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差額

貿易差額

貿易差額(Balance of Trade)是指一定時期內一國出口總額與進口總額之間的差額,用以表明一國對外貿易的收支狀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貿易差額
  • 外文名:balance of trade 
  • 含義出口總值與進口總值之間的差額
  • 意義:影響一個國家國際收支的重要因素
  • 別稱貿易順差
相關術語,貿易平衡,貿易失衡,影響因素,經常賬,國際收支,景氣循環,中國現狀,中國政策,

相關術語

貿易差額又稱淨出口貿易餘額。經濟學上為了方便,常以NX(Net Exports,即淨出口)符號代替。  當出口總值與進口總值相等時,稱為“貿易平衡”。
當出口總值大於進口總值時,出現貿易盈餘,稱“貿易順差”或“出超”。
當進口總值大於出口總值時,出現貿易赤字,稱“貿易逆差”或“入超”(trade deficit)。
通常,貿易順差以正數表示,貿易逆差以負數表示。
一國的進出口貿易收支是其國際收支經常項目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影響一個國家國際收支的重要因素。
實務上,淨出口貿易餘額)有時又細分成有形商品和無形服務兩個部份。如美國商業部的《Survey of Current Business》報告書中,有著“商品貿易餘額”(Merchandise Trade Balance)和“服務貿易餘額”(Balance on Services)的項目;在英國則使用“有形貿易餘額”(visible balance)和“無形貿易餘額”(invisible balance)的稱呼。

貿易平衡

貿易平衡是指一國在特定年度內外貿進、出口總額基本上趨於平衡。 縱觀世界各國(地區)政府的外貿政策實踐,這種現象並不多。一國政府在對外貿易中應設法保持進出口基本平衡,略有結餘,此舉有利於國民經濟健康發展。 如果一個國家經常出現貿易逆差現象,國民收入便會流出國外,使國家經濟表現轉弱。政府若要改善這種狀況,就必須要把國家的貨幣貶值,因為幣值下降,即變相把出口商品價格降低,可以提高出口產品的競爭能力。因此,當該國外貿赤字擴大時,就會利淡該國貨幣,令該國貨幣下跌;反之,當出現外貿盈餘時,則是利好該種貨幣的。因此,國際貿易狀況是影響外匯匯率十分重要的因素。日美之間的貿易摩擦充分說明這一點。美國對日本的貿易連年出現逆差,致使美國貿易收支的惡化。為了限制日本對美貿易的順差,美國政府對日施加壓力,迫使日元升值。而日本政府則千方百計防止日元升值過快,以保持較有利的貿易狀況。
由一國對外貿易狀況而對匯率造成的影響出發,可以看出國際收支狀況直接影響一國匯率的變動。如果一國國際收支出現順差,對該國的貨幣需求就會增加,流入該國的外匯就會增加,從而導致該國貨幣匯率上升。相反,如果一國國際收支出現逆差,對該國貨幣需求就會減少,流人該國的外匯就會減少,從而導致該國貨幣匯率下降,該國貨幣貶值。在國際收支諸項目中對匯率變動影響最大的除了上面的貿易項目外,還有資本項目。貿易收支的順差逆差直接影響著貨幣匯率的上升或下降。例如,美元匯率下跌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美國的貿易逆差愈益嚴重。相反,日本由於巨額的貿易順差國際收支情況較好,日元外匯匯率呈不斷上升的趨勢。同樣,資本項目的順差或逆差直接影響著貨幣匯率的漲跌,當一國資本項目有大量逆差,國際收支的其他項目又不足以彌補時,該國國際收支會出現逆差,從而引起本國貨幣對外匯率下跌。反之,則會引起本國貨幣匯率的上升。

