一個活動中,璐璐被要求用一個車牌來代表自己,她選擇了tK4JiF,然後畫了一隻蜘蛛,一棵仙人掌,一個蘋果。大家都好奇,璐璐說,“我想用它們來代表我的隨意性。”隨意性是璐璐自己最引以為傲的性格。她說,“我的隨意性讓我對萬事萬物充滿著好奇,讓我去學習,去擁抱所有的挑戰和新奇的事情。”這一點,實際上也承襲了楊冬華的個性。
採訪這天,楊冬華和許久未見的中大老師同學吃飯,席間,她的老師對記者說,“楊冬華在上學的時候,就是一個有主見的人,很看重自己的感覺,想做什麼就去嘗試,不會計較得失,很隨性。”
SAT是由美國大學委員會組織的美國大學入學的標準考試。據說,每次考試全美國大約有20人能夠得滿分。璐璐獲得滿分後,很多朋友都來向楊冬華請教經驗。
楊冬華說,璐璐的成功更多是一種水到渠成,和孩子相處時,不著痕跡的寓教其中。在她看來,璐璐的成功經驗並不能完全複製,她想傳遞的是一種教育孩子的觀念。“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個性與特長,尊重自由發展,從小培養積極向上的自主性,和主動學習能力。”
“一路上,兔媽功不可沒。”璐璐申請普林斯頓大學的作文里,她說媽媽是對自己影響最大的人,“媽媽沒有過分地望女成鳳想把我塑造成一個奇才,她不過是想讓我在百花園中自由地綻放出屬於我自己的姿態。”
兔媽說
孩子們喜歡做自己感到好玩快樂的事情,因此,想讓孩子做什麼,就必須讓他充分去體驗所做事情的快樂。
——楊冬華
兔娃說
兔子每天大概花5分鐘去哺育小兔子,同樣的,媽媽每天只花很短的時間操心我……她不是虎媽,她屬兔,一隻溫柔的兔子。
——二女兒陳楊璐
采寫:南都記者賀蓓
攝影:實習生陳浩森南都記者林宏賢

專家評論

西方教育和中國教育最大的區別就在於人家從不給孩子任何壓力,不讓孩子“透支”,不拔苗助長,沒有深恐孩子“輸在人生起跑線”上而攀比家教、惡性補習,更不會把孩子當成父母投資的一隻長線股票。有52%的中國父母“擔心孩子未來”。那么,我們可不可以考慮換一種思路和教育方法,讓每一個孩子都享受到神童的教育和高智商的培養?《贏在轉折點——邁向普林斯頓大學》告訴我們,是可以的。
——徐春蓮(國家一級作家、家庭期刊集團創辦人、廣東省婦聯副主席)
本書不是講述美國如何優越的教育環境,也不是指點上名校的捷徑,人生本來就沒有捷徑,這是一位留美博士母親給你娓娓道來璐璐在美國成長過程中發生在自己和身邊人的真人真事……
孩子的未來並不是掌握在父母、老師的手中,世界上沒有所謂“最棒”的小孩,也不是要“先學會做父母”,在80後獨生子女的時代,每一對父母都只有一次機會,沒有練習機會談不上“學會”,我們最最應該做的事了解自己的孩子,和孩子共同成長,尊重孩子的天性,給孩子最大的鼓勵和支持。
——李學謙(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黨組書記、社長、總編輯)

圖書目錄

對話 讀者最想了解的十大問題
推薦序 培養智慧孩子的範本
自序 成長路上,如何填滿這份入學申請表
上篇 體驗美國教育
幼稚園是兒童樂園
孩子有追求玩樂的權利,父母和老師有讓孩子快樂的義務。順應孩子的天性,事情就變得容易了。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可以在玩之中認識這個世界。
第一次參觀博物館
小孩子自信的源泉,來自於對自己生活的了解,來自於大人對孩子的欣賞。藝術的享受、美的概念不是與生俱來的,孩子需要大人為他們引導,從小得到正確的培養。
童話成就了孩子的創造力
在美國,許多人認為,每個孩子的適應能力不同,現實生活應該讓孩子自己一步一步去發掘,按自己的能力一步一步去接受。這也是美國教育的一大特色。無稽幼稚的玩樂,對豐富孩子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卻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組織領導能力的啟蒙
