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家沽道善音法鼓大轎老會

賈家沽道善音法鼓大轎老會

賈家沽道善音法鼓大轎老會

法鼓大轎會是賈家沽道傳統民間盛會,其全稱是:賈家沽道善音法鼓大轎會。法鼓會始建於康熙年間,由大覺寺和尚所創建,賈家沽道法鼓大轎會是由大直沽梅氏兄弟所傳授。會員手中使用器具主要是鼓、鈸、鐃、鐺、鑔歌等打擊樂器和兩頂八抬大轎及鑾駕等。歷史上,每年農曆四月二十五日是本村慶祝表演的節日,在舊社會每年風調雨順、五穀豐收的時候,法鼓會都要出會慶祝,在本村中有一座大廟,有前殿、後殿。院有三棵大槐樹。每年四月二十五,周圍村的村民都要來趕廟會,農曆四月二十六、二十七、二十八日都要到下五莊慶祝演出,路線是從張貴莊經詹莊子、潘莊、辛口、馮口、杜莊子、吳家咀到張達莊之後回到本村,轉天去鋒窩(現在的大寺)經陳塘莊、宣樓、土城到楊莊子,天黑後上燈表演,夜間過河到鄭莊子回本村。五月初一從小孫莊到田莊、大直沽全街、後台,初二夜間回村。其中四月二十五日本村的慶祝表演活動從歷史清代以來一直延續至今
說起法鼓,天津人並不陌生,它在天津地區沿著海河水系,具有廣泛而深厚的民眾基礎,是天津衛人喜愛的民間藝術。乾隆年間,乾隆皇帝來津時這道法鼓會參加過皇會,後在肖振贏當市長時參加過一次在天后宮百道花會表演,還有本村村民劉全善當過曹錕的衛士,聘請法鼓會為曹錕的母親祝壽表演。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下詔書投降後。8月18日村裡的老地下黨員劉寶田,王鳳祥和賈家沽道國小師生一起組織法鼓去漢奸特務較多的河西宣樓,土城作宣傳表演。1949年為歡迎人民解放軍進駐天津,由進城幹部申文斌和村長孫明玉組織了法鼓大轎會,出會到市內演出。
解放後,每到年節賈家沽道村民都能聽到法鼓那深沉,激昂和帶有節奏的鼓樂聲,它給人們增添了喜慶氣氛,但是就是這樣一種富有鄉土氣息和強烈生命力的民間藝術,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到了打翻在地的厄運,被當做四舊砸爛了。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老百姓對法鼓會的喜愛依舊,積極籌措資金購買器具和製作道具。歷時一年多把會上一切東西整理齊全,於1983年10月1日國慶節在第二工人文化宮設擺並表演,全村村民男女老少,高高興興慶祝國慶節。當天全村村民家家戶戶吃麵慶賀。第二天老市長李瑞環為碟橋通車剪裁,法鼓大轎會又進行了表演。之後又受邀在河東區政府組織的河東沽上春好第一節開幕式上演出。10月中旬又受邀去燕園為老幹部祝賀演出。隨後又接到鐵路局邀請去北站寧園演出。1986年1月13日受邀在河東區政府大樓門前參演由台灣長樂有限傳播公司拍攝的紀錄片——萬里江山大陸尋情。1987年在古文化街,與著名老藝人郭振清合拍紀錄片如煙往事。1987至1990年連續四年被北京邀請參加北京龍潭杯比賽,並獲得金獎。1998年3月15日由馮驥才組織,為大直沽薦福觀音寺的奠基演出,後又被南開第三人民文化宮邀請為國際教科文組織設擺演出。
2003年本村拆遷,法鼓會的道具保存在河東鄭莊子街辦事處,但由於保存不當,造成很多物品丟失損壞。直至2013年在天津市正達實業公司的大力支持下才又重新購置新的道具,重新組織法鼓會,招收新會員,在置辦齊全套用物品及確定會所後,即可申報天津市非物質文化遺產。
賈家沽道法鼓大轎會,它是賈家沽道全體村民傳統的我文化娛樂方式,並經過歲月的錘鍊,形成了一種完成的民間藝術表演形式。是村民的鄉情寄託,直到當今興盛不衰,他悠久的傳承具有歷史價值,傳統的表演藝術形式和豐富的表演內容,具有寶貴的文化價值和實用價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