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壓呼吸

像自然呼吸那樣,吸氣時吸氣肌收縮,胸腔負壓增大,肺泡內壓下降低於大氣壓水平,將體外環境中的氣體吸入肺內;在呼氣時則靠吸氣時所貯存的勢能釋放,而將氣體呼出,這種呼吸運動稱為負壓呼吸。

自本世紀30年代到60年代期間,體外負壓呼吸機曾在臨床上套用。其方法是將除頭部以外的整個人體(或僅胸部),密封於一順應性小的硬質容器中。用電泵間歇抽氣,使容器中產生負壓,進而使胸腔負壓增加以至肺泡壓低於大氣壓,於是,氣體吸入肺內。當初曾認為,此種通氣方法,吸氣時胸腔負壓增大,與自然呼吸類似,有利於靜脈回流,因而優於正壓呼吸,但事實上由於整個身體(或大部分軀幹部)處於負壓環境中,末梢靜脈擴張,血流重新分布,結果對血液循環的影響與正壓呼吸並無多大差別。而且,體外負壓呼吸還有某些缺點,例如這種通氣方法不能保證有效的通氣量,如果上氣道有阻塞,則體外負壓可促使肺不張、肺水腫等嚴重的合併症的發生。再加上這種裝置本身笨重、護理困難等等,今日完全讓位於正壓呼吸機。但國外仍有人在致力胸胄式及帶式體外通氣器的改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