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鼻蛇

豬鼻蛇

豬鼻蛇(hognose snake),是游蛇科(Colubridae)豬鼻蛇屬(Heterodon)動物的統稱,有3到4種。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豬鼻蛇
  • 拉丁學名: Heterodon;Lystrophis;Leioheterodon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爬行綱
  • :有鱗目
  • 亞目蛇亞目
  • 游蛇科
  • 豬鼻蛇屬
  • 分布區域:北美洲,南美洲,馬達加斯加
簡述,外形特徵,生長繁殖,生活習性,生長繁殖,亞種分類,行為特點,飼養方法,

簡述

游蛇科豬鼻蛇屬(Heterodon)動物的統稱。北美洲的一種無毒蛇,它沒有毒蛇克敵制勝的毒液。遍布美國。蛇體粗壯,長84厘米。吻端朝上,可用於拱土。顏色多樣,大多褐色、灰色、黃色或桔黃色,有斑點。受驚後發出嘶嘶聲,頸部膨脹,或乾脆裝死。
豬鼻蛇豬鼻蛇

外形特徵

因吻端朝上,可用於拱土,即北美所謂吹氣蛇,對人無害,但人常躲避之,受驚時頭頸部變扁,攻擊時發出很響的嘶嘶聲(但極少咬人)。若恫嚇失敗,則翻轉、扭擺,最後張口吐舌裝死。分布最廣的有東豬鼻蛇(H. platyrhinos)和西豬鼻蛇(H. nasicus)。體均粗壯,有斑紋,一般體長約60公分(24吋)。

生長繁殖

卵生,通常在地下產卵10-40枚。

生活習性

主要以蛙類蟾蜍類為食。在習性上,西部豬鼻蛇是日型性的地棲蛇類,善於鑽土捕食藏在地下的蟾蜍類,所以在飼養時可以餵食當做紅龍食物的小牛蛙為主,否則只有餵小鼠一途,但是並不是所有個體都能夠接受小鼠,約有三成的個體必須經過適當的誘食才能習慣 吃小鼠,所以最好在買的時候就先試過會吃小鼠才買,以免買到拒食的個體,雖然豬鼻蛇有毒牙,唾液也有毒性,但是因為豬鼻蛇個性溫馴,幾乎沒有攻擊性,同時它們的毒牙屬於後毒牙,是位於咽喉處,所以就算是被咬也不會直接被毒牙咬到,同時它們的毒性也很溫和,只足夠癱瘓蟾蜍,不足以影響人類,安全無虞,是一種小型毒蛇。

生長繁殖

在雌雄辨別上也很容易,雌蛇體型大於雄蛇,但是雄蛇的尾巴比雌蛇長,要繁殖豬鼻蛇最好也要經過冬眠的低溫來催化雄性的精子,授精率會比較高。冬眠的溫度保持12-15度,約6-8周時間,雌蛇可以保存精子,只要有效交配一次就足夠一年產卵所需,雌蛇一次可以產下10-40顆蛋,在26-28度之溫度下,大約50天可以孵化。豬鼻蛇有吃蛇的紀錄,所以幼蛇或是雄蛇最好都分開飼養,只有在繁殖時才一起共養。
基本上豬鼻蛇也和王蛇一樣在美國都有專業繁殖場在進行選擇性的繁殖和培育,因此也造就出許多體色特殊的個體,價位也就隨著倍增,值得愛好蛇類的人多加關注。

亞種分類

豬鼻蛇科一共可以分為三個屬,那就是分布於北美洲的Heterodon屬,南美洲的Lystrophis屬,以及馬達加斯加的Leioheterodon屬,它們都擁有 類似的體型和翻起的鼻尖,有時候很容易混淆。台灣引進的豬鼻蛇絕大多數是分布在美國的Heterodon屬豬鼻蛇。而Heterodon屬也分為三種:西部豬鼻蛇(H.n. nasicus),東部豬鼻蛇(H.n. platyrhinos)和南部豬鼻蛇(H.n. simus).它們是以在美國的主要分布地區命名,在寵物市場上最常見,也最被大量繁殖的豬鼻蛇就是西部豬鼻蛇,它們也是豬鼻蛇中最容易飼養和繁殖的一種,其中只有平原豬鼻蛇有亞種。
西部豬鼻蛇的三個亞種是平原豬鼻蛇(H.n. Nasicus),斑點豬鼻蛇(H.n. gloydi)和墨西哥豬鼻蛇(H.n. kennerlyi),但是前面兩種並沒有明顯的分別,有學者認為是錯誤的分類,所以實際上西部豬鼻蛇是以平原豬鼻蛇和墨西哥豬鼻蛇為主,其中又以平原豬鼻蛇的人工繁殖最為興盛,培育出的特殊體色也最多。

行為特點

在受到威脅時,豬鼻蛇都會腹部朝天,張開嘴巴裝死,這種習性在人工飼養後就不會出現,但是它們還有另一項絕招就是把頸部肋骨撐開,並發出嘶聲,很像眼鏡蛇,也會假裝要攻擊人,但是都不會真正開口咬,只是嚇唬的伎倆,唯一的差別是它們無法像眼鏡蛇一樣將上半身直立起來,這個招式在飼養後還是經常會出現,不理會它就會恢復正常。由於豬鼻蛇體型不大,用兩尺缸來養就足夠,以樹皮碎屑為底材,加上保溫燈和水盆就可以飼養,它們的要求不高,只是在食物上有時碰到拒吃老鼠的個體比較麻煩一點,除此之外,新手都可以養好,價位也不高,很適合做為入門蛇類。

飼養方法

豬鼻蛇主要進食齧齒目動物,壁虎,蛙類,魚類,可是東部豬鼻蛇卻是例外的,它們只吃盤古蟾蜍,並對蟾蜍的毒素有著免疫的能力。豬鼻蛇是常見的寵物蛇種,當中西部豬鼻蛇更是相當容易飼養的品種;東部豬鼻蛇其實亦很常見,不過它們的飲食習慣經常令飼養者感到十分頭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