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列肯·別克西

賈列肯·別克西

賈列肯·別克西,男,少將軍銜,系新中國成立以來的第一位哈薩克族將軍、原新疆軍區副司令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賈列肯·別克西
  • 軍銜:少將
  • 職業:原新疆軍區副司令員
  • 民族:哈薩克族
人物歷程,人物評價,

人物歷程

1969年6月26日,是賈列肯·別克西終生難忘的日子。當時,正在吉木乃縣幸福公社當翻譯的他,隨公社革委會副主任董庭生到阿勒泰夏季牧場組織牧民轉場,當行至松代里克河時,遇到特大洪水,橋被衝垮。為搶救馬群,他與董庭生等7人在河水中戰鬥了一天,年僅36歲的董庭生被洪水捲走,獻出了年輕的生命。
“董庭生同志能為邊疆少數民族民眾的利益犧牲生命,我們更應該為民族地區的發展、祖國的安寧做出努力。”作為董庭生同志事跡報告團成員,賈列肯 別克西每到一處,便走進牧區、農場宣講這個道理。40年來,他始終把這句話刻在心裡,落實在行動上。
當時,由於珍寶島事件,中蘇邊境一度劍拔弩張,為在爭議地區顯示存在,縣委決定在邊境開展放牧護邊鬥爭。賈列肯?別克西發揮通曉漢、哈兩種語言的優勢連續5年率領手無寸鐵的各族民兵參加放牧鬥爭,與荷槍實彈的蘇軍鬥智鬥勇。抱著“領土神聖、寸土不讓”的信念,他們夏天頭頂烈日,忍受蚊蟲叮咬,冬日頂風冒雪,夜晚在零下40度的氈房裡裹衣而眠,每到困難時刻,賈列肯 別克西總是鼓舞大家的土氣,宣傳邊防政策,帶領民兵開展有理有利有節的鬥爭,為圓滿完成任務做出了突出貢獻。
邊防放牧鬥爭鍛鍊了賈列肯 別克西,也讓他脫穎而出。因為突出的表現,縣武裝部部長親自登門拜訪,邀請他人伍。從此這個牧民的兒子走上了一條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位哈薩克族將軍的成長之路。
熟悉和了解賈列肯 別克西的人都說,愛黨、愛國、愛人民、愛邊防、愛戰土在他身上得到了完美的體現。而在將軍看來,防區所處的特殊戰略位置、艱苦的自然環境和特殊的歷史使命,讓他深深體會到“責任”二字的分量,也讓他懂得了土兵的苦、守防官兵的不易。對他來說,愛黨、愛國、愛戰土就是要情為兵所系、利為兵所謀、權為兵所用。
這些年,將軍穿沙漠、走戈壁、上高原,深入基層、深入官兵,走到哪裡就把溫暖帶到哪裡。新疆軍區萬裡邊防線上的每一處邊防連、每一所哨樓、每一條巡邏路都留下了將軍的足跡。
1998年5月賈列肯 別克西乘坐直升飛機親自把三名新兵送到紅山嘴邊防連,看到長年與冰雪寂寞相伴,矢志為國的年輕戰士,聽著他們冒著生命危險與風雪抗爭的故事,他忍不住流下了眼淚……
塔合曼的戰士告訴我,在2008年8月8日這個特殊的日子裡,在北京奧運會開幕式進行的激動時刻,將軍正在海拔4000多米的塔合曼邊防連檢查工作。當他得知連隊有兩名戰土因站哨無法收看開幕式,他不顧強烈的高原反應,爬上冰冷的哨樓,喘著氣下達了命令:“我命令你們立刻回俱樂部,開幕式不結束,不許上來。”說完接過哨兵手中的搶。兩個多小時的開幕式結束後,前來接哨的戰士看到將軍在夜色中筆直而偉岸的身影掉下了眼淚。

人物評價

在阿勒泰、塔城、伊犁和兵團軍事部工作的30多年裡,他還先後組織、指揮了36次搶險救災。將軍還多次帶隊在抗洪中搶救少數民族民眾,在烈火中救起漢族百姓,在暴風雪中搜救被困人員和牲畜,挽救了國家和民眾的百萬元經濟損失。在阿勒泰工作期間,每到牧民轉場他都要到當地最大的鬧風口組織、指揮各族牧民安全轉場,當地民眾都豎起大拇指稱賈列肯 別克西將軍為刮不倒的“岩松”。
賈列肯·別克西將軍賈列肯·別克西將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