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優68

豐優68

豐優68冬麥品種,禾本科一年生或二年生單子葉草本植物,子粒主要制麵粉,皮可作飼料,麥稈可用於編織等,分為冬小麥和春小麥。此品屬半冬性中熟品種,抗旱、病能力強。主要在中國河北省種植。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豐優68
  • :植物界
  • 種子植物門
  • 單子葉植物綱
  • :禾本目
  • :豐優68
  • 分布區域:中國河北省
  • 選育報審單位:李寧
  • 親本組合:衡71~3/藁優8901
  • 育成年份:2004年
  • 審定時間:2009年12月審定通過
主要特徵特性,產量表現,栽培技術要點,適合栽培情況,栽培要點,種植地區,

主要特徵特性

該品種屬半冬性中熟品種,生育期237天,比對照滄6001早1天左右。幼苗匍匐,葉片深綠色,分櫱力較強。畝穗數39.6萬左右,穗層整齊。成株株型較鬆散,株高78.4厘米左右。穗紡錘型,長芒,白殼,白粒,硬質,籽粒較飽滿。穗粒數34.2個,千粒重40.1克,容重771.9克/升。熟相好。抗倒性中等。抗寒性與對照品種相當。
品質:2009年農業部穀物及製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哈爾濱)測定結果:粗蛋白(乾基)13.61%,濕麵筋28.2%,沉降值21.5毫升,吸水率61.4%,形成時間2.8分鐘,穩定時間1.6分鐘。
抗旱性:河北省農林科學院旱作農業研究所鑑定,2007年抗旱指數1.066;2008年抗旱指數為1.076。抗旱性中等。
抗病性:河北省農林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抗病性鑑定結果:2008年中感條鏽病,中抗葉鏽病,中感白粉病;2009年高感白粉病,中感葉鏽病,中抗條鏽病。

產量表現

2007~2008年黑龍港流域節水組兩年區域試驗,平均畝產425.74公斤。2008~2009年度同組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73.29公斤。

栽培技術要點

適合栽培情況

適宜播期為10月5日~15日,適宜播種量10~12.5公斤/畝。施農家肥4~5方/畝,施磷肥50公斤/畝、複合肥30~40公斤/畝做底肥,起身期追施尿素13~15公斤/畝。冬前視墒情確定是否澆凍水,3月下旬澆起身拔節水,5月上旬或中旬澆灌漿水。

