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水皰疹病毒

豬水皰疹病毒,是引起水皰疹的病原體。水皰疹是豬的一種高度傳染性的急性疾病,其特徵是在唇、齒齦、舌、齶、鼻鏡及四肢的蹄踵和趾間發生水皰性炎症,臨床上很難與口蹄疫、水皰病等疾病區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豬水皰疹病毒
  • 性質:病毒
  • 屬性:皰疹
  • 時間:1932 年
介紹,形態特徵,病原性,免疫,診斷,

介紹

本病最早(1932 年)發現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此後每年都有發生。1953年後蔓延至美國其它各州,42個以上的州經常發生疫情。隨後由於立法禁止以未煮熟的泔水餵豬,並對發病豬埸採取屠殺對策 ,疫情明顯下降。最後一次爆發於1956年,美國官方於1959年宣布在全國範圍內消滅了本病 。1955年冰島一個豬場發生了水皰疹,乃是因為用了美國軍事基地未煮熟的泔水餵豬所 引起的。1973年由海獅中分離到一株杯狀病毒,其特性與水皰疹病毒相同,稱為聖米吉爾海獅病毒(SanMigualsealionvirus,SMSV)。給豬接種,可引起典型的水皰疹病變。目前發現SMSV至少有16個血清型,它們均不能為所有血清型的VESV抗血清中和,儘管如此,人們仍認為SMSV和VESV實際上是同一種病毒。至少從5種水生動物和2種陸生動物體內檢出了SMSV 抗體,說明VESV雖已從家養豬群中清除,但野生的陸生或水生動物中還可能仍然存在。Neill等套用RTPCR對8株SMSV和1株豬水泡疹病毒(A48)的衣殼蛋白、2C樣蛋白、RNA多聚酶等進行了相關性研究,結果證明它們的核苷酸和胺基酸序列均相似。

形態特徵

病毒粒子為近球形,直徑35~39nm,沒有囊膜,表面鑲嵌著32個暗色中空的杯狀結構,呈二十面體對稱。病毒主要存在於胞漿中,且經常呈晶格狀排列。

病原性

自然條件下水皰疹病毒只感染豬,不感染牛、綿羊、小鼠、大鼠、豚鼠和雞等動物 。某些毒株在給馬作皮內接種時,可能使其輕度發熱,並在接種部位出現小的病變——邊界明顯的水皰或脫皮。給狗作舌皮內接種,有時引起局部上皮脫落。給倉鼠作腹部皮內注射,常可引起局限性水皰疹病變。易感豬感染後,皮膚的復層扁平上皮細胞明顯腫脹,發生水腫變性,隨後細胞壞死、溶解,並出現細胞間水腫,以致於表皮與真皮脫離而形成特徵性水腫。豬的潛伏期一般為14天,有時長達12天。病初體溫上升至40~42℃,食慾下降,且因趾間、蹄冠和蹄踵部皮膚發生水皰而出現跛行,鼻鏡和舌、唇等部位也常出現水皰。隨後水皰破裂,遺留糜爛面,通常在5~7天內癒合,同時體溫恢復正常。水皰疹的死亡率 一般不超過5%,病豬完全康復。妊娠母豬可能流產。本病主要因餵飼未煮熟的帶毒泔水而感染。豬群中大量感染時,也可經直接接觸而擴散,但傳播速度不如口蹄疫迅速。病毒存在於病豬的血液和多數組織中,糞和尿中也可排出少量病毒。

免疫

康復豬具在堅強的免疫力,免疫期6個月以上。曾有試製氫氧化鋁、福馬林滅活疫苗的報導,已在實驗室內證明有效,但未實際套用。

診斷

因與口蹄疫、水皰病和水皰性口炎在臨床上不易區別,所以必須進行實驗診斷。實驗診斷時,採取未破潰的水皰皮和水皰液(可置50%甘油磷酸緩衝液中,保存於0~4 ℃),用以接種健康豬、牛、馬、豚鼠和小鼠,以便初步排除其它水皰性疾病的可能性。水皰疹病毒不感染乳鼠,故易與口蹄疫病毒和水皰病病毒區別。另外可以接種組織培養細胞分離病毒,套用中和試驗鑑定之。也可採取發病早期和恢復期的雙份血清,用標準抗原作中和試驗或補體結合試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