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刀買牛

賣刀買牛

賣刀買牛 (mài dāo mǎi niú)

解釋:刀:武器。指賣掉武器,從事農業生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賣刀買牛
  • 拼音:mài dāo mǎi niú
  • 解釋:指賣掉武器,從事農業生產
  • 用法:作謂語、定語、賓語;指停戰
釋義,故事簡介,

釋義

出處:明·程登吉《幼學瓊林》第一卷:“劉昆宰江陵,昔日反風滅火;龔遂守渤海,賣刀買牛。”

故事簡介

西漢宣帝劉詢即位之初,渤海郡一帶連年災荒,盜賊蜂起,原太守無法控制局面。丞相推薦龔遂接任。宣帝召見龔遂問道:“渤海的盜賊,有什麼辦法平息呢?”
龔遂沒有正面回答,只是說:“這塊地方遠在海濱,朝廷的教化達不到,百姓挨餓受凍,官吏又毫不體恤。陛下,我打個比方:你的孩子們活不下去,萬不得已偷了你的兵器,去爭搶食物,那么,陛下你是要我殺死這些孩子呢,還是給他飲食?”
宣帝很受感動:“我挑選賢明的太守,就是要百姓過上安寧的日子。”
於是龔遂提出自己的想法:“治理亂民,好比理亂絲,急不得,只能慢慢來。我只要求一條:朝廷不要給我規定框框,一切由我安排,陛下意思如何?”宣帝馬上答應了。
龔遂上任伊始,便給各縣發出命令:“以前追捕盜賊的官員,一律撤掉,另有任用。扛鋤頭、拿鐮刀、背農具的人,都是百姓,不許阻攔盤查。”同時,他又打開國家倉庫,救濟貧苦百姓。於是社會秩序很快穩定下來,社會風氣也逐漸好轉。
當地人素愛商業經營和從事手工藝,不願種田,糧食自然緊張。為倡農耕,龔遂親自下田耕作,作出榜樣。同時號召每家每戶養牲畜,種樹苗。每個成年人種榆樹一棵,大蒜一百棵,蔥五十棵,韭菜一壠;每家養母豬三頭,雞五隻。
他平時經常下鄉和百姓交談,看到有人背刀劍,馬上勸導,要他賣掉這些玩藝,去買牛犢。他幽默地向這些鄉民說:“你身上背著刀劍,不就是背著牛犢嗎?牛犢幾百斤、上千斤重,壓得死人,佩帶它乾什麼?”
幾年後,渤海郡家家富足,夜不閉戶,百姓都過上了太平日子。於是,“帶牛佩犢”、“賣刀買牛”也就成了有名的典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