栽培要點

一、了解品種冬春性
小麥的種子在土壤里萌動以後,必須經過一定時間的低溫條件,才能起身拔節發育形成結實器官,這段時間叫做小麥的春化階段。冬性品種通過春化階段要求的溫度較低,一般在0℃~3℃,歷時40~45天。半冬性品種通過春化階段要求的溫度一般為3℃~6℃,經歷時間為10天~15天。半冬性品種在8℃以上也能通過春化,但植株抽穗比較慢。春性品種通過春化階段的溫度較高,一般是在7℃~15℃,5~8天就能通過春化。因此,在沒有適宜種植的春性品種的情況下,選用半冬性品種為宜。
二、解決春化問題 為了使小麥儘快通過春化,及時成熟,可採用下列方法:
1.早播種。春節前後,遇到氣溫較高的時段,當地表化凍6厘米深左右時,即可抓住時機播種。在以後冷暖交替的情況下,小麥種子萌動通過春化,一般能夠及時成熟。
2.在播種前將萌動種子在0~5℃低溫下處理10~25天,然後播種。冷處理時注意種子通風透氣,不宜用塑膠布等不透氣的東西裹的太緊,因為種子萌動以後呼吸強度加大。
三、認識春小麥的生育特點
1.生育期短,春小麥從播種到收穫約90多天。
2.營養生長期短,春小麥春播氣溫由低到高,日照由短到長,通過春化階段很快就進入光照階段,從出苗到單棱期約20天。
3.分櫱期短,從出苗到拔節經歷的時間很短,分櫱少,分櫱成穗率非常低。
4.根系淺而弱,後期易因脫肥、缺水而早衰。
5.穗分化早,一般4葉即進入二棱期,5葉小花分化。
四、春小麥栽培技術要點
1.條施肥,肥托種。在播種前,把肥條施在地下9厘米深處,然後把種子播到3~4厘米深處,麥苗在三葉期麥粒養分耗盡時,恰好肥料供應上。
2.施足底肥。若冬前作準備,每畝施有機肥2000公斤、磷銨15公斤、尿素15公斤,均勻撒到地里,立即進行耕翻,做到“胎里富”,耕深達到20~25厘米。冬前未做準備,每畝施標準氮肥30~50公斤(因地力不同適當增減)、標準磷肥30~50公斤,鉀肥及微肥適量。
3.適時早播,縮小行距。春小麥播種越早越好,小麥在春化階段抗凍能力較好,一般不會出現凍害。春小麥分櫱少,個體較小,採取密植更能獲得高產。一般行距17厘米左右為宜,或大小行,大行20厘米,小行13~15厘米。播種量依據種子千粒重、發芽率及畝穗數而定,一般畝穗數35萬穗左右為宜,這樣播種量20公斤左右為宜,地力差或墒情差可適當增加播量。
4.早管理。春小麥3葉期胚乳養分用盡,又值穗分化和分櫱期,需要大量的養分。春季雨水少,麥苗覆蓋不了地面,地面裸露大,跑墒快。因此,春小麥管理要早追肥、早灌水,促進早分櫱。二葉一心灌頭水,地力差的結合澆水追施碳銨35~40公斤,或尿素15公斤,地力好的施肥推遲到起身拔節期。原則上頭水後二水要緊跟,間隔10~15天。二水後,三水要緩,一般在第二節間定型、無效分櫱死亡後再灌三水。
5.澆好灌漿水。灌漿期注意雨天、大風天不澆水,防止小麥倒伏。小麥揚花後按間隔15天左右澆一水。
6.注意病蟲害防治。由於春小麥莖葉較冬枝嫩,更容易遭受病蟲害侵襲。因此,春小麥比冬小麥更要加強病蟲害防治。
春小麥高產栽培技術措施
1.整地,做畦,施農肥
(1)整地:為確保早春頂凌播種保全苗,小麥地要在冬前施足農肥,耙平,整細,墒足,無雜草,坷垃。
(2)做畦:水澆地塊,要做好渠系配套,做好畦便於灌水。畦寬一般為1.2-1.3米,長20-40米。畦面的寬窄、長短要根據地勢及土地平整程度確定,以保證灌水均勻、方便 。
(3)施足農肥。畝施優質農肥3000公斤以上,平施翻耙,做畦連續作業。
(3)冬灌:在立冬至小雪期間,畝灌水80立方米左右,土壤上層含水量達到 17-18%,下層含 水20%。
2. 選用良種,做好種子處理
①水澆地選擇矮稈抗倒的品種;旱地選用耐旱的品種。
②精選種子:通過風、篩選,或用鹽水(18-20%)濃度、泥水選種(鹽水選種後用水洗2-3遍,陰乾待播)。
③曬種:播種前7-10天,選晴天曬種 2-3天,達到皮乾燥。曬種可減輕病蟲害,提高發芽率,增強發芽勢。
④藥劑拌種防病蟲害
⑤做好發芽試驗。
3.適時播種,提高番種質量
①我省春小麥的適宜播種期一般在3月10日-25日。土壤化凍5厘米,即可頂凌播種。在溫度回升較晚的年份,要抓住溫度回升之頭,感到寒流到來之前搶種,最好不種4月麥。
②確定播種量。水澆地畝保苗不少於40-45萬株,旱地35萬株左右 ,每畝用種 20-22公斤左右。
③提高播種質量,保證合理密度。行距25-20厘米,播種深度 3-4厘米。鎬開溝要防止深淺不一開溝防止過深和保證行距;機播要保證一定的播幅,無論採用哪種開溝方式,都做到溝直,深、淺一至,撒籽均勻,覆土一至嚴實。播種後要及時鎮壓,力爭苗全、苗齊、苗壯。
4.科學施肥
整地未施肥的地塊,可在播種時施1000公斤優質農肥。口肥畝施二銨10-15公斤或含氮、磷、鉀及多種微量元素的複合肥25-30公斤。2葉1心追標氮 50-60公斤;孕穗期追標氮10-15公斤。孕穗至開花期間葉面噴肥,對延長葉片功能,促早熟,增粒重效果明顯。0.2-0.3%磷酸二鉀或1%的尿素。畝用50公斤肥液,噴1-3次。
5. 適時灌水
春小麥在乾旱地區,個別4、6月份乾旱的年份,有灌水條件的要灌好豐產水。一般需灌水4-5次。頭水早(2葉期),二水巧(拔節水)、三水、四水少不了(孕穗、灌漿水),麥黃葉要掌握好。
(1)2葉期灌水:2葉1心時小麥開始分化,需肥水急聚增多。結合追肥灌水,促進大穗,打下豐產基礎。
(2)拔節水:小麥拔節期是小花分化期,決定穗粒數多少。但是,如果小麥第一、二節間的伸長沒有固定,大水灌溉易造成基部節間過長,引起倒伏,因此,拔節水要巧灌。如植株健壯,土壤肥力充足,墒情較好,可不灌或少灌。必須灌水也要輕灌或適當推遲2-3天少灌。
(3)孕穗水:孕穗期是小麥雌雄蕊分化與形成期,及時灌水可使其發育健全,提 高結實率,增加穗粒數。
(4)灌漿水:可防止小麥上部葉片早枯,增強抗乾勢風的能力,增加籽粒的千粒重。
(5)麥黃水:小麥即將成熟,正值高溫季節,灌水可改善田間小氣候,增加土壤及空氣濕度,避免高溫逼熟
小麥抽穗以後,重心升高,抗倒能力減弱,灌水不當容易引起倒伏。因此,抽穗後的灌水要注意水量不可過大,大風天不要灌水。
6. 加強田間管理
(1)摟麥鬆土:麥苗長到2-4片葉時,橫摟鬆土1-2次,深2-2.5厘米。整地質量差、土塊多、土壤水分大的麥田不宜摟麥。
(2)壓青苗促分櫱:壓麥苗可提墒抗旱,促進生根、分櫱、蹲苗防倒等作用,當小麥長到2-3葉時,踩或壓青苗1-2次。但弱苗 、地濕土粘的地塊不能壓青苗。
(3)化學除草,防治病蟲害
(4)噴矮壯素:為了防止倒伏,對密度偏大或有徒長趨勢的麥田,或抗倒伏差的品種,要用120克矮壯素,加水50公斤噴霧。麥苗3-4片葉時,在分櫱末期、拔節始期噴施效果最好。
(5)排澇:小麥灌漿後到成熟期前,如遇雨水過多,田間積水要及時排掉,防止根系因缺氧過早枯死。
7. 適時收穫
小麥收穫的最佳時期為蠟熟期,此時,小麥籽粒的乾物質積累到最大值,加工麵粉的質量也最好。小麥蠟熟期,麥穗變黃,籽粒足漿,含水大約在16-18%左右。各地收麥多數偏晚,麥粒養分返秸,麥稈變軟,易倒伏落粒造成減產,影響小麥的質量。同時,麥收季節正值雨季,收麥應及時搶收,脫粒。清種麥田,還要爭取農時,搶種下茬

種植地區

適宜在河北省黑龍港流域冬麥區種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