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賣人

買賣人

買賣人是指以一定的自身或社會有形資源或無形資源為工具獲取利潤並負有一定社會責任的人,或者是指以自己名義實施買賣行為並以此為常業的人,古代士農工商四民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買賣人
  • 外文名:business men
  • 定義:統稱以商品買賣為主業的人
  • 拼音:mǎi mài rén   
名稱解釋,名稱由來,發展史,

名稱解釋

mǎi mài rén
買賣人
買,作買,市也。--《說文》,售人之物曰買—《增韻》。賣,作𧷓。出物貨也。--《說文》。請買其方百金--《莊子·逍遙遊》,鄭人買其櫝而還其珠--《韓非子·外儲說左上》。買粥易也。--《墨子·經說》。買賣在古代指的是在市場交易貨物。從事市場交易貨物的人,就是買賣人,也就是買賣東西,把東邊的買賣到西邊去。俗語有:“做買賣,東邊買,西邊賣,買賣東西 " 一說。
做生意的人。 老舍 《龍鬚溝》第二幕第三場:“結婚不到半年,她跟一個買賣人跑了。”《人民文學》1981年第7期:“一種是趕集的買賣人,這號人,一到晌午頭兒散集的時候,不管是擺攤的、擔挑兒的,東西一出手,腰裡就有點兒鼓囊囊了。”

名稱由來

周武王滅商後,商的遺民被周公遷移至商丘,由於失去土地無以為生,這些人只好靠小買賣維持生計久而久之,做買賣成為他們專門的職業,因為他們是商朝的遺民,所以被稱為“商人”,而基於買賣的職業屬性,也被稱為“買賣人”。

發展史

古代的買賣人
以前,人們把做販運貿易的叫做“商”,坐售貨物的叫做“賈”,即所謂“行曰商處曰賈”。到了春秋時期的商賈,已被列為四民之一。於是,商賈成為買賣人的最早的代言。
在我國2000多年的王權社會裡,在中央集權和高度統一的文化機制的高壓下,中國的買賣業從來沒有得到自由發展的市場,買賣人也沒有獨立的社會地位,在官民的夾縫中求得生存。
秦:不能穿絲綢衣物漢:申報不實沒收家財唐:不能入朝為官宋:被歧視的情況好轉。明清:始現紅頂商人。
近現代的買賣人
自鴉片戰爭以後,出現了中國近代富可敵國的晚清著名買賣人胡雪岩等,奠定了“戒欺”和“真不二價”的買賣信條,並且協作左宗棠創辦福州船政局,獲得慈禧親授的紅頂戴和黃馬褂,成為歷史上的著名紅頂商人,也被視為買賣人的財富偶像!
到了舊中國的買賣活動始終徘徊在低水平線上,根本無法產生出買賣的誠信制度來,於是,才有毒大米、下腳油的等等橫行市場。因此人們不斷地咒罵買賣人不講誠信,無商不奸,鄙視唯利。直到榮毅仁等紅色資本家為祖國現代化建設做出巨大貢獻,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才為所有的買賣人的社會地位正名!
改革開放之後的買賣人
直到1978年底改革開放,1980年在廣東、福建開放了四個經濟特區,經濟特區是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成為引進外資、學習國外先進技術、吸取國外先進經驗的視窗。那些最早下海經商敢於賺錢的人裡面最多的是廣東、福建、浙江的農民,手工業者,教師(如馬雲)。其次是城裡的那些在工廠職工,退伍軍人(如王健林),到知識分子(如吳曉波)、國家幹部下海做買賣。由於政府鼓勵經商辦實業,28年來,買賣人不僅在大陸復活了,而且隊伍越來越龐大。過去的無產者如今是早已腰纏萬貫,成為成千上萬普通百姓關注的大款、百萬富翁、億萬富翁,有的甚至擠入政協當了委員、有的成了人大代表,開始浮出商海關注起政壇的風雲變幻,躍躍欲試,我國新時代的買賣人社會地位越來越高。
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買賣人
現代的買賣人,早已不局限於販運貿易與坐售貨物。進入2010年,隨著移動網際網路技術的成熟以及大眾網購消費模式的興起,越來越多的傳統買賣人湧入到網際網路銷售的大潮之中,其特點是:線下實體店銷售+線上網店銷售。實體店服務於有效半徑里的潛在客戶,網店服務於全國各地甚至海外用戶。新一代買賣人正越來越多地席捲到網際網路買賣的行列(例如劉強東和雷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