美國的孩子,個個能說會道,個個都能成為領導,旻旻和璐璐上了中學也都擔任多個不同的領導職位,我想這可以歸功於她們從小參加和舉行派對所練就的與別人溝通的能力和組織能力。
家庭月刊的獨特創意
培養學生從小打破傳統的框框,打破千篇一律的常規思維,敢想敢幹。辦家庭月刊的最大好處是,養成孩子的寫作習慣,鍛鍊她們的寫作功夫。璐璐獨特流暢的作文,對申請大學、申請獎學金也有極大的幫助。
被重視的升國小經歷
美國幼稚園老師尊重孩子的天性,推崇孩子自由發展。他們注重仔細觀察每一個孩子的特點、興趣與愛好,認真評估每一個孩子。他們懂得挖掘孩子的潛能,為孩子提供適合個人發展的條件,幫助孩子盡最大程度發揮自己的天分。
閱讀考試得零分
我們並不是生來就懂得所有的知識,每個人學習的進度也有快有慢,過分的打壓只會讓孩子打消學習的熱情,讓他們厭惡所學的知識。
認識孩子的天分
我們並不刻意要求她學習什麼,我們只是要她有一點才藝,因為知識與才能,是孩子素質與素養的基礎。孩子們不是哲學家,他們不懂得理性思考,他們喜歡做自己感
到好玩快樂的事,不願意去做自己覺得不愉快的事,這是人性。
離開父母過一個充實的暑假
我們不會把小孩看成什麼事情都不會做的小baby,也不會什麼事情都替她們安排好,我們經常會說“go ahead”,鼓勵孩子們自立自強,所以即便沒有家長在場,
她們也能很好地照顧自己。
機會留給什麼樣的人
一些美國家長並不讓孩子上天才班,他們不願意孩子把全部時間精力花在學習上,他們希望孩子能夠在上學的同時,享受生活,有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學會喜歡你需要做的事
在這個學習中文的過程中,璐璐學會了自學,自己尋找學習的方法,自主自覺地學習,可以讓她受益一輩子。
子女上班日和生涯教育日
美國教育是想方設法開拓孩子的眼界,讓他們儘早同社會接軌。美國的孩子,多數從小就接觸各種職場,中國小校會請各行各業的人到學校現身說法,被請的人通常是志願者。
課外活動是成功的基石
參加課外活動一定要自己喜歡,要有目的性,要參加能展現或者發展個人才能的活動,要顯示自己的理想、思想,以及求上進的個性,並爭取能取得一定成績。孩子
在出發點上,需要父母指示方向。孩子在旅途中,需要父母的鼓勵支持。
競選美國學生會
孩子需要有一定的英文基礎,才能達到學習知識、學習技術、了解美國社會的留學目的。我們應該幫助孩子提高實力,鼓勵孩子憑自己的能力,為自己創造美好的未來。
建立自信的“尋根之旅”
許多家長總是覺得孩子小,這不行,那不行。實際上,我們必須相信孩子的可塑性是無限的,我們需要給他們提供展示才華的機會。
組織策劃籌款活動
作為父母的我們應該支持他們,讓他們憑自己的感覺走自己的路。畢竟最了解他們的是他們自己,路是需要他們自己去走的。
科學優秀高中生綜合課程
家長總以為孩子不懂事,實際上,更多時候是家長不懂孩子。大人需要從孩子身上學習的東西是很多很多的。
分享SAT滿分的喜悅
做家長的只需要為孩子們創造環境,提供條件,幫助孩子發展興趣,不要指望孩子去完成家長自己的願望。
首選普林斯頓大學
有時候,當父母責怪孩子不聽話時,是否該反思自己說的是否有道理。實際上,這么大的孩子,多數都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麼,為自己的前途考慮了。
錄取前的“打賭”
每一所學校不管名次高低都有自己的特色,美國孩子都會申請多所大學,然後選擇適合自己的學校。這裡的孩子選擇學校,不會只看排名,而更注意自己的個性是否適合該校。
大學申請經驗社區交流會
