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偉國

賀偉國

賀偉國字遜之,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當代著名山水畫家、一級美術師、中華詩詞學會會員、北京燕京書畫院副院長、北京華夏文脈美術院副院長、中國國畫家協會常務理事、中國美術研究會研究員。

1997年在中國美術館舉辦個展,深受業內好評,中央電視台、等各大新聞媒體均作了報導。作品受到國內外政要、實業家、鑑賞家喜愛收藏流傳頗廣,2011年書畫作品由文化部國禮送朝鮮領導人。

詩書畫兼善藝術家,祖父賀良朴為近代中國畫名家,幼承家訓,嗜愛丹青、師從秦仲文、惠孝同。主工山水兼善書法詩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賀偉國
  • 別名:遜之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北京
  • 出生日期:1943
  • 職業:畫家
  • 主要成就:詩書畫兼善藝術家、中國美協會員
  • 代表作品:《泰岳松雲》《灕江春曉》《壺口驚濤》《賀偉國詩選》《賀偉國畫集》《秋韻》
人物簡介,藝術之路,名家題贈,活動剪影,作品賞析,賀偉國文章作品,賀偉國書畫作品,

人物簡介

賀偉國字遜之,當代著名山水畫家,祖父賀良朴為近代中國畫名家,幼承家訓,嗜愛丹青、師從秦仲文、惠孝同。主工山水兼善書法詩詞。
賀偉國
1997年在中國美術館舉辦個展,深受業內好評,中央電視台、等各大新聞媒體均作了報導。作品受到國內外政要、實業家、鑑賞家喜愛收藏流傳頗廣,2011年書畫作品由文化部國禮送朝鮮領導人。
現為北京專業畫家,一級美術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華詩詞學會會員、北京燕京書畫院副院長、北京華夏文脈美術院副院長、中國國畫家協會常務理事、中國美術研究會研究員。

藝術之路

賀偉國字遜之,號繁蔭,當代著名山水畫家、詩人、書法家從藝五十餘載。祖籍湖北蒲圻,1943年生於北京詩畫世家,曾伯祖父賀壽慈為清工部尚書,書法家,祖父賀良朴(履之)為近代中國畫名家,是近代美術史上重要畫家。幼承家訓,嗜愛丹青、家學淵源,五十年代末拜師秦仲文、惠孝同研習山水畫。主工山水畫,兼善書法詩詞,追求詩書畫三絕的藝術境界。是一位詩、書、畫兼備的藝術家。
賀偉國
幾十年來對藝術的執著,使其痴心不改,心醉丹青,辛勤耕耘,鍥而不捨。早年臨摹大量歷代名家作品,學習傳統技法,打下深厚筆墨基礎,在繼承傳統的同時,以造化為師,足跡遍及三山五嶽、大江南北、青藏、新疆……積累了大量創作素材,外師造化中得心源,並轉益多師,學習李可染、黃賓虹、梁樹年、郭傳璋、宋文治現代名家筆墨技法,博採眾長,形成自己的繪畫風格,在“為祖國山河立傳”——創作出許多“既有傳統筆墨”,“又富時代精神”的作品”、:“既有自然風光之旖旎”,“又富人文浪漫之情懷”。畫幅中“雲從山上起,人在畫中游”很好的體現了“ 天人合一,物我交融” 的藝術境界。
賀偉國
書法學習,高無止境,尋繹難窮。少年時起,臨帖不輟,幾十年來遍臨秦篆、漢隸、魏碑、唐楷。學行書自二王始,繼臨習顏真卿、李邕、黃庭堅、董其昌、文徵明、米芾、王鐸等諸家,皆心追手摹。終有所得,眾多作品徵稿出版,勒碑刻石。
1997年在中國美術館舉辦個展,深受業內好評,中央電視台、北京電視台、人民日報、北京日報等各大新聞媒體均作了報導。
賀偉國
作品多次在中國美術館參展,入選中國國際藝術博覽會、當代中國山水畫展、首屆澳大利亞中國畫畫展等國內外大型畫展並獲獎。作品入選《中國美術家選集》、《中國書畫名家作品選》、《中國藝術博覽與收藏指南》等幾十部大典,廣泛被媒體關注,2011年作品由文化部國禮送朝鮮國家領導人,作品被中南海、毛主席紀念堂、避暑山莊博物館等文博單位收藏,其作品被許多國內外政要、實業家﹑鑑賞家、收藏家及館、堂收藏作品並經畫廊及拍賣公司被單位和個人收藏,深受中外人士喜愛,流傳頗廣。
現為北京專業畫家,於北京市昌平區北七家鎮王府街21號B20創建個人的藝術工作室。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美協會員、北京燕京書畫院副院長、北京華夏文脈美術院副院長、中國國畫家協會常務理事、中國美術研究會研究員、中國書畫研究院藝委會委員,中華詩詞學會會員,中國書畫家聯誼會理事、德州國藝書畫院名譽院長、王鐸故里書畫院名譽院長等。出版《賀偉國詩選》、《賀偉國畫集》、《賀偉國詩書畫選》、《賀偉國畫選》等。

名家題贈

湖北蒲圻者,勢扼長江,雄踞荊楚;實周郎用武之地,蘇子作賦之由也。既得地靈,必出人傑,於是有蒲圻賀氏出焉。
蒲圻賀氏者:詩禮傳家歷經五世;簪纓繼世,經百歲而猶興。誠蓋世之人傑,亦一代之天驕也。余友賀君偉國者,賀氏克家之冢子,文壇驚世之奇才也,根深葉茂,自春榮而秋實。源遠流長,似南水之北調。所畫山水參古定法,望今制奇。以胸中之丘壑作紙上之煙雲,所作詩文雖古調之自愛,啟今世之共鳴。更以家法相傳。令媛怡蘭,宏才待展,前途無量,則不唯松柏長青,亦喬梓之共茂也。余雖老邁引領望之,畫冊付梓之時,以表賀忱。
百歲老人孫菊生敬為喤引。2013.4

