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賢路

豪賢路

豪賢路位於廣州市越秀區,西連倉邊路,東至越秀北路與東濠涌高架橋相接。清代以前叫濠弦街,20世紀30年代開闢為馬路,改為此名。1979年起設有農貿市場,廣東省電子工業局,環藝車縫合作社、童服廠等位於本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豪賢路
  • 外文名:Ho In Street
  • 屬地廣州市越秀區
  • 道路長度:820米
歷史,事件,人物小傳,紀念,

歷史

宋代廣州有東、中、西三城,東城的東界在今芳草街,西界在倉邊路和大塘街,城北的護城濠在今東風中路,因為護城濠的南沿街道東西走向,形似弓弦,所以最初取名為濠弦街。
清代時,“濠弦”易名為“豪賢”,這不僅僅是諧音,更是為為紀念明末清初的一位英雄人物黎遂球。

事件

人物小傳

黎遂球,字美周,廣州番禺人,明萬曆30年(1602年)出生於濠弦街。他從小好學,工詩文,擅書畫,曾獲番禺縣“童子科”考試冠軍·黎遂球25歲中舉,他幾次上京會試雖然都考不上進士,但卻以詩才取得“牡丹狀元”的雅稱。原來崇禎13年(1640年)他上京會試,途經楊州時,偶爾參加了一個以詠牡丹為內容的賽詩會。當時江淮名士雲集,而黎遂球一氣呵成的十首(牡丹詩),被評為第一,故獲金罍兩個。因此便有“牡丹狀元”和“黎牡丹”的美稱。
黎遂球也並不是一個吟花弄月的庸人。當清兵入關,社會動亂、民族災難深重的時候,他不僅慷慨悲歌,而且投筆從戎,英勇、堅定地參加了抗清鬥爭。1646年,他出任南明隆武政權的“兵部職方司主事”,奉命率領兩廣水陸義師支援被清兵圍困的贛州。他指揮1000多艘戰船與清兵大戰三日,當時一些部將敗逃回粵,而黎遂球仍揮師勇進,終與堅守贛州的督師閣部楊廷麟會師。
黎遂球後來就是在堅守在贛州時戰死的。臨危之際,他擊劍扣弦,口占絕命詩一首:“壯士血如漆,氣熱吞九邊。大地吹黃沙,白骨為塵煙。鬼伯舐復厭,心苦肉不甜。”這詩,守城將士爭相傳誦,士氣為之一振。贛州城破後,黎遂球身先士卒與清兵展開激烈的巷戰,結果身中三箭,壯烈殉國,時44歲,其弟遂琪隨兄出師,身任副總兵之職,亦同時捐軀。

紀念

為褒獎其忠義,南明謚之為“忠愍”,並追贈為“兵部尚書”。清廷為籠絡人心,亦賜謚為“忠愍”。
為祭祀這位抗清英雄,贛州人民把他列入“五忠祠”拜祭,家鄉人民則把他出生之地濠弦街改名為豪賢街。並在其地建有一座黎忠愍祠( 據說原在榨粉街但毀於戰亂。後來人們在番禺南村鎮板橋村重建了一座番禺黎氏宗祠(又叫黎永思堂)。祠堂石額正面刻著“忠孝廉節”,背面刻著“汗青留照”,落款為“乾隆丙戍年重修”),黎遂球故居中的讀書樓———蓮須閣和睛眉閣亦成為一時人們尋訪黎遂球舊蹤的勝地。辛亥革命後,拆建馬路,豪賢街便成為豪賢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