賓山寺廟會

賓山寺廟會

賓山寺廟會是古老的中國民俗及民間宗教文化活動。賓山寺在桂平市城北9公里的南木鎮和社村賓山之東,賓山舊名仙沙、崩沙,是隋開皇15年(公元595年)建置的大賓縣治,故名賓山。也有以思靈山為主,此山為賓之說。海拔86.6米,螺螄形,背靠潯江,前向田垌。寺以山取名,據寺內碑文記載“仙沙寺降自鼎建,歷千百餘載”。後經歷代修葺,始具現有規模,為桂平最早的古寺,距今已有1410年的歷史。具有濃厚的中國民俗風情和鄉土氣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賓山寺廟會
  • 海拔:86.6米
  • 歷史:1410年
  • 地區:桂平市
簡介,詳情,

簡介

而自1950年以後經過“文化革命”等浩劫,寺內佛像、雕飾、碑刻被毀較多。解放後改為和社村學校,後搬出,現是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賓山寺依山而建,是一組三進五開間的四合院式建築,坐南向北,占地面積約845平方米,中軸線上主體建築依次為前殿、帝君殿、文昌閣。主體建築兩端各有一間副殿,座與座之間有廊屋兩間作通道,匯成六個天井。建築為磚木結構,硬山頂。 賓山寺寺分三進,中進有左、右耳房和樓閣,全屬青磚結構,寺內尚存《重修賓山寺》、《建文昌祠魁星閣碑記》、《寺田碑記》等不同朝代的碑刻共32塊。門左右有旗鼓石,前為平地,東面有三株大榕樹。綠樹掩映,幽靜雅致,“古樹臨風猶引鶴,重陽有酒復登臨”。“賓秀特潮”為桂平八景之一。人們登上賓山,遠眺桂平城區和周圍山水、村莊,山明水秀,環境曠達優美,每遇潯江漲潮,有大江東去浪淘沙的詩景。

詳情

賓山寺是桂平市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每年農曆正月十五是該寺廟會民間傳統節日。所以每年的正月十五,賓山寺都很熱鬧,過了凌晨就有很多人上山來燒香拜佛了,早上更是人山人海。賓山寺廟會活動內容有醒獅表演、文藝演出、遊藝活動、農副產品銷售等。人們和往常一樣,一早就從四面八方成群結隊,張燈結彩,舞龍舞獅,敲鑼打鼓,匯集到這裡舉行各種慶祝活動和信仰性的活動。賓山寺信仰性的活動主要有以下幾項:1、迎紫姑:紫姑是民間傳說中一個善良,貧窮的姑娘。正月十五,紫姑娘因窮困而死。百姓們同情她,懷念她,所以便有了“正月十五迎紫姑”的風俗。2、祭門、祭戶:古代有‘’七祭‘’這是其中的兩種禮。祭祀的方法很簡單,把楊樹支插在門戶上方,在豆粥的碗裡插一雙筷子,或者直接將酒肉放在門前。3、“走百病”又稱“烤百病”、“散百病”。參與者多為婦女,過橋過走效外,目的是驅病除災.
賓山寺廟會在當地很受歡迎,有很大的影響力,人們對這個節日有著虔誠的信仰,分析賓山寺廟會興盛的原因,具體有以下幾個方面:原因之一:中國人向來比較重視傳統節日,而花炮節屬於中國傳統節日之一,賓山寺通過在正月十五這天舉行一年一度的廟會來慶祝這個節日,理所當然會受到人們的歡迎,吸引人們前來參與。原因之二:賓山寺是桂平市重點文物的保護對象,它屬於清代的古建築,本身就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價值,因此來參加廟會,本身就是很有意義的一件事情,既可以一睹古文物的風采,又可以感受到節日的喜慶。原因之三:賓山寺廟會主要舉行慶祝活動和信仰性的活動,很多愛熱鬧的人們和有著虔誠信仰的人們都很樂於參加這種活動,這就促成了廟會熱鬧非凡的場面。原因之四:在民間不少人對傳統節日有著虔誠的信仰,參加賓山寺廟會可以燒香拜佛,祈福消災保平安,尤其是婦女更愛參加,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表達他們的願望,得到心理上的滿足,求得心安。原因之五:通過參加賓山寺廟會,可以進一步了解當地民間傳統節日習俗,拓展視野,增長見識,因而一些年輕人也樂於參加這種活動。原因之六:也有不少人是喜歡熱鬧喜慶的場面,成群結隊來湊熱鬧的,這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賓山寺廟會的興盛。 賓山寺廟會是一種民間傳統節日習俗,在當地是很有影響力的。我們不能忽視民間傳統節日的影響力,其存在是有一定的歷史文化價值和傳承意義的。對於這些民間傳統節日,我們可以積極參與,至於信不信仰,也可以由個人決定,只要不盲目地去信仰崇拜,失去生活方向就行了。而對於民間信仰,我們應該在承認其具有一定的社會價值,歷史文化價值的情況下尊重它,尊重信仰這些節日的人們。畢竟不管國家多么富裕,在一定的社會歷史條件下,相當程度的傳統民間節日,民間信仰都會一直存在的,它豐富了人們的日常生活,增進了人們對民間傳統節日的了解,促進了人們的交流,滿足了人們一定的心裡願望,傳承了中國的傳統文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