  

  

  
名門自有箕裘紹 五嶽歸來入畫圖
黃均題句
回想壬辰之夏,賀偉國詩書畫選首發式上,群賢畢至,惠風和暢,書畫滿牆來祝賀“賀偉國詩書畫選”出版和賀壽慈、賀良朴、賀翹華、賀怡蘭五代書畫世家薪火相傳,弘揚繼承中國書畫傳統藝術。傳承精神,氣氛熱烈,喜氣洋洋,眾多名家贈畫贈詩 題字…….
百歲高齡著名畫家孫菊生先生贈詩;“文章縱使不封侯,世胄相傳永不休。華翰早當梨棗付,寶書豈為稻粱謀,刊行中國傳鄰國,譯版歐洲到美洲,大作首發驚藝海,永年紙壽自千秋”。
這首出自國畫大師百歲老人孫菊生的詩,堪稱是對偉國先生詩書畫藝術成就的良佳定位。原鐵道部副部長國林題贈;“厚德載物”。中華詩詞學會常務副會長、三屆書協理事梁東先生題寫了賀詞對聯;“富我詩書畫,飴人精氣神”。
魯迅美術學院著名畫家李榮光、王敬致伉儷教授的賀詩是;“幼承家訓出名門,心醉丹青筆意新。胸滿詩書氣自雅,京華藝苑誰齊君”。
著名美術評論家劉曦林題賀:“畫者文之極也 錄宋鄧春語以賀偉國詩書畫文集”。
著名畫家周曦贈書;橫幅隸書“境由心造”。注釋;偉國先生學養深厚人品出眾,書畫造詣精深筆墨功力雄渾,吾敬之已久,今借先生詩書畫文集首發面世之時,欣喜之餘不顧有班門弄斧之嫌,獻出拙作以示祝賀。等等
回顧諸多文藝界名流,現場賦詩題句恭致賀辭,表達了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詩書畫的強大藝術魅力。也體現出偉國先生和藝術家的友情和聲望……
欣賞著先生的新書,由沈鵬先生題簽,賀敬之、廖靜文、歐陽中石等名家題辭為詩書畫選增輝,品讀新書,體味美的享受……
“驚濤拍岸起山峰,花崗岩巒聳碧空。難有清閒赴東海,身臨絕頂對蒼穹”。——登嶗山
“浣花溪畔草堂青,松竹幽居訪杜陵。常惦蒼生留史乘,也評豺虎怒新聲,茅屋吹落愁千載,庭宇更新耀七星,心崇詩聖思猶切,西來巴蜀懌吟聲”。——訪杜甫草堂感事
“層巒含暮雨,老樹掛斜暉,為愛看山晚,莫言作伴歸”。——從這些紀游、詠史、感事、題畫篇什中,或豪壯或婉約,無不體現著詩人對自然,對人生,對歷史時事的感悟和熱愛祖國,崇敬古賢,珍惜山川草木的篤情。我覺得賀詩有陶冶情操,淨化心靈的社會功效。
偉國先生的山水畫,筆墨功力深厚,又能堅持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繼承傳統,飽游名山大川,師傳統師造化,博採眾長,融傳統、造化、心源於一爐,自成高古清雅雋永新格。作品富含書卷氣和時代特徵。既有寫生後的即興創作的較為寫實作品,也有詩情畫意,可居可游天人合一,物我交遊的
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是中國文人畫追求的至高境界。如;雨後寒林生白煙,表現的雨後寒林蒼鬱,雲煙繚繞,兩高士邂逅山路途中,談古論今……題詩;“雨後寒林生白煙,山中處處有流泉,出門邂逅逢鄰叟,談古論今樂往還”。這件集詩書畫於一體,質樸真誠情景交融的佳作,自能百看不厭,動人心弦。
“薊縣山居圖”是寫生作品,來源於生活,所描繪的是農家院落屋舍,秋林果樹具體簡括,門前看家犬生動傳神,遠峰上的天線是時代標識提現了畫家堅持生活,重視寫生髮揚筆墨當隨時代的價值取向。
賀偉國
八尺的“灕江春曉圖”,題句;家在山光水色間,峰巒、雲煙、竹林、耕田錯落有致,房舍舟楫組合自然,點景、人物、水鳥疏密適宜形完神全。篆書伴行書的款拔,定位縝密,用印陰陽聚散考究,另一幅八尺畫“壺口驚濤”,是今年寫生後創作的,筆墨生動意境傳神,可謂是;構圖完美、筆墨渾厚、意境深遠、 清雅怡人的佳構。齊白石大師雲;不似則欺世,太似則媚俗當下某些畫家甚至對於自己筆下的作品不能說明其所畫是何物,不知是讀者無知還是作者欺世。
偉國先生所作紅石峽里盪清波和恆山古寺圖,抓住兩處幽深高遠的不同境界,前者刪繁就簡著重描繪紅石、植被、溪流、瀑布特徵;後者既認真又概括的刻畫了懸崖峭壁上仰視取景,雄偉壯觀的懸空寺。建築群使遊歷過兩處景觀的讀者感到真實親切,未曾游次聖境的讀者覺得景色迷人可信,產生到此一游的嚮往。提現了畫家致廣大盡精微的本領和不欺世不媚俗的價值取向。今年偉國先生又暢遊貴州黃果樹、婁山關、鳳凰古城、富春江、阿里山、日月潭又有了許多新的創作題材 期待著他的更多更好的作品問世。
偉國先生曾伯祖父賀壽慈字雲甫官至工部尚書;其書藝在同光四家之上。祖父賀良朴字履之為近代書畫名家,近代美術史上的重要畫家,美術教育家。他幼承庭訓嗜愛丹青,主攻山水,兼善書法詩詞,書法從二王始,繼臨顏真卿、李北海、黃庭堅、米芾、董其昌、文徵明、王鐸諸家,數十年來對秦篆、漢隸、魏碑、唐楷的研習從未間斷。出自京華名門世家的賀偉國先生其書作自能出手不凡。如寫徐悲鴻言志對聯;“直上青天攬日月,欲傾東海洗乾坤”,行筆蒼澀而勢如行雲流水,點畫濃纖有度曲直相生,通篇氣脈貫通一氣呵成當為精品,先生不少書作應邀出版勒碑刻石,他的書法藝術在畫作題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能根據畫面景物疏密筆姿濃纖經營款跋位置,確定書體和字的大小,使其成為畫面有機組成部分,做到錦上添花。這是只有修養全面書畫兼善的藝術家才能達到的高度
李榮光——著名畫家 魯迅美術學院教授