貿易失衡

貿易失衡指貿易逆差順差過大的現象,貿易順差就是在一定的單位時間裡(通常按年度計算),貿易的雙方互相買賣各種貨物,互相進口與出口,甲方的出口金額大過乙方的出口金額,或甲方的進口金額少於乙方的進口金額,其中的差額,對甲方來說,就叫作貿易順差,反之,對乙方來說,就叫作貿易逆差。貿易順差越多並不一定好,過高的貿易順差是一件危險的事情,意味著經濟的增長對外依存度過高。國際收支的巨額順差不利的經濟影響,主要表現在:外匯儲備過多會造成資金的閒置浪費,不利於本國經濟發展;儲備貨幣匯率下跌時,外匯儲備會遭受損失;一國的外匯儲備增加,本幣發行也必然相應增加,從而產生潛在的通貨膨脹壓力;本幣若是可兌換的貨幣,貿易順差將使外匯市場上對本國貨幣求大於供,易受搶購衝擊;本國貨幣被迫升值,使出口處於不利的國際競爭地位。
貿易失衡貿易失衡
國際貿易失衡的原因複雜多樣,所以解決的辦法不能僅限一種。只有多邊努力,才能較好地妥善解決,以避免引發世界經濟的劇烈動盪。2006年全球國際貿易額達24.5萬億美元。其中,出口12.1萬億美元,進口12.4萬億美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5%和14%,扣除匯率和物價因素後,實際增長分別達到9.0%和8.5%。儘管增長很快,但貿易失衡問題卻有所加劇。

影響因素

影響一國貿易差額的因素有:
1、本國商品和外國商品的價格。
2、匯率
3、貿易協定。
5、本國和外國的景氣循環

經常賬

一國的貿易差額和其在國際投資部位表中的利息收入,再加上他國無償贈與的單邊移轉收支(unilateral transfer),構成了該國的經常賬(current account, CA)。如果一國的經常賬呈現盈餘,其對外淨資產便會增加;反之,經常賬赤字則造成對外淨資產的減少。
國際貿易失衡順差國際貿易失衡順差
貿易差額的值會等同於該國總產出和其國內需求的差值,亦即NX=Y-(C+I+G)。

國際收支

量測國際收支帳的過程中,在紀錄和收集資料方面隱藏著一些問題,試以依照世界各國所給的官方資料,將全世界所有國家的進出口量分別作加總,會發現出口量多出進口量少許爬線,這似乎意味著這個世界正在運轉著貿易餘額大於零的經濟世界。但是這是絕不可能會有的情形,因為無論與哪一國的貿易往來,任何一筆交易的發生都必須借貸相等,也就是說全世界的貿易餘額必須恆等於零。
人民幣逐步升值人民幣逐步升值
一般認為,國際收支帳中誤差與遺漏(discrepancy)項目的出現,是洗錢逃稅等不法行為,以及走私等等的其他非法交易所造成的結果。儘管如此,我們仍能合理期待在已開發國家的收支帳中,會有較好的準確度

景氣循環

在整個景氣循環的過程中,貿易差額有著不同的表現。在出口導向型的經濟擴張時期(如:石化工業和工業化初期產業國家),貿易差額轉好改善;內需驅動型的經濟擴張(如:美國和澳大利亞),貿易差額則轉壞惡化。
GDP成長強勢的經濟體,如美國、英國、澳大利亞、香港等,貿易差額呈現赤字。加拿大、日本、德國等已發展國家和開發中國家的中國卻有著貿易盈餘。通常高儲蓄率的國家伴隨著貿易盈餘, 負儲蓄率的美國相對之下則有著高額的貿易赤字

