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理論與編碼原理

資訊理論與編碼原理

《資訊理論與編碼原理》是2011年電子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宋鵬、范錦宏、肖珂、齊建中。該書可作為高等院校電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等專業本科生的教材,也可供從事相關專業的科研和工程技術人員參考。

基本介紹

  • 書名:資訊理論與編碼原理
  • 作者:宋鵬、范錦宏、肖珂、齊建中
  • ISBN:9787121126178
  • 頁數:252
  • 出版社:電子工業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1 年1月
  • 開本:16開
內容簡介,目錄,

內容簡介

《資訊理論與編碼原理》系統地講述了資訊理論與編碼的基本理論,共11章,內容包括:信息的基本概念、信源及其信息量、信道及其容量、信息率失真函式、信源編碼和信道編碼定理、網路資訊理論以及信源編碼和信道編碼的理論與方法。除第1、5、7、11章外,每章後面都提供了相應內容的matlab仿真源程式,供教學使用。《資訊理論與編碼原理》力求內容精練、易讀,強調掌握資訊理論與編碼理論的基本理論與方法以及在通信系統中的套用,在不影響內容完整性的前提下省略了部分煩瑣的定理證明。

目錄

第1章 概論
1.1 信息的概念及其分類
1.2 資訊理論研究的對象和內容
1.3 資訊理論的形成和發展
習題1
第2章 信源及其信息量
2.1 單符號離散信源
2.1.1 離散變數的自信息量
2.1.2 信息熵
2.1.3 信息熵的性質
2.1.4 互信息量
2.1.5 各種熵之間的關係
2.2 擴展信源
2.2.1 無記憶擴展信源的熵
2.2.2 離散平穩信源的熵
2.2.3 馬爾可夫信源
2.2.4 信源的冗餘度
2.3 連續信源
2.3.1 連續信源的信息熵
2.3.2 幾種特殊連續信源的熵
.2.3.3 連續熵的性質
2.3.4 最大熵和熵功率
2.4 離散無失真信源編碼定理
小結
習題2
上機要求與matlab源程式
第3章 信道及其容量
3.1 信道模型與分類
3.1.1 信道模型
3.1.2 信道的分類
3.2 離散無記憶信道
3.2.1 信道容量的定義
3.2.2 幾種特殊離散信道的信道容量
3.2.3 離散信道容量的一般計算方法
3.3 離散無記憶擴展信道
3.3.1 n次擴展信道的數學模型
3.3.2 n次擴展信道的容量
3.4 連續信道
3.4.1 時間離散的連續信道
3.4.2 時間連續的連續信道
3.5 信道編碼定理
小結
習題3
上機要求與matlab源程式
第4章 信息率失真函式
4.1 失真度與信息率失真函式
4.1.1 失真度與平均失真度
4.1.2 信息率失真函式
4.1.3 信息率失真函式的性質
4.2 離散信源的信息率失真函式
4.2.1 信息率失真函式的計算
4.2.2 二元離散信源信息率失真函式的計算
4.3 連續信源的信息率失真函式
4.3.1 連續信源信息率失真函式的計算
4.3.2 高斯信源的信息率失真函式
4.3.3 信道容量與信息率失真函式的對偶關係
4.4 保真度準則下的信源編碼定理
小結
習題4
上機要求與matlab源程式
第5章 網路資訊理論初步
5.1 引言
5.1.1 網路資訊理論的發展概況
5.1.2 網路資訊理論研究的問題
5.2 相關信源編碼
5.2.1 slepian-wolf定理
5.2.2 套用校正子的相關信源編碼
5.3 多址接入信道
5.3.1 離散多址接入信道
5.3.2 多址接入高斯噪聲信道
5.3.3 相關信源的多址接入信道
5.4 廣播信道
5.4.1 離散無記憶廣播信道
5.4.2 退化廣播信道
小結
習題5
第6章 信源編碼
6.1 信源編碼概論
6.1.1 概述
6.1.2 信源編碼及分類
6.2 變長編碼方法
6.2.1 香農編碼
6.2.2 費諾編碼
6.2.3 霍夫曼編碼
6.3 實用的無失真信源編碼方法
6.3.1 遊程編碼
6.3.2 算術編碼
6.3.3 通用信源編碼
小結
習題6
上機要求與matlab源程式
第7章 信道編碼的基本概念
7.1 信道編碼在數字通信系統中的地位和作用
7.1.1 數字通信系統工作原理
7.1.2 通信系統的主要技術指標
7.2 有關術語
7.3 信道編碼的基本思想和分類
7.4 檢錯與糾錯原理
7.5 差錯控制的基本方式和能力
7.5.1 差錯控制的基本方式
7.5.2 最大似然解碼
7.6 有限域代數的基本知識
7.6.1 基本概念
7.6.2 群、環、域
7.6.3 有限域和有限域上的多項式
小結
習題7
第8章 線性分組碼
8.1 線性分組碼概念
8.2 線性分組碼的監督矩陣和生成矩陣
8.2.1 線性分組碼的監督矩陣
8.2.2 線性分組碼的生成矩陣
8.3 線性分組碼的編碼
8.4 線性分組碼的最小距離、檢錯和糾錯能力
8.4.1 漢明距離、漢明重量和漢明球
8.4.2 線性碼的檢、糾錯能力與最小距離的關係
8.4.3 線性碼的最小距離與監督矩陣的關係
8.5 線性分組碼的解碼
8.5.1 伴隨式和錯誤檢測
8.5.2 糾錯解碼
8.6 漢明碼
8.7 線性分組碼的性能與碼限
8.7.1 線性分組碼的性能
8.7.2 線性分組碼的碼限
8.8 由已知碼構造新碼的方法
小結
習題8
上機要求與matlab源程式
第9章 循環碼
9.1 循環碼的描述
9.1.1 循環碼的定義與多項式描述
9.1.2 循環碼的生成多項式和矩陣描述
9.1.3 循環碼的監督多項式和監督矩陣
9.1.4 系統循環碼
9.2 循環碼的編碼電路
9.2.1 多項式運算電路
9.2.2 循環碼的編碼電路
9.3 循環碼的解碼
9.3.1 接收矢量伴隨式計算
9.3.2 循環碼的通用解碼法
9.4 常用的循環碼
9.4.1 循環漢明碼
9.4.2 縮短循環碼
9.4.3 bch碼與rs碼
小結
習題9
上機要求與matlab源程式
第10章 卷積碼
10.1 卷積碼的代數結構
10.1.1 卷積碼的構成
10.1.2 卷積碼的矩陣描述
10.1.3 卷積碼的多項式描述
10.2 卷積碼的圖描述
10.2.1 卷積碼的樹圖描述
10.2.2 卷積碼的格線圖描述
10.2.3 卷積碼的狀態圖描述
10.3 卷積碼的解碼
10.3.1 維特比解碼的度量
10.3.2 維特比解碼的基本原理
10.3.3 軟判決維特比解碼
10.3.4 維特比解碼的性能
10.3.5 鑿孔卷積碼
10.4 卷積碼的套用
小結
習題10
上機要求與matlab源程式
第11章 tcm與turbo碼
11.1 tcm技術
11.1.1 tcm思想的由來
11.1.2 tcm系統模型
11.1.3 tcm的套用
11.2 turbo碼
11.2.1 引言
11.2.2 turbo碼編碼器
11.2.3 turbo碼解碼器
11.2.4 turbo碼的解碼算法
11.2.5 turbo碼在移動通信中的套用
小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