  
賀偉國先生與眾多名家合影

  

  

  

  

  

  

  

活動剪影

賀偉國作品贈朝鮮
著名書畫家賀偉國先生作品贈送朝鮮國家領導人
近日,應朝鮮政府邀請,文化部委派總政歌舞團和中國雜技團組成的中國藝術團前往朝鮮平壤參加第28屆“四月之春國際友誼藝術節”。 在中國專場演出開始前,在牡丹峰劇場貴賓室舉行贈畫儀式。
中國藝術代表團團長、中國對外文化集團公司黨委書記孫曉紅向朝鮮最高領導者金正恩的贈禮。
作為代表團我國著名書畫家賀偉國先生書寫的書法和畫作禮物
右側照片是朝鮮文化相(即文化部長)安東春和金正恩特使代表接受禮物。
賀偉國作品贈朝鮮賀偉國作品贈朝鮮
所贈禮品是經過中方反覆推敲,最終確定由中國對外文化集團公司黨委書記孫曉紅撰寫詩文(詩文詳見附屬檔案),由著名書法家、畫家賀偉國先生將詩文寫成書法並陪畫作一幅,內容是中國的萬里長城,寓意中朝友誼像長城般堅固。書畫作品全長4米,寬1.2米。朝鮮文化相安東春對中方贈品給予高度評價,表示此禮品將永久陳列於錦繡山紀念宮。中國駐朝鮮大使劉洪才、中國藝術團副團長、總政歌舞團政委張方軍、總政歌舞團副團長李福祥、王鋒安、原總政歌舞團團長、著名作曲家印青等代表一同出席贈畫儀式。
閉幕式上舉行了頒獎儀式。由總政歌舞團和中國雜技團組成的中國藝術團在本屆藝術節上取得優異成績,共獲得11個金獎、5個銀獎。此外中國藝術團團長、中國對外文化集團公司黨委書記孫曉紅還獲得組委會頒發的特別貢獻獎。

