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觀之治/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鑑

《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鑑:貞觀之治》的內容提要如下: “貞觀之治”主要的成績有二,一是解除了長久以來泰山壓頂般的北方外患;二是國內政治步入軌道,冤獄減少,自六二七年到六四九年,歷時二十三年。二十三年,在五千年漫長歷史中極為短暫,可是,這極為短暫的二十三年,卻被視為太平盛世的典範,成為以後一千餘年所有政治領袖羨慕、模仿的樣本。 《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鑑:貞觀之治》由柏楊先生根據司馬光的《資治通鑑》編譯而成。

基本介紹

  • 書名:貞觀之治/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鑑
  • 譯者:柏楊
  • 出版日期:2013年3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47020524
  • 作者:司馬光
  • 出版社:萬卷出版公司
  • 頁數:201頁
  • 開本:16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司馬光的《資治通鑑》是一部濃縮了中國古代政治動作、權力遊戲的歷史巨著,是古代帝王鑑於往事、資於治道的必讀史書。九百年後的今天,柏楊先生耗時十年(1983-1993)將一部濃縮了中國古代政治運作、權力遊戲的歷史巨著《資治通鑑》譯成現代語言,親手增繪地圖,並注入自己的觀點,談論歷史成敗因果,使一部原本只供帝王將相閱讀的史書在今天的讀者面前竟然如此之親切。本書為《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鑑:貞觀之治》,講述了《資治通鑑》裡面有關隋唐內戰結束之後,在中華歷史上被視為太平盛世典範的“貞觀之治”。

作者簡介

作者:(北宋)司馬光 譯者:柏楊

圖書目錄

六三○~六四三年
導讀
七世紀三○年代
李靖北伐東突厥汗國亡
貞觀之治
唐軍大破吐谷渾汗國
美女武曌入宮
唐軍攻擊高昌王國
七世紀四○年代
唐滅高昌王國
文成公主嫁吐蕃國王
薛延陀汗國亡
唐帝李世民畫功臣像於凌煙閣
太子李承乾被廢 立李治當太子

