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陽市民族中學

貴陽市民族中學

貴陽市民族中學(英文名:GuiYang National Middle School),位於貴州省貴陽市花溪區董家堰花溪大道1188號,國家級濕地公園花溪十里河灘中段。是一所國有公辦、公益性事業單位,是貴陽市唯一的一所市屬民族中學,也是一所全國示範性民族高中、省級二類示範性普通高中。

學校創建於1980年,前身為花溪民族學校,1998年改名貴陽市花溪民族中學,2000年更名為貴陽市民族中學至今,2010年,成功申辦省級示範性普通高中。

截至2015年12月,該校總占地面積7萬多平方米,有38個教學班,學生近2024人,其中有苗族、布依族、侗族等18個少數民族學生共 800餘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貴陽市民族中學
  • 外文名:GuiYang Nationai Niddle School
  • 簡稱:民中
  • 校訓:修德講學、篤信弘毅
  • 創辦時間:1980年
  • 類別:公立高中
  • 現任校長:劉貴新 
  • 所屬地區:中國 貴州省 貴陽市
  • 主要獎項:貴陽市示範性民族高中
    省級二類示範性普通高中
  • 主管部門貴陽市教育局
  • 學校地址:貴州省貴陽市花溪區董家堰
發展歷史,歷程,師資力量,辦學規模,發展方針,質量立校,科研興校,特色揚校,管理譽校,環境亮校,學校成長,學校榮譽,

發展歷史

歷程

1978年—1980年,建立花溪民族學校。
1996年,原國家外經貿部龍永圖副部長視察貴陽市民族中學,為貴陽市民族中學引進日本1.15億日元的教育教學儀器設備援助,為貴陽市民族中學辦學條件和辦學地位的提升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998年,改名為貴陽市花溪民族中學。
2000年,更名為貴陽市民族中學。
2008年,《貴陽市人民政府工作報告》中將貴陽市民族中學申辦示範性普通高中列為為民辦實事的十件大事之一,劃撥經費1.458億元陸續投入學校改擴建工程,為貴陽市民族中學。
2010年貴陽市民族中學成功承辦了貴州省第四屆民族高中校長論壇,以自己的辦學成就在省內外民族中學中享有盛譽。
2010年6月成功申辦省級示範性普通高中,實現上層次辦學提供了強有力的保證。

師資力量

貴陽市民族中學設施完善,設備先進,是一所現代化的學校。
高級教師69人,中級教師44人,高、中級教師占高中教師總數的73%。省市級骨幹教師15人,碩士研究生12人,在讀研究生10人。
民族中學民族中學

辦學規模

學校現有38個教學班,學生近2024人,其中有苗族、布依族、侗族等18個少數民族學生共 800餘人。

發展方針

質量立校

民族中學得到省民委和市民宗局的大力支持,改變了辦學條件和校園環境,吸引了全市十個區縣市少數民族優秀學生到該校就讀。自1998年起,市民宗局每年下撥專項經費20萬元,幫助該校面向全市六區三縣一市招生,開辦“寄宿制民族班”,使許多少數民族學生得到生活補助,進得來,留得住,學得好。
教學樓教學樓
民族班中考、高考成績顯著。1998年、1999年貴陽市中專狀元和2002年花溪中考狀元皆由民族班學生奪取。2001屆高中畢業會考六科入口和出口情況統計,該校畢業率為92.7%,畢業水平得分96.7分,為全市26所完中(含省重點中學)的第一位,該年高考升學率達82.6%,2002年高考升學率上升為89%,偏遠地區的少數民族學生考上了中國民族教育的最高學府——中央民族大學。連續兩年獲得貴陽市教育局的“高考質量獎”。2002年高考,民族班升學率達96%,六名同學考上重點大學,其中兩名被中央民族大學錄取。
2002年以來,全校師生積極參加貴陽市民族知識電視大賽、民族體育運動會、貴州省電化教學“三優”評比等活動,獲獎138個。值得一提的是:2002年11月由市電教館組織的中學教師用幾何畫板制課件比賽中。物理學科前四名皆被該校場建等教師奪取。2003年英語教師李璇參加“全國英語教師技能大賽”獲一等獎。美術楊瀟湘教師參加“全省青年畫家大賽”獲金獎。語文教師(校長)韓小梅參加“全國語文教師課件比賽”獲特等獎,同時由於對課題《網路環境下教與學模式的構建與創新》的研究成績顯著以及對現代教育技術的硬體環境和軟體建設成績突出,被省教育廳評為“貴州省計算機教育工程先進個人”。