作品賞析

賀偉國文章作品

心物合一繪山川—《恆山古寺圖創作談》
原載2003.6.9 中國書畫報
近些年來,我採風寫生先後去過三峽、黃山、青城山、雁盪山、遠遊西藏、青海、甘肅、新疆,也遍登五嶽,足跡所至,大飽眼福,心胸為之開闊。其中北嶽恆山的“十八景”之首—懸空寺,我留下了特別深刻的印象。
為了表現恆山古寺的壯觀,我採用高遠法構圖,由中景自下而上刻畫山崖結構。層層皴擦,著力描繪北方大山的雄渾氣勢,把握自然客體的神態。再就是用“以小觀大”之法,把該寺畫於左上方,細畫建築結構。四十餘間樓閣,參差錯落,你擁我抱,以表現“懸”的主題。在用筆用墨上,中鋒側鋒交錯,大小斧劈兼有,反覆皴擦,用墨乾中有濕,多次渲染,以加強懸崖峭壁的質感。
在環境烘托上,注意與主體建築的主從關係,近景畫一山石,幾株古松與古寺遙相呼應,以襯托出懸空寺高聳挺拔,飽經滄桑之感。遠山實際是看不見的,這裡兼用深遠法加上幾層遠山,也是為了使畫面更加豐富,避免整座大山層層石壁而使畫面過於板結。在左側畫出三段石坡,原是古寺通道,這裡表現為雨霽山溪奔流,以使畫面靈動起來,富有生氣。在右側山岩邊線處畫出雨後煙嵐、雲氣與之呼應。在用色上,寺廟用接近真實顏色的硃砂、朱磦,近景山石及中景突出的岩石多用赭石色,其他部位在淡赭石上罩花青、淡綠色,這樣可以使畫面既有對比又顯得統一。
在創作過程中,我加深了對石濤“山川與余神遇而跡化”這句名言的理解。“神遇”指的是畫家頭腦中孕育的審美意象的藝術構思活動,“跡化”指的是畫家運用一定造型手段,將頭腦中的審美意象轉化為藝術形象的過程。山水畫是情景交融、心物統一的產物,所以無論離開審美客體的山水自然景物,還是離開審美主體的畫家主觀創造,都不可能創作出優秀的作品來。
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
原載2007.10.29中國書畫報
金風送爽,彩旗飄揚,在慶祝赤壁書畫院成立書畫作品展開幕之後,送別湖北書協美協領導。赤壁著名老畫家謝止戈先生和我在赤壁文聯主席丁鶴葆先生的陪同下,一起來到岳陽寫生採風。當天中午,受到岳陽企事業文聯的李良偉主席熱情接待,在座談中,暢談了岳陽城市建設、風土人情和市民的憂樂情懷。下午先到岳陽樓湖邊寫生、攝影,然後乘船到君山。君山四面環水,景色旖旎,是洞庭湖中一個小島,面積僅0.98平方公里,唐朝劉禹錫有詩:“遙看洞庭山水色,白銀盤裡一青螺”。島上有三十六亭四十八廟,林木蒼鬱,景色優美。一上岸,擋門的是封山石刻,相傳是秦始皇的遺蹟。傳說,秦始皇游洞庭遇狂風,惱怒封山所留之筆。聽導遊李女士講解:相傳舜帝兩個妃子娥皇、女英葬於此地,死後即為湘水女神,屈原稱為湘君,故後人把這山叫君山。島上石刻很多,在二妃墓碑上刻有對聯:“君妃二魄芳千古,山竹諸斑淚一人”。此聯是湖廣總督彭玉麟的手筆。島上古建成群,林木繁陰,更有奇竹十五種,以斑竹最為著名。竹上有片片侵蝕,似流淚狀,毛澤東詩中有句:“斑竹一枝千滴淚,紅霞萬朵百重……”毛主席的詩使斑竹的名字廣為流傳。今天天晴氣朗,大家情緒很高,特別是老畫家謝止戈先生,雖然已七十有五,卻寫生、攝影忙個不停。謝老是湖北著名畫家,赤壁畫院名譽院長,五十年代畢業於華中師範學院美術專科,與湯文選亦師亦友,有很高的知名度。
丁鶴葆一路抄記詩文,遊興更濃,他喜詩文、擅書法。作品去年還入選中國書協舉辦的行草書展。大家邊走邊看,還在“巴陵勝境”等石刻前留影。走到柳毅井,大家停下來,聽導遊講解這個愛情的傳說。最後,島的一側有一大樹,上嵌一古鐘是宋代楊么的遺蹟。楊么在洞庭湖起義,朝庭曾派岳飛征剿。眾多美景真叫我們流連忘返。轉瞬間已近四點,在李主席催促下返回岳陽樓。
說話間來到岳陽樓,大門兩旁對聯是:“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橫批是:“巴陵勝狀”。書法用筆蒼勁、氣度不凡。進門後先看到的是歷代建造模型,因為火災燒毀,唐、宋、清等朝代均多次重建。再往前走,兩旁均是石碑石刻,書有岳陽樓記全文,及其他有關岳陽樓的詩文。留下墨寶的古人有:董其昌、祝枝山等,現代的書畫家歐陽中石、李鐸、沈鵬、劉炳森、王學仲、黎雄才、吳丈蜀等。最後來到岳陽樓下,樓高19.72米,四柱三層,飛檐純木結構。樓最上面的匾是郭沫若所題。我們一層、二層拜觀,最後來到三層,先俯瞰洞庭湖,湘水浩瀚,氣象萬千,上下天光,一碧萬頃,近處柳岸沙堤,遠方航船來往,漁歌互答。回頭再看樓內,北面正中是毛澤東手書杜甫詩:“昔日洞庭水,今上岳陽樓,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馬關山北,憑欄涕泗流”。旁邊是李白手書對聯:“水天一色,風月無邊。”這是目前極難見到李白手筆。南邊是一副李立的篆書對聯:“杜詩范記高千古,山色湖光共一樓”。這時已到靜園時間,我們出園後安排在曉朝賓館住宿,這裡原是接待國家領導人的地方,現在對外開放了。