中國現狀

中國處於貿易差額的“貿易順差”狀態
1.貿易順差促進經濟成長。首先,經常項目貿易順差刺激經濟成長。一是經常項目貿易順差刺激國內總需求,促進經濟成長。經常項目貿易順差主要源於淨出口的增加,是中國對外貿易、特別是出口迅速增加的結果,淨出口增加使得國內總需求擴張,國內總需求擴張促進了國民經濟成長。二是淨出口的乘數效應擴大了經濟成長的規模。經常項目貿易順差主要是淨出口增加的結果。淨出口的增加具有外貿乘數效應,在外貿乘數的作用下,經 濟增長的規模數倍於淨出口額,大於經常項目貿易順差額。其次,資本項目貿易順差直接推動經濟成長。一是資本項目貿易順差直接增加總需求,推動經濟成長。資本項目貿易順差源於資本淨流入的增加,大部分是外商對中國的直接投資增加的結果。資本淨流入增加了國內的總需求中的投資需求,投資需求的增加直接推動國民經濟成長。二是外商直接投資的乘數效應擴大了經濟成長的規模。在外商直接投資乘數的作用下,經濟成長的規模數倍於外商直接投資額,大於資本項目貿易順差額。
貿易順差
2.貿易順差增加了外匯儲備,增強了綜合國力,有利於維護國際信譽,提高對外融資能力和引進外資能力。1994年以來,除1998年受亞洲金融危機的影響、資本項目逆差外,中國的國際收支一直保持貿易順差。伴隨著貿易順差的增加,外匯儲備也在快速增長,外匯儲備2003年底已超過4010 億美元。外匯儲備的增加,一是提升了綜合國力,使中國在經濟全球化中處於較為有利的地位。二是表明中國有良好的國際償債能力,在國際市場進行融資時,能夠較為容易地以較低成本取得各類貸款。三是對中國進行直接投資的外商,對其利潤匯回本國有安全感,這些外商願意 更積極注入資本,有利於中國引進外資。
3.貿易順差有利於經濟總量平衡。經濟總量平衡不僅與儲蓄投資有關,還與外貿有關。當財政有赤字時,在儲蓄完全轉化為投資的情況下,需要通過增加進口彌補財政赤字,以保持經濟總量供求平衡,那樣,容易出現財政赤字和外貿赤字並存的雙赤字現象。當財政有赤字時, 在儲蓄沒有完全轉化為投資的情況下,需要減少進口或增加出口(即增加淨出口)來彌補財政赤字,以保證經濟總量供求平衡。中國的現實是儲蓄沒有完全轉化為投資,從1998年以來,連年實行了積極的財政政策,財政赤字逐年遞增,因而貿易順差的增加,特別是淨出口增加部分地彌補了財政赤字。以貿易順差彌補財政赤字,不但有利於國民經濟總量平衡,而且避免了雙赤字現象。
4.貿易順差加強了中國抗擊經濟全球化風險的能力,有助於國家經濟安全。連年的貿易順差使得中國外匯儲備增加,使得中國成為國際上的債權國。因而,中國不僅有足夠的外匯滿足對外經濟貿易的需要,而且增加了中國對外清償能力、保證對外支付,還有利於應對國際金融風險,提高了國家抵抗各種經濟風險的能力。
5.貿易順差有利於人民幣匯率穩定和實施較為寬鬆的巨觀調控政策。一是貿易順差使得國家有充足的外匯干預外匯市場,保持人民幣匯率穩定。二是國家有充足的外匯調節國際收支,執行主動的對外經貿政策。三是貿易順差增強了積極財政政策的效應。由於中國各級地方政府都努力地招商引資,因此,中國資本流動性實際上比較大。在資本流動性實際比較高的情況下,貿易順差加強了積極財政政策刺激總需求的效應,促進了國民經濟較快發展。

中國政策

中國自1994年後一直保持著順差,且順差呈上升趨勢,2006年達1770億美元。這種貿易差額有內外兩方面原因。因此,應採取內外兩類不同的政策加以解決。
在外因方面,主要是美國對華的三大政策,即出口管制政策,武器禁運政策和非市場經濟地位政策造成的。中國的外貿順差,其實僅僅是對美國的順差。中國的順差1995年為167億美元,其中對美順差74.9億美元,占45%;2000年為297.4億美元,其中對美順差241.1億美元,占81%;2005年為1020億美元,而對美順差達1141.7億美元,超過總體順差121.7億美元。這就是說,中國除對美保持順差外,對其他所有貿易夥伴來說,總體上還處於逆差境地。由此可知,所謂解決中國的貿易不平衡問題,主要就是解決中美之間貿易不平衡問題。而這個問題是由美國實施的上述三大政策造成的。
在內因方面,主要是在三個低政策,即人力成本低、資源成本低、環境成本低的基礎之上催生的人民幣幣值低造成的。中國的外貿順差不能反映出中國商品的競爭力很強。如果改“四低”為“四高”政策,中國的貿易順差將立即消失。當然,這樣畢其功於一役的做法肯定行不通。至少要分兩步:先解決前三低,擴大國內消費需求,科學合理利用資源,治理環境;然後,再使人民幣逐步升值。這樣將有助於協調國內外的利益關係。匯率是貨幣的價格,是一切商品的總價格。中國應儘快解決勞動力價格過低、資源價格過低、環境價格過低的問題。只有如此,才能顯出人民幣幣值的真面目,以平息國內外關於人民幣匯率和中國貿易順差等問題的爭吵,也有利於國際貿易平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