科研興校

該校是一所重點完全中學,又是一所民族中學,雙重身份要求我們既要達到重點中學對學生的素質要求和社會聲譽,同時又要走出一條民族教育的路子。省民委領導指示“要將貴陽民族中學辦成貴州省民族教育的視窗學校”,市教育局領導要求“貴陽市民族中學要成為貴陽市民族教育的一面旗幟”。形勢的迫切要求,領導的殷切期望,使該校的領導們明確了新的理念;打民族牌,創現代教育之路。
1999年9月以來,乘第三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的東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該校進行了國家級課題《創新教育的研究與實驗》、《構建新時期德育工作模式的研究》和省級課題《利用電教媒體最佳化學科教學過程》的研究。
2002年以來,民族中學參與了由貴陽市電教館組織向中央電教館申報的“十五”規劃重點課題《學科“四結合”教學改革實驗研究》和《基於網路環境下的教學模式和教學設計的實驗研究》,由貴陽市電教館推薦向中國電化教育技術協會申報的《信息化進程中的教育技術發展研究》的子課題《網路環境下教與學模式的構建與創新》和向中央電教館申請的《基於現代信息技術環境下學與教的理論與教的理論與實踐研究》的子課題《寒曉語文線上》獲批立項。這些課題的研究已初見成效,推動了教育技術和信息化教育的飛速發展。
2003年,在市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民族中學建成了“全數字學校園網”,“三網”(電視網、廣播網、計算機網)進教室。與北大附中聯合辦學,正式成為“北大附中遠程教育示範學校”,實現“天、地、人”三網合一的遠程“零距離備課”。又與北大附中聯合舉辦“北大附中遠程教育網路班”。為了更好地利用北大附中的網路資源,讓學生更充分地享受北大附中優秀的教育資源,實現“天、地、人”三網合一的遠程“零距離學習”。
為了落實課題《網路環境下教與學模式的構建與創新》的目標,我校加快校通工程建設速度,58萬元的聯網工程已完工。為了促進全校的現代信息技術教育發展,學校派出教師學習達40人次,電子備課室教師上機人次為537次,多功能教室上課230節,多媒體教室上課280節。
按照教育部的要求,結合新一輪課改,該校把構建符合時代要求的新型教學模式作為研究的重點。2002年度,民族中學教師上了省級、市級、校級、組級的各種研究課、公開課、觀摩課、匯報課的優質課共47節,初步形成了一批具有貴陽市民族中學特色的新型教學模式的品牌課。學生的主體得到較好的體現,教師創造了適合創新的人文環境,教師善於創設民主化的課堂氛圍,課堂教學手段的現代化特點明顯。

特色揚校

中華文化是由各民族文化共同構成的,我國少數民族在長期的歷史實踐中創造了自己優秀的傳統文化,繼承、發展和繁榮少數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對於增強民族團結,提高民族文化素質,豐富各族人民的精神生活,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物質文明建設,都具有重要作用。在實施西部大開發偉大戰略進程中,把貴州定位為建設民族風情與旅遊大省,更加顯示挖掘、整理、繼承發展我省少數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必要性和緊迫性。為此,我校將少數民族喜聞樂見的民族民間文化引入課堂,納入教學計畫,收到很好的效果。
(1)開設“民知課”。民知校本課的編寫已成雛形並定稿,2003年初印刷並使用。建立“民族教育專題網站”,極大地豐富了民族知識的教育資源。
(2)狠抓民族體育課。開設了蹴球、打陀螺和珍珠球等體育運動項目。2002年5月首次組團參加貴陽市第六屆少數民族運動會一舉成功,獲得十個大獎。
(3)豐富民族藝術活動。蘆笙隊、民族歌舞隊、鼓號隊的訓練和表演獨具特色,成為為數不多的市教育局掛牌的“貴陽市學生藝術團”。參加了以下大型活動:
成功地組織了2002年4月9日和5月1日的全省寄宿制現場會和省語文教學法研究會的迎賓儀式。
“四月八”游演獲好評。
“民族團結杯知識”競賽獲二等獎。
“一節兩會”游演獲得優秀獎。
2002年9月30日下午,寮國民主共和國教育部長、民教司司長、聯合國官司員等一行五人在省教育廳和市教育局領導的陪同下訪問民族中學。客人們先後參觀學校現代化教學設備,濃郁民族風味的體育課及民族文藝表演,並連連點頭稱讚。

管理譽校

外樹形象,內抓管理,管理是關鍵。民族中學以德治校,依法治校,用制度管人,用制度激勵人,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把每一個學生的安全作為頭等大事,嚴格貫徹“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成立了“消防安全領導小組”、“食品衛生安全領導小組”、“治安領導小組”、“維穩工作領導小組”和“預防非典工作領導小組”和“申報綠色學校領導小組”。校長親自抓,分管校長直接抓,工作人員具體抓,做到責任到人,責任明確,措施落實,安全工作層層有人抓,處處有人管。
從安全衛生方面主要制定了以下制度:
《消防安全管理制度》、《食堂衛生管理制度》、《小賣部衛生安全管理制度》、《食堂衛生安全保衛制度》、《門衛值班制度》、《來訪人員登記制度》、《貴陽市民族中學寢室管理條例》、《樓道安全管理條例》、《寢室安全管理條理》、《住宿生安全管理條理》、《化學藥品管理制度》、《防治“非典”工作方案》、《中考、高考期間“非典”防治方案幾防洪、放火、防盜、防止食物中毒等突發事件的工作預案》、《信息報送制度》、《安全事故處罰和責任追究制度》,此外還有《貴陽市民族中學領導幹部管理條例》,《貴陽市民族中學教職工職業道德規範》、《貴陽市民族中學結構工資及崗位津貼標準》、《貴陽市民族中學教職工評優條例》、《貴陽市民族中學福利待遇及出勤獎懲實施辦法》、《貴陽市民族中學教學質量獎勵辦法》、《貴陽市民族中學行政領導及教師值班制度》等。通過這些制度的貫徹執行,調動了全校師生員工的工作、學習積極性和創造性,學校呈現嶄新的面貌,成為社會信任和讚譽的學校。