這次採風,遊覽名勝,觀看碑刻詩文,受一次傳統文化教育,受益非淺。猶其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精神,更需要提倡和學習的。岳陽樓因范仲淹的岳陽樓記而天下聞名。岳陽樓現在修葺一新,巍峨壯觀,記的我的老師秦仲文曾據詩句“氣蒸雲夢澤,波憾岳陽城”作畫一幅,畫面遠沒有現在的場面雄偉壯觀,真是舊貌換新顏。返京途中我有感而發,成詩一首,作為這次活動的記念:
登岳陽樓
波涌蒼岩萬木秋,
巴陵勝狀洞庭秋。
范公文記傳千古,
名重江南第一樓。
太行寫生隨筆
原載2009.6.8中國書畫報
金秋燦爛,清風徐徐,帶著奧運爭金奪銀百塊獎牌的喜悅,我和北京幾位畫家,清晨離京,經安陽,過林州,來到石板岩鎮太行山寫生基地,已是黃昏,在安陽畫家蘇廠元教授的安排下,受到了太行部落經理的熱情接待。
石板岩鎮,在太行大峽谷的中心地帶,這裡斷崖高起,群峰聳峙,溪水奔流,瀑布飛掛,蒼岩絕壁,有雄、奇、秀、幽、曠的特點,地質地貌類型齊全,生態植被優良,保持大自然的原始生態,峰、巒、台、壁、峽、澗、溪、谷齊全,山崖呈一層斷崖,一層綠帶,層次分明,樸實渾厚如版畫,真是名負其實的百里畫廊。從這裡往南是王相岩,豬叫石,東面是桃花谷西面是太行平湖,優美的自然風光和古樸的石板民居,及純樸的民風,使久居鬧市的我們,真正回到了大自然的懷抱。
全國許多藝術院校都在這裡掛牌設立寫生基地,這裡漫山遍野都有寫生的學生,有畫速寫的,畫水粉的,油畫的 。
第二天清晨,我們就到石板岩村附近的峽谷里寫生,各種樹木綠蔭遍野,河灘怪石嶙峋,清水潺潺,遠山疊嶂,處處是景,步步是畫。面對太行群峰,詩興突發,口占一首∶
峽谷清溪畫太行,
千岩疊翠好風光。
爬山涉水寫生稿,
刪去臨摹手一雙。
山路邊有一民居小院,本身就是一幅畫,有民居,石牆,古藤,背依蒼岩石壁,院內多種樹木,真是樹法齊備,有夾葉,梧桐點,垂藤點平頭點,胡椒點等等,古人畫樹葉的程式就是在大自然中提煉的。樹為山衣,是山水畫重要組成部分,清人錢杜云:“樹無他法,只要枝幹得勢則全幅振起。”寫生時把樹當人來畫的,才會生動,尤其是樹形奇特的,更是重點寫生。
巍巍太行,壁立千仞,直插雲天,遠山岩壁都是斧劈皴,折帶皴,古人山石皴法也是從大自然提煉的,學過傳統技法的人一看,就更體會到傳統技法的出處,畫起來會得心應手,然後再對景創作,就更深入了,中國畫寫生不同於西畫,在構圖、透視、景物取捨上有很大的自由度,寫生更不同於照相,借景生情,畫整體感受,所以取捨是一幅寫生作品成敗的關鍵。
當時看許多畫西畫的學生,因為沒學過中國畫技法,用用西畫方法寫生,用塊面,和色彩來表現,同一景觀,和中國畫寫生截然不同。
來到太行,不由想起五代的荊浩,他是畫太行的第一人,這箇中國山水畫的開山鼻祖,博通經史,為避戰亂隱居在太行山洪谷的,朝夕觀察,山水樹石的變化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結合自己的實踐寫出了“筆法記”提出了:“氣、韻、思、景、筆、墨”為內容的六要,對謝赫的六法有所發展,把中國山水畫論提高到一個新的高度。
石板岩村寫生後,我們有陸續在西灣村、高家台、桃花谷等地寫生,其中高家台畫家村,更是集中了全國的藝術院校掛牌的寫生基地,到處都是寫生的學生和老師,畫家村楊現經理為我們接風,大家暢談起來,他介紹說:著名畫家范增、賈又福曾多次來這裡,都住在寫生基地,關係很好…,賈又福二十多次來太行,以畫太行稱著,他以觀察感受體驗生活為主,但並不很看重對景寫生,既不拘臨摹,又不拘於寫生,使他的創作有很大的自由。大家談到寫生不由想到兩位山水畫大師李可染和黃賓虹。
李可染是在寫生中創作成功的畫家,主張一手伸向傳統,一手伸向生活,對景創作出許多優秀作品。但後來李可染在文革中不能旅行寫生,晚年因心臟病又無法外出,不能再到大自然中對景創作,實在非常遺憾。
而黃賓虹在論寫生時說:“寫生法,須先明白各家皴法,如見毛山類似毛家皴法,即以其法寫之。蓋習中國畫與西洋畫不同,西畫之初學者,間用鏡攝影物質入門,中國畫則貴神似,不必拘於形樣,須運用筆墨自然之妙,故必明各家筆墨及皴法,方可寫生”。這裡黃賓虹堅持傳統寫生方法,黃賓虹晚年還說:“師古人尤貴師造化,純從真山水面目中寫出性靈不落尋常蹊徑是為極品”。
高家台南邊是豬叫石風景區,是三大奇觀之一,在山上有一巨石,幾十噸重,形似豬,每遇自然災害,均能發出叫聲,這次汶川地震,它也發出叫聲,真是千古之謎,令人讃嘆。另外兩個奇觀是∶三九嚴寒桃花開和三伏酷暑水結冰。
最後我們又去了王香岩和桃花谷風景區,王相岩是太行之魂,東臨溪水,西依懸崖,左右兩側峭壁環繞,形成一個閉合性極強的圍谷與岩嶄屏開的朱雀峰相迎,暗合中國古代風水學∶“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的理想模式,吸引了歷代名士來此修身隱居。
桃花谷是AAAA級風景區,谷中之谷,奇風峰突兀,峭拔雄偉,一條曲折的桃花谷貫穿峽谷,溪水跌落成瀑,瀑潭相連,構成桃花谷山靈水秀的峽谷水韻。在這裡我們又畫了許多寫生。
