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氏花龜

費氏花龜

菲氏花龜(學名:Ocadia philippeni),又名費氏花龜。背甲全長雄性113-199毫米,雌性214-219 毫米。費氏花龜的股盾溝較短而喉盾較長。頭與頸側有4條鑲黑邊的黃色縱紋,彼此間隔以較窄的棕色縱紋。於10月產卵,每次10枚。是中國特有的花龜品種,原產地在海南。分布於海南省。對於此龜的研究資料不多。被列入《華盛頓公約》CITES附錄:Ⅲ,中國暫無。

基本介紹

外形特徵,分布範圍,繁殖方式,保護級別,種群現狀,

外形特徵

背甲全長雄性113-199毫米,雌性214-219 毫米;一種大型的花龜,與中華花龜比較,二者區別如下:①費氏花龜頭與頸側有4條鑲黑邊的黃色縱紋,彼此間隔以較窄的棕色縱紋;中華花龜至少有8條較窄的鑲黑邊的米黃色到黃色縱紋;②前者腹甲及皮膚略帶粉紅的橘黃色,成體亦然;後者則為米黃色到黃色;③費氏花龜的甲橋較短而腹甲較寬(甲橋長度為腹甲後半前部寬度的90%以下);中華花龜的甲橋較長(甲橋長度為腹甲後半前部寬度的80%以上);④費氏花龜的股盾溝較短而喉盾較長(股盾溝為喉盾最大長度的120%以下);中華花龜的股盾溝較長(股盾溝為喉盾最大長度的110%以上)。

分布範圍

中國:我國特有種。目前僅知分布於模式標本產地海南省東方縣所轄干城附近,標本從當地民眾購得,確切產地不詳。 海南省。
世界: 中國特有。
雌龜尾部較短,泄殖腔孔距背甲後部邊緣較近;雄龜尾部較長,且尾根部較粗,泄殖腔孔距背甲後部邊緣較遠。
1992年,McCord和Iverson根據在我國海南發現的標本命名。因其數量較少,且外表與中華花龜較相似,故常被當作中華花龜出售。

繁殖方式

據OscarShiu介紹,菲氏花龜於10月產卵,每次10枚。卵橢圓形,卵長徑38.7~41.6毫米。
費氏花龜

保護級別

瀕危狀況
IUCN 紅色名錄: NE
管理規定
CITES附錄: Ⅲ 控制商業貿易,附錄提出國的標本出口需出具出口許可證,非附錄提出國的標本出口需出具物種原產地證明書
CITESIII,國內於2018年10月9日被核准為二級保護水生野生動物(不含人工種群)。

種群現狀

野生種群
中國: 描述新種依據的模式標本只有2號,作者之一又採到7號。
全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