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和資本理論的研究(瑞典經濟學家埃里克·羅伯特·林達爾創作的經濟學著作)

貨幣和資本理論的研究(瑞典經濟學家埃里克·羅伯特·林達爾創作的經濟學著作)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貨幣和資本理論的研究》是瑞典經濟學家埃里克·羅伯特·林達爾創作的經濟學著作,由林達爾1923年~1939年間所寫的主要論著集合而成,1939年首次出版。

《貨幣和資本理論的研究》中林達爾的目的是建立一個一般的動態經濟理論,及敘述這一理論的發展過程,他還試圖消滅經濟危機和失業的經濟政策主張。該書主要探討動態經濟理論、利息率和物價水平、資本在物價理論中的地位和平衡預算等問題。

《貨幣和資本理論的研究》集中地反映了林達爾畢生學術研究的主題——即動態經濟理論,由於積極倡導建立一個所謂動態理論體系是林達爾在瑞典學派成員中較突出的特點,所以該書也是瑞典學派的代表作之一。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貨幣和資本理論的研究
  • 外文名:Studies In The Theory Of Money And Capital
  • 作者:埃里克·羅伯特·林達爾
  • 類別:經濟學
  • 字數:228000
  • 首版時間:1939年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創作背景,時代背景,成書過程,作品思想,作品影響,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貨幣和資本理論的研究》除序言和附錄外,收集了林達爾在1929年~1939年間所寫的三篇重要論文,每篇論文經過重新整理後仍獨立成篇,故全書正文共有三篇。各篇是按照與原論文寫作時期的先後相反的順序排列的,依次為:動態理論研究;利息率和物價水平;資本在物價理論中的地位。第一篇論文“動態理論研究”是介紹動態經濟理論的。林達爾指出了動態經濟理論的重要性。作為一種經濟理論的產生,它必然是和當時社會的經濟發展相聯繫的。第二篇論文“利息率和物價水平”討論了利息率與價格的關係。是1930年發表的。林達爾在論述中,修正、補充和發展了威克塞爾的積累過程理論。第三篇論文“資本在物價理論中的地位”發表於1929年,它較前兩篇寫得都早,討論的主題是價格決定理論。

作品目錄

原書序言
第一篇 動態理論研究
第二篇 利息率和物價水平
第三篇 資本在物價理論中的地位
動態理論研究緒言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章 關於價格決定問題的傳統研究方法
套用代數方程式討論某些經濟概念的關係
第二章 由於降低或提高利息率而產生的累進過程
第二章 完全的預見與靜止情況

第三章 利息率差別的意義
第三章 完全的預見與動態情況

第四章 利息率作為保持穩定的物價水平的工具
第四章 不完全的預見

第五章 利息率作為調整物價使其和生產力成反比例的工具


第六章 魏克賽爾的“正常利息率”概念

附錄 平衡預算問題

創作背景

時代背景

20世紀初期,資本主義發展到了帝國主義時代,資本主義世界的實踐證明,以充分就業為前提的靜態均衡理論體系已經瓦解,因為充分就業在這個程度更成為不可能的事實,資產階級追求高利潤,必須降低成本,為使勞動力價格下降,肯定會保持一部分人失業,這樣工人才會飢不擇食去爭取哪怕報酬很少的一份工作以保證自己生活得以維持。這時候也正在醞釀著一場從自由放任主義到國家干預的革命,因為自由主義的主張已經越來越不能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了,特別是壟斷經濟。瑞典學派正是在這種情況下產生的。這個學派繼承了威克塞爾的學術傳統,運用動態一般均衡分析、過程分析以及部門結構分析方法來建立以客觀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為中心的國家干預經濟生活的客觀動態經濟理論。《貨幣和資本理論的研究》是林達爾的代表作,也是全面闡述瑞典學派思想理論的作品。

成書過程

《貨幣和資本理論研究》是林達爾應朋友的建議,把自己以往十年中較為重要的有關動態分析、貨幣利息和資本的三篇論文譯成英文後所編成的合集,並將另一篇關於當時在瑞典經常被提出討論的問題的論文縮短加工後作為該書的附錄而成的。