回來途中我們還參觀了紅旗渠,也畫了速寫。一周的太行寫生,畫了幾十張,但時間太短了,雖然太行風光已裝在胸中,印在腦海里,但覺得遠遠不夠,相約明年再來太行,更深入的寫生。
紅色旅遊—西柏坡
原載2008 . 10 . 2大眾閱讀報
今年是中共中央進駐西柏坡60周年,在七一黨的生日即將到來之前的一個雙休日,我和幾個朋友驅車京石公路,先後造訪遊覽了保定古蓮花池,西柏坡,正定隆興寺三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本文著重介紹西柏坡。
西柏坡這個光耀中國革命史冊的名字,原本是河北平山縣一個只有百十來戶的普通山村,1948年5月毛澤東同志率中共中央,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移駐這裡,使這普通山村成為解放全中國的最後一個指揮所。
這個冀西山區滹沱河北岸的小山村,三面環山,一面環水,西扼太行山,東臨冀中平原,距石家莊90公里。交通方便,易守難攻,適宜危急時向山里轉移,勝利時便於向城市進軍,這裡有是革命老區,有良好的民眾基礎,和政治環境。現在西柏坡也象井崗山、瑞金、延安一樣成為中國革命的聖地。
進入平山縣後,車開出京石公路,行駛一段公路後,再走一段山路,就來到了慕名已久的西柏坡,盤山小路,林木蒼翠,鬱鬱蔥蔥,一輛輛大巴把山路擠的滿滿的,都是來紅色旅遊的,前臨碧波蕩漾的西柏湖,背依松濤陣陣的西柏嶺,迎接我們的是壯觀的拱形大門,看到氣勢雄偉的紀念碑,高高佇立在蒼松翠柏之中,碑上西柏坡是鄧小平的題字,碑上鐫刻著江澤民1991年9月21日參觀時的題詞,2002年2月5日胡錦濤和中央領導落實十六大精神,來學習考察,並作了重要指示。
接著我們來到中共中央舊址,1958年因修建水庫原址被淹,原有建築和西北坡村遷至村北山坡,復原建築16440平方米,基本保持了原貌,院內分前後兩部分,前部自東向西依次為中央五大書記:周恩來、任弼時、毛澤東舊居、軍委總部、劉少奇和董必武舊居,後部是朱德舊居、九月會議舊址、七屆二中全會會址等。各院原來沒有圍牆,後來為了安全,在各院子外面修了一道2米高圍牆,並在房後山坡挖了防空洞。
那天參觀的人很多,大家一面聽導遊講,一面抓拍屋內文物的珍貴鏡頭,我們也隨著到各位領導人舊居參觀,留影, 毛澤東的小院,院外有毛澤東推過的碾子,院裡有幾顆梨樹,清香溫馨,進門西屋是江青和李娜還有工作人員住的,毛澤東用兩間北屋,一住,放一大床,床上書占一半的地方,有躺著看書的習慣,牆上掛一張斯諾在陝北給他照的照片,另一間辦公用具極簡單,桌子間易沙發,柜子,與眾不同的是桌上有筆筒毛筆。
劉少奇住的屋裡,掛一張劉少奇和王光美的合影,家具也同樣簡單,其中值得一提的是,有一個小木箱,是從延安帶來的,1949年3月進京後,又裝重要文稿,如論共產黨員修養等,文革中劉少奇被錯誤打到,搬出中南海,家被查抄時,這個白茬木箱子沒引起注意,,一個造反派踢了一腳,叫裝上生活用品離開中南海,劉少奇家中的工作人員趙淑君,用一層花紙糊上,寫上奇字第3號,使箱子在動盪的年代,得以保存下來。十一屆五中全會給劉少奇平反,到1980年西柏坡到北京徵集文物時,王光美捐贈給西柏坡。
周恩來的臥室有兩張單人床,和鄧穎超作息時間不同,他白天休息,晚上工作,屋內陳列的有三個書架,很有特色,行軍時就是三個小木箱,辦公屋內有一大地圖,一副周恩來和毛澤東的合影照片,最有意思的是桌上的檯曆,翻在1949年3月23日那一頁,那天是從西柏坡進京的日子。
任弼時的屋子掛著他和陳琮英的合影,家具也一樣簡單,他是最年輕的領導人,身體不好,積勞成疾,進京後在1950年10月26日去世,享年46歲。
朱德住處在穿過200米防空洞的山坡下面,三間陝北式的窯洞,門窗古樸典雅,這原是給毛澤東修的,當時朱德62歲,毛澤東56歲,毛澤東讓給朱德住的。裡面家具也較好,掛著一張朱德和鄧穎超的合影。
七屆二中全會會址是當時自己蓋的職工食堂,裡面有幾張桌子和十多條舊木條凳,當時出席會議的中央委員34人,候補19人,列席12人,毛澤東作了‘一中全會以來的形勢和任務的重要報告’。
軍委作戰室是一間大屋子,有些桌椅,牆上掛著一張大地圖,上面用紅線標出作戰形勢,當時物資簣乏,沒有紅色筆就用紅線頭代替,就是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指揮了三大戰役,後來國民黨高級將領黃維在參觀時,無限感慨,淮海戰役想不到,是在這樣條件下指揮的。他當時是12兵團司令,就是在淮海戰役中被俘的。
西柏坡當時也接待了蘇聯代表團,1949年月31日蘇共中央代表米高揚受史達林派遣來到西柏坡,受到中共中央領導人的熱烈歡迎,米高揚首先轉達了史達林及蘇共對毛澤東及中共領導人的問候,祝願,並呈上史達林贈給毛澤東的一塊毛料,毛澤東說謝謝史達林的關心,史達林派你們來,非常歡迎你們。米高揚說我是受史達林的委託,來聽中共和毛澤東意見的,回去向史達林匯報,我只是帶著耳朵來聽,不參加決定性意見,希望大家諒解。這段回憶是真實的,也客觀的反映了當時中蘇兩黨的關係,蘇聯是老大哥。
