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昌群

賀昌群

四川樂山人, 著名歷史學家,在宋元戲曲、中西交通史、敦煌學、簡帛學、漢唐歷史與文學等諸多學科領域都取得了卓著的成績,許多方面還是開創性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賀昌群
  • 別名:字藏雲
  • 出生日期:1903
  • 逝世日期:1973
人物履歷,主要著作,

人物履歷

1903年10月5日(農曆中秋節)生於四川樂山市馬邊彝族自治縣官帽舟黃桷溪(今屬建設鄉)一個農民家庭。
1921年在成都聯合中學畢業後,考取了上海滬江大學,因家庭經濟困難只上了一學期,輟學另謀出路。1922年考入上海商務印書館編譯所,從此開始了他的編譯生涯。所里藏書豐富,又聚集著鄭振鐸、沈雁冰、葉聖陶、周建人等一批進步作家,這樣的工作環境對賀昌群產生了極為良好的影響。進所後不久,他就加入了文學研究會。
從1926年起開始在《文學周報》、《語絲》、《中國青年》、《東方雜誌》等刊物上發表文章。文章的內容涉及文學、哲學、心理學、語言學、古典戲曲等廣泛的領域。從30年代初開始,賀昌群開始把西北史地、中西交通史和敦煌學作為自己學術研究的主攻方向。1931年離開上海到天津河北女子師範大學任教。1933年又到北京圖書館任編纂委員會委員,繼續研究中西文化交流方面的問題,並參加整理和考釋前西北科學考察團所獲居延漢簡。當時敦煌學作為一門新興學科,受到了國外學術界的高度重視,而國內學者卻很少有人問津。他一面呼籲重視敦煌學的研究,一面積極投身到這一研究領域,先後發表了《漢唐間外國音樂的輸入》、《敦煌佛教藝術的系統》、《近年西北考古的成績》、《唐代女子服飾考》、《大唐西域記之譯與撰》等一批重要論文。
1943年他在《大公報》上發表《敦煌千佛洞應歸國有贊議》,提出國家應籌措資金並設定專門學術機構保護敦煌文物。他認為西域文化是中國內地和印度、波斯等幾種文化的融合,通過研究西域可以尋求這幾種古代文化交流的線索。又認為漢唐文化是中外文化交流的結果,所以他特別重視把漢唐文化研究與西域研究結合起來,寫出了《魏晉清談思想初論》、《漢唐精神》等有影響的論著。抗日戰爭爆發後,南下浙江大學史地系任教。不久輾轉入川,1940年在家鄉馬邊縣創辦中學。
1942—1946年在重慶中央大學歷史系任教。中央大學遷回南京後,賀昌群任歷史系主任。在1947年5月,南京學生髮動反飢餓反內戰運動期間,他為中央大學教授會起草教授宣言,積極支持學生運動,並參加遊行示威。因此遭到國民黨反動派的迫害,為了躲避政治迫害,於南京解放前夕應邀到上海開明書店工作,解放後又返回南京。
1950年任南京圖書館館長,後又調任中國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第二所研究員,兼中國科學院圖書館館長,為這兩所圖書館的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1950年他的《古代西域交通與法顯印度巡禮》一書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這部專著運用豐富的中外史料,對法顯西行的路線、西域的地理環境和漢晉間佛教東傳的情況作了深刻的闡述,是一部研究中西交通史和佛教史的力作。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漢唐間封建土地所有制形式,是解放後賀昌群學術研究的另一個重點。他認為在中國封建社會前期,封建國家土地所有制占支配地位。他在這方面的論著一直受到史學界的重視。1964年被選為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1973年10月1日病逝於北京。
賀昌群

主要著作

《古代西域交通與法顯印度巡禮》、《論兩漢土地占有形態的發展》、《漢唐間封建土地所有制形式研究》等。其他著作有《元曲概論》、《英國現代史》、《漢簡釋文初稿》、《西域之佛教》([日]羽溪了諦著,賀昌群譯)等。其大部分著作已收錄於他的女兒賀齡華所編的《賀昌群文集》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