作品思想

動態理論研究
第一篇論文是介紹動態經濟理論的。林達爾指出了動態經濟理論的重要性。作為一種經濟理論的產生,它必然是和當時社會的經濟發展相聯繫的。產生的目的在於說明經濟現象並對將來可能發生的經濟現象進行預測,因此它應該是包括一切對處理歷史與現實問題都適用的理論。但是在傳統的經濟學說中,人們卻忽視了理論的時代性,只注重考慮經濟體系建立應該有什麼樣的假設前提,這是一種“靜態”的理論,它在過去經濟不發達,發展緩慢的時代也確實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現在資本主義經濟已經發展到了壟斷經濟時代,這些傳統的老化的理論也就到了需要被替代的時刻,應該用一種“動態”的經濟理論去重新解釋現在的經濟現象,分析目前經濟的發展方向及趨勢。
動態經濟理論的特點在於它藉助於方程式的建立,確定一個時間函式,將影響經濟發展的所有因素都作為函式的變數,它們共同影響函式的數值,這樣就可以說明經濟發展的變動與發展情況。如果在動態理論的函式中選取某一個時間點,這時就不考慮時間變化,這個函式就可以闡述靜態經濟理論了。可見,靜態經濟理論是被包含在動態經濟理論中的,可以說是動態經濟理論的特殊情況。
人類的經濟活動,無論是什麼性質的活動,也不管是長期活動還是短期活動,都有自己已制定好的計畫。經濟計畫具有普遍性。無論是政府、公共團體、企業還是私人,都具有某種形式的計畫。從經濟計畫這個核心出發,動態經濟理論可劃分為以下幾個部分:1、研究制定計畫所依據的原則和制定計畫所依據的社會制度、生產技術、社會心理等各種客觀前提;2、研究計畫的執行結果,即研究計畫執行時經濟發展的動態過程;3、研究制定計畫的原則。計畫理論中最困難的部分就是計畫的修訂原則。林達爾認為,動態經濟學的計畫理論對研究社會主義經濟的效果是更加明顯的。他構想了三種社會主義的中央計畫經濟,即:1、對生產和消費加以管制的中央計畫經濟;2、消費自由的中央計畫經濟;3、允許私人儲蓄的中央計畫經濟。資本主義同樣也有三種計畫經濟:私人計畫、廠商計畫以及公總計劃。其中公總計劃對社會經濟發展也有巨大影響,因此國家應當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大力舉辦公共工程以擴大就業,實行補償性財政預算以刺激經濟,從而發揮財政政策的周期作用。
利息率與物價水平
第二篇論文討論了利息率與價格的關係。是1930年發表的。林達爾在論述中,修正、補充和發展了威克塞爾的積累過程理論。他認為,利息率對物價水平的影響是通過對個人收入、儲蓄比例、消費品供給量的影響而間接實現的;此外,利息率還通過對生產資源再配置的影響和對生產、投資、就業的影響而影響個人收入和商品的數量。但威克塞爾的積累過程理論只單純地考慮利息率對投資的影響,有失偏頗。
在考慮利息率的變動對物價水平的影響時,人們的預期作用和是否存在閒置的生產資料極為重要,只存在人們對未來的物價變動沒有預見到或不能完全預見到時,而且還存在著閒置的生產資料,這時才可有發生威克塞爾理論中所說的積累過程,利息率的變動才可能對物價水平發生影響。但物價水平下降所帶來的災難比物價上漲的災難還要大,因為它會造成經濟蕭條和失業率上升的嚴重後果。在完全預斷的情況下,也就是說人們對將來物價水平的發展可以完全預見到的情況下,物價水平的變動的主要動力在於人們對將來的預期。由這個動力引起的物價變動,對經濟發展不會帶來任何影響,既不會使生產要素和消費品的相對價格上升或下降,也不會使生產的範圍變化,方向轉變,在這樣的結果里,積累也就不會變動了。國家在財政政策上要採取一種被動的放款利息率政策,即通過對人們的預期施加某種有利或不利的影響以使自己與預期的物價發展相適應。在上面已經提到的另一種情況下,即在人們對將來物價水平的發展的預期不完全或無法預期的情況下,個人預期不再是引起物價水平實際變動的原因了,既使有影響,那也是微不足道的,原因在於貨幣管理機構執行貨幣政策的各項措施,特別是放款利息率,它構成了物價水平變動的主要原因。