60 年轉瞬過去了,勝利來之不易,紅色旅遊已成時尚,西柏坡已成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AAAA級旅遊景區,讓我們懷念過去,展望未來,在新的歷史時代,書寫壯麗詩篇吧,我回來也吟詩一首,作為這次活動的紀念。詩曰:
西柏坡
滹沱河畔小山村,
紅色旅遊感悟深。
舊址流連懷舊歲,
新廳瞻仰育新人。
二中全會標青史
三戰報捷定乾坤。
進京不忘甲申祭,①
建國喜迎六十春。
註:①郭沫若寫的甲申三百年祭
一代名家賀履之
原載2007年湖社月刊1期
今天《湖社月刊》復刊,畫界同仁為之歡欣鼓舞,也引起海內外各界人士的關注,作為湖社名宿賀履之的後人,尤為高興感慨,祝賀月刊復刊!
早年筆者師從秦仲文〔柳湖〕、惠孝同〔柘湖〕研習山水畫,他們都是湖社畫家,後來為北京畫院畫家。秦仲文給我一本胡佩衡著:“我怎樣畫山水畫”入門,而惠孝同則以“湖社月刊”為範本教我學畫,我還從父親賀揆上的朋友金魯瞻〔金潛庵之子〕那借得一大捆湖社畫家的畫供我觀摩學習,惠孝同和金魯瞻關係最好,我去惠孝同那學畫,也是金先生送我去的。
本文介紹我的祖父賀履之的生平還得從民國初期北京畫壇說起,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西方列強的堅船利炮打破了閉關鎖國的清廷封建王朝,隨之西方文化也強烈地衝擊著中國,作為當時政治文化中心的北京,儘管發生了五四運動,但主張保存國粹的京派畫家在畫壇上占主導地位,當時效仿四王崇尚王石谷成風,康有為、陳獨秀等人認為北京畫壇保守,提出要革四王的命。繼承和否定傳統的爭論在當時非常激烈的展開…… 。
1912年民國成立,定鼎北京,各地文人畫家也先後集中在北京,到1920年在“精研古法博採新知”的旗幟下統一各派紛爭成立了中國畫學研究會。發起人為:金城、周肇祥、陳師曾、賀履之、蕭謙中、陳漢弟、徐宗詰、陶瑢等,會長是金城,後來是周肇祥。當時任代總統的徐世昌是名譽會長,用庚子賠款給予經濟上的支持。
1926年金城去世,中國畫學研究會演變為以周肇祥為首的中國畫學研究會和以金城之子金潛庵為首的湖社畫會,以後均發展壯大,作為當時傳統名家賀履之為兩會元老,其弟子胡佩衡、秦仲文、吳鏡汀、惠孝同也都是湖社重要成員。賀履之是民國時期重要畫家、美術教育家。為弘揚傳統,紀念先賢,下面就詩書畫各方面介紹先生生平。
賀良朴字履之,晚號簣公,別號南荃居士,梅雨吟榭。生於1861年,卒於1937年。湖北蒲圻人,前清拔貢,自幼隨其堂伯父賀壽慈〔雲甫〕工部尚書、三朝元老,讀書習畫,經賀壽慈推介入李勉林制軍幕府,後又任江南製造局上海廣方言館監督〔外語學院院長〕培養外語人才,為振興中華,引進西方技術作出貢獻,清末任郵傳部路政司員外郎,實缺承政廳廳長差事,先生早年參加戊戌變法,加入同盟會,與梁啓超先生時有交往,在廣方言館期間與張伯純曾會晤孫中山先生。探討救國方略,入民國以後專心美術教育。
1918年成立北大畫法研究會,蔡元培聘先生為導師,同時聘為導師的還有陳師曾、湯定之、李毅士、徐悲鴻。1920年參加創辦中國畫學研究會,1926年林風眠創建北京藝專聘先生為教授,後又為北京美專教授。胡佩衡在“中國美術家人名辭典”中稱其“工古文及古風詩畫山水人物花卉疏朗有華喦風格,任北大畫法研究會導師北京畫法研究會導師,北京美專教授,成就頗豐”。吳心縠稱其“工山水取法婁東自成一家工古風詩猶妙”。
先生的畫以四王為法,上窺元代王蒙〔黃鶴山樵〕,人物師仇英和陳洪綬,花鳥以惲南田為法雅潤而不滑易,比較落落大方。作品疏朗簡遠,很有生活氣息。先生久寓京華,門人眾多。如:胡佩衡、秦仲文、惠孝同、孫誦昭、浦熙修、許、景徽、周元亮、吳鏡汀、李苦禪、王雪濤、王文農、王霞宙…… 居京數十載,詩書畫名家幾無不識,常來往者如;林秦南、吳觀岱、金北樓、蕭謙中、蕭俊賢、齊白石、陳半丁、徐悲鴻、余越園、周肇祥、凌文淵、易順鼎、關賡麟、羅癭公。過從尤密者如:樊增祥、陳師曾、湯定之、俞瘦石、於歗軒、張海若等。
先生作品在琉璃廠各畫店如榮寶齋淳清閣均有潤格,市場很好,日本韓國也時有寄潤筆求畫的,畫名已聞名海外。
先生還積極參加國際文化交流,清末吳挹清任義大利公使時,曽將其數十幅作品參加羅馬賽會,榮獲殊榮,義大利政府頒予勳章,也多次參加日本展覽深受好評,作品還被英國倫敦博物館收藏陳列,為中外文化交流作出了貢獻。
先生畫卷山積,多毀於戰亂,現存世作品不多,尤以兩個山水長卷為貴,為“江山秋霽圖”和“千岩萬壑圖”均有眾多名流題跋,彌足珍貴,其中“江山秋霽圖”1997年在中國美術館 賀履之、 賀翹華 、賀偉國、,賀怡蘭四代畫展時展出,引起美術界同仁極大興趣,觀者如潮,流連忘返。
長卷作於1923年,當時憤于軍閥混戰年代,故繪“江山秋霽圖”以其清明、高潔、希望出現一個清平世界,在題畫詩中有“處此霧瘴風腥之世界寫我山明水淨之秋光”之句。此作畫成即為當時畫壇所推重,名噪一時,陳寶琛為其題簽,眾多名家題詩。題詩的有:題詩的有:樊增祥、左紹佐、周樹模、郭曾炘、冒廣生、丁傳靖、閔爾昌、吳寶彝、郭則沄、路朝鑾、蕭延平、陳士廉、趙熙,