文摘

9 東突厥頡利可汗阿史那咄莖被押送到長安。
夏季,四月三日,李世民登順天樓(皇城南面中門【順天門】城樓)受降,儀式鋪張,大量陳列各種寶貴文物器具,引見阿史那咄菇,斥責說:“你仗恃老爹老哥遺留下的本錢,放情縱慾,荒淫橫暴,自找滅亡,罪狀之一。不斷跟我國結盟,又不斷對我國叛盟,罪狀之二。自認為強大,喜愛戰爭,枯骨遍野,不能安葬,罪狀之三。蹂躪踐踏我國莊稼,掠奪我國人口,罪狀之四。我赦免你的罪,只在保存你的汗國,你卻遷延推辭不肯入朝,罪狀之五。然而,念及你自渭河便橋結盟以後(參考六二六年八月),不再大舉侵略,因此饒你不死。”阿史那咄蕊痛哭謝恩,告退。李世民命他住畜牧部(太僕)賓館,供應豐富飲食。
太上皇李淵聽到生擒頡利可汗阿史那咄鎣訊息,嘆息說:“劉邦被困白登(參考前二○○年),不能報復。而今,我兒能消滅突厥,我把政權託付給適當的人,還有什麼值得擔憂!”李淵召喚李世民跟高級官員十餘人,以及各親王、王妃、公主,在凌煙閣設宴。酒半醉時,李淵親自彈琵琶,李世民隨音樂跳舞,三公及部長級高官都起身敬酒祝福,到夜深才散。
東突厥汗國既被消滅,殘餘部落有的向北投奔薛延陀汗國,有的向西投奔西域(新疆及中亞東部),而投降唐帝國的約有十萬人,李世民下詔命文武官員商討如何安置,官員們很多主張:“北方狄人自古以來都是中國的災難,幸而今天破滅,應該把他們全部遷到黃河以南兗州(古兗州·山東省西部)及豫州(古豫州·河南省)一帶,拆散他們的部落,分別遣送到各州縣,教他們耕田織布,把那些蠻虜教化成農民,使塞北地區永成真空。”副立法長(中書侍郎)顏師古認為:“突厥、鐵勒,自上古以來,沒有人可以使他們臣服,陛下既使他們臣服,請把他們仍安置在河北(黃河河套以北),分別遴選酋長,領導各個部落,則永無後患。”國務院教育部副部長(禮部侍郎)李百藥認為:“突厥雖然稱為一個國家,事實上因種族及部落的不同,各有酋長。而今乘勢把他們分散隔離,就命各部落各自推選首領,地位平等,誰也不隸屬誰。即令特別保存阿史那一族,可汗也只算阿史那家族的首領。汗國既被分割,力量一定減弱,就容易控制;各部落互相間勢均力敵,就難以吞併;各自獨立,就決不可能跟中國抗衡。我建議在定襄(內蒙古和林格爾縣)設立總督府(都護府),負責管理,這是使邊疆安寧的長程計畫。”夏州軍區(總部設陝西省靖邊縣北白城子)總司令(夏州都督)竇靜認為:“戎狄性情好像禽獸,不能用刑罰嚇阻,也不能用仁義感化,何況他們回歸故國的盼望,不容易忘記,把他們安置在中原地帶,只會造成傷害,不會有一點裨益,恐怕萬一發生變化,冒犯國法。不如趁他們殘破敗亡之際,施捨給他們再也想不到的恩典,封他們酋長一個王侯的稱號,再把皇族的女兒嫁給他們為妻,分割他們的土地,拆散他們的部落,使他們權力薄弱,形勢崩裂,就容易控制,可使他們永成藩屬,長保邊塞平安。”最高立法長溫彥博認為:“把他們遷移到古兗州、豫州一帶,違背人性,不是對他們保護養育之道。請依照東漢王朝一世紀五。年代把匈奴人安置在邊塞以內的前例,仍保持他們原來的部落編制,尊重他們固有的風俗習慣(參考○年),用來開墾人煙稀少的土地,作為中原的屏藩,這應是最好的策略。”皇家圖書院長(秘書監)魏徵認為:“突厥世代侵略中原,是人民的仇敵,今天幸而破亡,陛下因為念及他們投降歸附,不忍心全部屠殺,最好是使他們回到他們的土地之上,不可留在大唐境內。戎狄都是人面獸心。衰弱的時候屈服,強大的時候背叛,這是他們的本性。現在,投降的人將近十萬,數年之後,子孫繁衍,人口將加倍增長,一定成為大唐的心腹大患,後悔已來不及。晉王朝初年,各胡族分散到內地各處,郭欽、江統都勸司馬炎(晉王朝一任帝)把他們驅出塞外,斬斷亂源,司馬炎不能接受(參考二八。年十月、二九九年正月。江統進諫的對象應是二任帝司馬衷,不是司馬炎)。二十餘年後,伊洛(洛陽)一帶遂成為戎狄巢穴,前事可作鑑戒。”溫彥博說:“君王和萬民之間的關係,好像天一樣覆蓋,地一樣承載,毫不遺漏。而今,突厥走投無路,向我們歸降,怎么可以拋棄不理!孔丘說:‘只管認真教育,不管他是什麼人。’(“有教無類”)如果把突厥人從死亡中救出來,傳授給他們生產能力,教導他們禮義,數年之後,都會成為大唐的國民。再遴選他們酋長到京師擔任皇家禁衛軍官,他們畏懼威嚴,感懷恩德,哪裡來的後患?”
李世民最後終於採取溫彥博處理突厥投降部眾的建議,東起幽州(北京市),西到靈州,在突利可汗故地設定順州(五柳戍·遼寧省朝陽市南)、祜州(今地不詳)、化州(陝西省榆林市北)、長州(陝西省靖邊縣西)四個軍區總司令部(都督府),又在頡利可汗故地,設立六個州,東方設定定襄軍區(內蒙古錫林郭勒盟)總司令部(定襄都督府),西方設定雲中軍區(內蒙古烏蘭察布盟)總司令部(雲中都督府),統御突厥部眾。
五月七日,李世民任命突利可汗阿史那什缽鎣當順州軍區(總部設遼寧省朝陽市南)總司令(順州都督),命他率部眾前往到職。李世民警告阿史那什缽菇說:“你的祖父啟民可汗阿史那染乾,單身投奔隋王朝,隋王朝封他當大可汗,領土涵蓋北方原野(參考五九九年十月);你的老爹始畢可汗阿史那咄吉反而成為隋王朝的災難(參考六一五年八月),上天不容,所以今天使你們混亂喪亡到這種地步。我所以不封你當突厥大可汗,實在是害怕歷史重演。而今命你當大唐的軍區總司令(都督),你應該好好地遵守大唐法令,不要再侵擾搶掠。不僅僅希望大唐長久平安,也希望保護你家族長久平安。”
五月八日,李世民封阿史那蘇尼失當懷德郡王,阿史那思摩當懷化郡王。頡利可汗阿史那咄鎣敗亡時,各部落酋長都拋棄他,紛紛向唐帝國投降,只阿史那思摩追隨左右,不肯離去,最後竟跟阿史那咄莖同時被俘。李世民稱讚他的忠心,命他當右武候(衛軍第十二軍)大將軍。不久再命他當北開州軍區(總部設陝西省榆林市北)總司令(北開州都督),統御阿史那咄蒼舊有直屬部眾。
五月十三日,李世民任命右武衛(衛軍第四軍)大將軍史大奈(阿史那大奈)當豐州軍區(總部設內蒙古五原縣)總司令(豐州都督),其他歸降的突厥酋長,全命他們當“將軍”“司令”(中郎將),分發有關政府單位。計五品以上官員有一百餘人,幾乎占中央原有官員的半數;突厥人定居長安的,將近一萬家。
P11-14

序言

“貞觀之治”終於來臨。
貞觀,是唐王朝二任帝李世民在位時的年號,自六二七年到六四九年,歷時二十三年。二十三年,在五千年漫長歷史中極為短暫,可是,這極為短暫的二十三年,卻被視為太平盛世的典範,成為以後一千餘年所有政治領袖羨慕、模仿的樣本。
“貞觀之治”主要的成績有二,一是解除了長久以來泰山壓頂般的北方外患;二是國內政治步入軌道,冤獄減少。
我們當然更要肯定李世民大帝的英明領導。
柏楊
一九八八年四月十五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