環境亮校

根據市教委保衛處和消防支隊共同對民族中學進行消防安全檢查提出的整改意見,投入經費近8000元,配齊了消防栓水帶、水槍和教學樓、電教室、微機室、電子教室、電子備課室、學生宿舍、食堂的滅火器,經市教委保衛處檢查得100分。定期檢查消防設施,對達不到安全係數的設施立即更換。
根據市教委體衛處和市消防支隊共同對該校進行消防安全檢查提出的整改意見,投入經費近80萬元,改造了食堂鍋爐,配備了“三防”設施、豆漿機、增加了開水桶、飲水機、消毒櫃、食物存放架、學生餐具存放櫃,粉刷了食堂,改變了食堂環境。
投入經費近60萬元,徹底修換了辦公室、教室、寢室、廁所的門窗、電路、電燈、電話、下水道、安裝了水、電延時閥門和開關,安裝了一大批防盜鐵窗,各處室和一、二、五樓的教室安裝了防盜鐵門,修建了腳踏車棚,增加了運動場路燈,維修了學校場地,擴大了學生活動面積,增加了活動設施。更換通道鎖並為相關人員配齊鑰匙。
加強了保衛力量,給保全人員配備了警棍、手銬、電筒等,增加津貼,嚴格要求,全年每天 24小時值班。
加強醫護工作。為校醫增加津貼,增加工作衣帽和口罩。為生活老師、保潔工人和食堂工作配備消毒用具、工作衣帽和口罩。
校園內無危房,也沒有擅自改變原有房屋是使用功能。體育活動設施全部更換(單、雙槓等)。

學校成長

教育部根據黨的十六大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確立了本世紀初教育發展的目標,其中之一是,為全體人民提供接受良好的機會,國民受教育程度顯著提高,2010年,人均受教育年限達到9.5年,貴陽市提出2020年基本普及高中階段教育,2003年秋季,貴陽市三城區高中淨增3000人。
貴陽民族中學迎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善於抓住機遇的民中人決定擴大招生,發展自己,秋季高中招生440人。為此做好三件事:一是擴大辦學規模,貴陽市教育局領導高度重視民族教育事業發展,在年初召開的全市教育工作會議上,將貴陽市民族中學的征地納入2003年貴陽市教育發展規劃,貴陽民族中學投資27萬元用於租房和裝修工作;二是得到市教育局、市人事局的大力支持,2003年給貴陽市民族中學新增編制指標14個,通過向全國招聘老師,一批教學骨幹已陸續到位;三是與北大附中聯合辦學,合力打造強大的品牌貴陽民族中學,“三網(計算機網、電視網、廣播網)”進教室,是“北大附中遠程教育示範學校,”實現了與北大附中“天、地、人”三網合一的零距離教育。學校舉辦北大附中遠程教育實驗班,學生可直接進入北大附中網校學習,向北大附中老師請教,與北大附中學生交流。
21世紀充滿機遇和挑戰,民中人將“抓住機遇,迎接挑戰,把握成功”,把貴陽市民族中學辦成全省一流的現代化民族教育示範性學校,使她成為貴陽市一個耀眼的亮點。
貴陽民族中學有著優秀的師資團隊,現任校長魏林就曾擔任過貴陽一中副校長。
加強了校園環境淨化、美化、綠化工作,治理周邊環境,消滅衛生死角,開展“變荒地為花園”的活動,注重四季花草的栽種,大力建設“花園式學校”。
如今的貴陽民族中學,環境幽靜,已成規模,設施完備,理念創新,師資精良,校風良好,教育教學質量得到穩步提高。貴陽市民族中學,這塊希望的田野,以其生氣勃勃,得到社會的認可,這裡是創業的熱土,是成才的搖籃,未來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在這裡起步,美好的理想在這裡升騰。

學校榮譽

本校建成了“貴陽市學生藝術團”、“貴州省少數民族體育基地”、“貴州省校園網路新天地”;成為了“全國民族中學示範校”、“全國教育網路系統示範單位”、“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國家重點課題實驗學校”和“北大附中遠程教育精品示範校”;被市政府授予了“信息化工作先進單位”和“民族團結先進集體”稱號。
2012年,貴陽市民族中學總務處榮獲貴陽市“工人先鋒號”榮譽稱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