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氏微球菌

費氏微球菌

微球菌屬(Micrococcus)細菌為氧化酶、觸酶陽性,專性需氧革蘭陽性球菌。通常認為,微球菌是寄生於人體皮膚、咽部等對人體無害的腐生菌,但當機體抵抗力低下時,可以引起各種機會感染,如藤黃微球菌引起的腦膜炎、肺炎、敗血症、膿毒性關節炎、泌尿系感染、腦膿腫等;里拉微球菌菌血症;克微球菌導管相關性敗血症;棲息微球菌引起的心內膜炎、角膜炎等。其它與微球菌有關的感染,如菌血症、非臥床連續腹膜透析所致的腹膜炎以及腦脊髓液體分流感染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費氏微球菌
  • 外文名:Micrococcus lucus
  • 拼音:fei shi wei qiu jun
簡介,微球菌的生物學特性,

簡介

微球菌屬拉丁學名(Micrococcus Cohn,1872) 細胞球形,直徑0.5~2.0μm,成對、四聯或成簇出現,但不成鏈。革蘭氏陽性。罕見運動,不生芽孢。嚴格好氧。菌落常有黃或紅的色調。具呼吸的化能異養菌,從糖常產少量酸或不產酸。通常生長在簡單的培養基上。接觸酶陽性,氧化酶常常是陽性的,但往往是很弱的。通常耐鹽,可在5%NaCl中生長。含細胞色素,抗溶菌酶(Schleifer&Kloos,J Clin Microbiol 337~ 338,1975)。最適溫度25~37℃。最初出現於脊椎動物皮膚和土壤,但從食品和空氣中也常常能分離到。
微球菌屬中的代表菌有:費氏微球菌、黃色微球菌、變異微球菌以及溶乳酪微球菌等。
Stackbrandt E等將微球菌屬定義修正為:球形,無動力,不產生芽孢,革蘭陽性,需氧菌;有機化能營養,嚴格呼吸型代謝;觸酶和氧化酶陽性;嗜溫生長,不嗜鹽,在pH10可以生長;以賴氨酸為肽聚糖中的二胺基酸。肽聚糖或為A2(具有肽亞單位組成的肽橋)或為A4a。優勢的甲基萘醌或為MK-8和MK-8(H2)或為MK-8(H2),而MK-7或MK-7(H2)和MK-9(H2)為低含量成分。無枝菌酸和磷壁酸,可有糖醛酸磷壁酸。甘露糖胺-糖醛酸可作為胞壁多糖中氨基糖而存在。細胞脂肪酸為iso-和anteiso-支鏈脂肪酸,以anteiso-C15:0和iso=C15:0為主。極性脂為磷脂醯甘油,二磷脂醯甘油和未知茚三酮陰性的磷脂及糖脂;磷脂醯肌醇可能存在。主要的脂肪烴為C27至C29烴。DNA的G+C含量為69~76mol%。模式種:藤黃微球菌(Micrococcus luteus)。

微球菌的生物學特性

形態與染色特性:微球菌為革蘭氏陽性球菌,細胞球形,直徑約0.5~2.0Lm大小,比葡萄球菌為大,多成雙、四聯或簇狀排列,但不形成鏈狀排列。無動力,不形成芽孢,在膿汁中可形成莢膜。
培養特性:微球菌專性需氧,在血瓊脂平板和營養瓊脂平板,於35e培養18~24h。長出較葡萄球菌小的、圓形、突起、表面光滑、邊緣整齊、不透明、乳白色或乳黃色菌落,偶爾出現A溶血。在液體培養基呈渾濁生長。
生化特性:微球菌氧化酶、觸酶均陽性,不發酵葡萄糖,對100Lg/片呋喃唑酮耐藥、對0.04Lg/ml桿菌肽敏感,抵抗溶葡球菌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