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元旱歲

貞元旱歲

《貞元旱歲》是唐代詩人馬異,有感於唐德宗貞元年間大旱,五穀不收,眾生流離失所而作。首句寫烈日炎炎,赤地千里,寸草不生。二句寫河水沸騰,蟲魚盡死。三句寫卜卦的柴枝已不復存,誰來普救眾生。四句寫面對卜卦的《尚書》,也只能望書興嘆,對書流淚。全詩充滿了對眾生的無限同情之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貞元旱歲
  • 作者:馬異
  • 體裁:無言律詩
  • 朝代:唐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詩句鑑賞,作品評價,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貞元旱歲(1)
赤地炎都寸草無(2)
百川水沸煮蟲魚
定應燋爛無人救(3)
淚落三篇古《尚書》(4)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貞元旱歲:唐德宗貞元十九年(803年)的特大旱災。
(2)赤地炎都:形容乾早範圍很廣,遍及鄉村和城市,莊稼顆粒無收。赤,空,一無所有。都,都市,城市。
(3)定應:肯定會。(jiāo):古代占卜時用以灼龜的柴枝。燋爛:莊稼燒焦腐爛。
無人救:《尚書·商書·湯諧》載:商朝立國後連遭五年大旱,商湯便到桑林中祈雨。他沐浴淨身、剪斷頭髮、削去指甲,把自己當成上天的祭供品,連續反省六件政事以詢問上天是否自己做錯了,並虔敬禱告日:“我一人有罪,祈望上天不要連累萬民;如萬民有罪,也應由我一人承擔。”說完,正準備自焚以祭上天。這時,天空下起了大雨,萬民歡呼雀躍。
(4)三篇古《尚書》:《尚書》原有百篇,分《虞夏書》、《商書》、《周書》三部。秦始皇焚書後殘缺不全,漢初伏生保存了二十九篇。加上後來的補充,合編成《今文尚書》,而稱原書為《古文尚書》。

白話譯文

從鄉村到京城到處旱魔肆虐,寸草皆無。條條河川之水都被曬得滾燙,簡直能煮熟魚蝦。
這樣下去莊稼必然被燒得焦爛,卻見不到像商湯那樣願意捨身救民的君主,百姓絕望無援,痛苦哀傷的淚水都滴濕了三部古文《尚書》。

創作背景

唐德宗貞元年間共二十年,其間水旱之災不斷,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天下大旱,五穀不收,眾生流離失所,這首詩是作者對此有感而作。

作品鑑賞

詩句鑑賞

標題中的“貞元”就明確指出事件發生的時間,指明事件的內容和實質,雖然用字極為簡省,“旱歲”既是說“乾旱的那個年頭,又有“乾旱了一整年”之意,兩層意思都是具體的、特指的。
詩的前兩句就是對嚴重旱情的描述,“赤地炎都寸草無”是對旱情實況的描寫,赤、炎、無三個字用的精確到位,在寫作手法上採用對比的形式,這樣寫是詩人刻意的,即能刻畫出旱情嚴重到什麼程度,又能表達詩人的憂慮之情,“百川水沸煮蟲魚”是在事實基礎上的誇張,也是突出旱情的嚴重性,兩句緊扣《貞元旱歲》的題目。
後兩句是詩人的憤懣和感慨。第三句直截了當的寫出統治者對旱情的態度,定應表示肯定的語氣,指旱情已經快嚴重到無法收拾的地步,統治者應該趕快採取補救措施,不然一切都晚矣,即有催促之意,又有對統治者的不滿和憤恨。淚濕表達了詩人對統治者的失望,《尚書》曾有商湯意欲焚身禱雨、以解民困的記載,可是如今土地、莊稼、百姓都已焦爛,卻無人解救,當今的帝王與商湯相比,不是太失職了嗎?這最後一句話所表達的意思雖是讀者從詩的字裡行間中須會出來的,但正是作者的言外之意。從這首詩對所寫事情的處理方式看,應屬“詠事”之作,不僅儀是“含事”。

作品評價

遼寧大學中文系教授畢寶魁:作者用典意深,是本詩思想最有價值的地方,較有社會意義。
武漢大學教授陳文新:對天下大旱表示憂慮,一片憂天憫人之心。

作者簡介

馬異,唐河南(今河南洛陽)人,興元元年(公元七八四年)進士第二人及第。生卒年均不詳,少與皇甫湜同學。約唐德宗貞元十九年前後在世。秉性高疏,詞調怪澀,屬元和年代韓愈盧仝等險怪的一派。盧仝有《與馬異結交》詩云,昨日仝不仝,異自異,是渭大同而小異。今日仝自仝,異不異,是謂仝不往兮異不至。馬異答詩云,此詩峭絕天邊格,力與文星色相射。長河拔作數條絲,太華磨成一拳石。事跡不詳,有集《唐才子傳》傳世。《全唐詩》卷三六九存其詩四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