通過對上述兩種情況的對比,可以發現,完全預期是更符合實際情況的,利息率對物價水平的影響也就更加重要。林達爾認為,作為消費品而言,其價格水平受兩個因素的決定,一是消費和儲蓄的關係,二是消費資料產量和生產資料產量的關係,這兩個關係是受到利息率水平和人們對物價水平的未來預期決定的。降低和提高利息率對生產發展來說都是有壞處的。一旦出現可利用的有閒資源,就會出現累積的不良後果。威克塞爾的物價累積變動理論也是這樣闡述的,可見,他的理論並不是完全錯誤的,如果對它加以補充,修改,就會重新利用起來。可見,林達爾把威克塞爾的理論納入到了自己的理論體系中。
資本在物價理論中的地位
第三篇論文發表於1929年,它較前兩篇寫得都早。末篇論文討論的主題是價格決定理論。由於在傳統的靜態經濟理論中沒有考慮時間變化的因素,因此,它所解釋出來的價格決定理論就是靜態的價格理論。在動態經濟理論中,有必要對價格決定理論進行重新解釋。解釋的關鍵也就是要加入時間因素。一旦把這個因素加進去,價格決定過程就會變得更加複雜。林達爾在此就是從資本理論的觀點出發,研究價格決定中的那些和資本、利息理論相關又和物價的一般理論相關的問題。這個理論是林達爾的又一貢獻,它對於價格問題和價格理論的研究都有重要意義。林達爾首先需要把瓦爾拉、威塞爾等人的傳統價格決定理論同龐巴維克威克塞爾等北歐學派的資本利息理論結合起來。在威克塞爾的用以說明價格決定過程中的方程式體系里,都不曾考慮過時間因素以及由此而導致的各種複雜情況。瓦爾拉在分析時已引進了這個因素,並將其和資本、利息問題結合起來論述價格決定問題,但他闡述的比較模糊,不夠清晰,在理論深度上也做得不夠。但龐巴維克則完全不一樣,他不僅加了時間因素,而且在用它去解釋價格決定時將其作為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考慮,因而論證的既全面,又深入。動態問題因為加入了時間因素所以比靜態問題要複雜得多。如果把連續的動態過程看成是無數個靜態的集合,即將其劃分為若干個時段,並假設在每個時區里物價都不變,還假設人們有完全的預期,那么就等於把動態問題簡化為靜態問題了。這樣簡化後,對價格決定的研究也就更加容易了。

作品影響

《貨幣和資本理論的研究》是20世紀20~30年代斯德哥爾摩學派經濟理論的集大成之作。對於斯德哥爾摩學派的形成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動和建設作用。
林達爾在《貨幣和資本理論的研究》中的理論和政策主張對瑞典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發展有一定影響,客觀上推動了經濟的發展。其中建立的巨觀動態方法論體系,豐富和發展了西方總量經濟學的方法論。

作者簡介

埃里克·羅伯特·林達爾,瑞典現代經濟學家、瑞典學派(亦稱北歐學派或斯德哥爾摩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1891年生於斯德哥爾摩市。1919年獲隆德大學博士學位,1920~1924年任隆德大學助理教授。1924年任烏普薩拉大學助理教授。從1932年起先後任哥德堡大學和隆德大學經濟學教授,並曾兼任過瑞典中央銀行顧問、國際經濟學家協會主席等行政職務,1960年逝世,享年70歲。林達爾的主要著述有:《課稅的公正》(1919年);《貨幣政策的範圍和手段》(1929年);《貨幣和資本理論的研究》(1939年)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