三歲定終身,孩子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都是從小就養成的,孩子的人生觀,也是上大學之前就基本奠定了。
美國總統獎提名者
想上理想的大學實際也不難。 如果你追求的是德識才學全面發展,只要腳踏實地做好自己喜歡做的事情,願望就能自然而然地實現。
下篇 實用大學申請指南
常春藤聯盟與美國名校
“常春藤盟校”和所謂的“新常春藤聯盟”都屬於美國名校。除此之外,實際上,美國還有大批質量優異的大學,高中生在選擇大學時有很大的挑選餘地。
美國頂尖的超級名校
“美國常春藤聯盟”中的哈佛大學、普林斯頓大學和耶魯大學都是最久負盛名的學府,可以說是美國頂尖的超級名校。這些學校是美國競爭最激烈的大學。
美國文理學院
以前中國學生到美國留學,大部分是在研究生階段進入美國的綜合型大學,所以中國人不大熟悉文理學院。其實,許多文理學院的本科教育聲譽並不亞於哈佛、普林斯頓、耶魯等頂級名校,因而也是美國有錢人和中產階層教育子女的首選。
美國名校錄取規則分析
名校的申請條件是公開的,但錄取標準卻讓人難以捉摸。每年許多品學兼優的好學生被名校拒之門外。這些好學生,不是申請名校的硬體不夠,而是申請方法不對。攻克名校,不僅僅需要實力,更重要的是技巧、策略和運氣。
為什麼要報考美國名校
就像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葉子一樣,美國的每所學校都有自己的特色。“進入”一所學校,並不等於能“融入”一所學校。學校的特色,必須吻合孩子的個性。
大學入學考試
美國大學注重個人綜合素質,大學選取學生並不單看SAT 成績。許多學校,特別是名校,把其他方面也列入錄取要求中。美國的頂級名校,每年都拒收不少SAT滿分學生,理由是,這些學生的綜合素質不夠。
選擇學校和專業
不論是中國學生還是美國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校可是一門大學問。學生應該根據自己的情況,量身打造一份申請學校名單。
填寫申請表
僅僅有優秀的成績是不夠的。學生的作文、 教師推薦信、課外活動、社區服務以及面試的表現都會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命題文章實例分析
通用申請表要求一篇小作文和一篇大作文(個人陳述),作文是學生最後展示個人才華、突出自己個性、說明特殊情況、表達對申請學校的熱情的機會。
名校申請文章實例分析 (中英文原稿)
璐璐2012—2013 年的申請文章
通用申請表作文
普林斯頓大學申請作文
萊斯大學申請作文
南加州大學申請作文
輔助作文實例分析
許多名校鼓勵申請者提交1 ~ 2 篇反映自己個性和特長的作文。申請名校的競爭那么激烈,學生必須盡最大程度展示自己,當然應該抓住一切機會表現自己。輔助作文就是又一個機會。
2013-2014年各校命題作文面面觀
各校的文章命題目的都是讓大學招生人員通過文章了解你是個什麼樣的人,你將能成為什麼樣的人。多是圍繞你的成長曆程和經歷去了解你的興趣、個性、抱負、理想、價值觀、人生觀。
書寫命題文章四要點
招生人員想了解的是你,你是個什麼樣的人,你想做什麼,你能做什麼,你將來要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命題文章遵循一般作文的基本規則,需要考慮選題、定位、立意、選材、結構等。
後記 讓孩子伴隨天性成長
附錄
陳楊璐的美國普林斯頓大學錄取通知書
普林斯頓大學給錄取生家長的一封信
陳楊璐的美國哈佛大學錄報名邀請信
陳楊璐的美國耶魯大學錄報名邀請信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