長卷全長15.6米,描繪江南山光月色,多用披麻皴,構圖精細,以平遠為主,三遠兼備,用筆豐富,用墨渾厚,畫卷中展現出江岸曲折,或平湖秋月、或蒹葭萋萋,或漁舟點點,或飛瀑擊石,或層林盡染,古渡雄關。是先生想像中的山清水秀的江南美景,寄託著熱愛祖國大好河山,企盼人民安居樂業的美好願望。
光陰荏苒長卷畫成七十年後的北京畫壇,發生一段軼聞趣事,那是1993年7月24日北京日報發表一幅山水畫,並標題“名畫共欣賞疑義相與析”,文章作者是北京日報高級記者宗春啟,是史樹青先生收藏的一幅畫,為淺絳山水。遠山飛瀑,中隔雲氣,近處林木環繞,曲橋相通,雙松下茅屋數間,屋內一人閉目趺坐,上題一首五言詩:“翹翹山有木,翳翳林有谷。雨氣作深雲,親陰如膏沐,夫豈無居人誅茅結溪屋。幽棲不出戶,門前春水綠”。上款是:“潤之賢再從雅屬”,下款署“簣廬主人朴”下款“簣公”方印。
北京日報開始在社會上討論這畫是不是送給毛澤東同志的,因毛澤東的字是“潤之”,這幅畫是履之先生晚年精品,在1925年夏天卜居西單二龍坑麻豆腐作坊5號〔今二龍路〕,築新居名“簣廬”此後作畫始自題“簣公”“簣廬主人”。一時畫壇眾說紛紜,著名畫家孫菊生、胡靳吾、筆者先後發稿,認為“再從”是指同一曾祖之兄弟,畫是送給一賀氏兄弟的,而不是送給毛澤東的。
先生資深名望高廣交文友口碑極好。記得齊良遲在世時多次對我講:你祖父〔賀履之〕和我父親〔齊白石〕是好朋友。有這樣一件事,當年先生送給弟子王文農後也拜齊白石為師,湖北文史館員一幅枇杷沒骨石立軸,王文農請齊白石題字,齊白石在畫上題:“履之先生,吾之良友也,工詩文,花果純帶書卷氣,吾自相 與較之,不覺慚然,文農弟得此寶,白石齊璜題”。這幅作品前些年被送拍,現在北京一位收藏家手裡
先生除繪事外,著有《簣廬全集》,計百餘萬字,包括《南荃詩鈔》10卷、《南荃正學》2卷。文集一卷,述學兩卷,録存各體詩九百多首,民國之前二百多首,之後七百多首。卷首有廬弼和趙熙的序言。盧弼寫道:“履之以善畫名天下,世之知履之者,第知履之之畫耳,履之之詩文學行,幾為繪事所掩,是第知履之之畫者,不足以盡履之之生平也 論者每謂顧康善(愷之)善畫而不能詩,杜子美工詩而不能畫,從容二子之間者王右丞也。不佞則謂青蓮斗酒百篇,豪飲狂吟,傳為佳語,然能詩能酒而不工丹青。今吾履之則朋好聚歡,十鐘不亂,詩酒兼雄,而又工畫,太白輞川合而為一,亦足以自豪矣”。
記得前些年出版賀履之詩詞選,周谷城副委員長在題簽時很有感慨地說:“詩書畫三絕,太難得,應好好宣傳”。
先生的詩關心時局、民間疾苦,猶富愛國思想。如1896年作海上“猿鶴蟲沙心已降,魚龍夜泣急濤撞。一軍氣盡田橫島,三北辱連箕子邦。忍獻樓船窮引虎,洞開門戶吠天龐。煙荒霧瘴愁何限,縱敵追龍鴨綠江”。再看先生的題畫詩,如秋日山行:“楓林一夜飽經霜,半著紅色半嫩黃。秋似畫師工設色,山如老妓尚貪汝。前溪水落危橋聳,曲徑風生短袂涼。啼鳥催歸行緩緩,詩情收入小行囊”。有情有景情景交融。
先生人品高潔、愛憎分明,與人為善,對詩壇畫界好友均有深情厚誼,在詩集中均有記載。如1923年陳詩曾去世,先生題陳詩曾畫寫道:“膽氣尤來大,揮毫自絕塵。只今人已往,剩有墨痕新。”1930年樊樊山去世,他賦詩四首,其一曰:
年來減盡古都春,大雅雲組倍愴神。
古調頓傷琴韻德,遺詩猶剩墨痕新。
才名一代推雄伯,史傳千秋仰重臣。
矯首乾坤文物盡,主盟壇站更何人。
先生與樊樊山同部為官朝夕相處有楚四才之稱,作畫多樊樊山題識,一時有賀畫樊題之譽。
姚茫父也是先生好友,英年早逝,1930年哀姚茫父:
垂死難將筆硯焚,才行卓越孰如君!
四愁淒斷張平子,三絕空傳鄭廣文。
蕭寺二年留病榻,姚山千古吊孤墳。
羈魂好與羅虬伴,風雨晨昏唱和紛。
自1920年開始,由金城和日本書畫界協商開始中日繪畫聯展,一年在日本,一年在中國,湖社畫會成立以後延續這一活動,作為湖社名宿他積極參與這一活動,在詩集中留有記載。如給日本畫家作品題詩,畫社宴請活動,偕荒木十久等日本畫家登天壽寺吊明陵等,本文介紹1924年作詩多首:“畫社同仁約日本荒木十久、渡邊晨久、小室翠雲等十五人出遊居庸關,游八達嶺長城賦長歌一首”。該詩231字,現摘錄首尾:“自飛車浩浩馳驚飈,盤崖繞壑重重高。居庸一關勢昭彰,三月春盡寒初消……天開圖畫供臨描,摩岩埽石爭揮毫。腕底煙雲象外超,雍雍文化銷戈予。”那時八達嶺不象現在交通便利,已算是一項大的活動了。詩中既寫了自然風貌,又表現出中國畫寫意再現客觀自然景物的藝術主張,以及想通過文化交流消除戰爭當然只是先生美好善良的願望。
1937年蘆溝橋事變,憂憤成疾,不久雙目失明,當年十一月即溘然長逝。
縱觀先生一生不僅詩畫為世所重,而且從事外語美術教育,桃李芬芳遍及全國,對祖國對人民是有貢獻的。在此為紀念湖社成立八十周年,賀履之先生逝世七十一周年撰寫此文祝湖社畫會在新的歷史時期更加輝煌。
2007年2月11日於京華祖蔭廬

賀偉國書畫作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