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戰

谷戰

《谷戰》是中國古代兵書《百戰奇略》里記載的一篇兵法,旨在闡述山谷地帶作戰如何擇地安營布陣問題。它認為,凡是途 經山地而與敵交戰時,必須選擇地勢險要且有水草可資利用的谷地安營布陣,這樣對敵作戰 就能取得勝利。“絕山依谷”,是孫子提出的在山地條件下行軍作戰選擇地形應注意掌握的 原則。其意思是,部隊在山地作戰,必須沿著山谷行進,依傍谷地安營布陣。實際上,這在 古代戰爭中,是常被兵家所採用的作戰指導原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谷戰
  • 拼音:gǔ zhàn
  • 注音:ㄍㄨˇ ㄓㄢˋ
  • 條目:谷戰(谷戰)
漢典解釋,相關兵法作品,譯文,原文,注釋,

漢典解釋

1、拼音:gǔ zhàn
2、注音:ㄍㄨˇ ㄓㄢˋ
3、條目:谷戰(谷戰)
4、引證解釋:山谷中的戰鬥。《吳子·應變》:“ 武侯 問曰:‘左右高山,地甚狹迫,卒遇敵人,擊之不敢,去之不得,為之奈何?’ 起 對曰:‘此謂谷戰,雖眾不用。’”

相關兵法作品

譯文

大凡行軍跨越險峻山嶺地帶而安營布陣時,必須依託山澗谷地,一者可得水草之利,一 者可以憑險固守。這樣,對敵作戰就能取勝。誠如兵法所說:“部隊在山地行軍作戰,必須 沿著山谷行進,依託谷地設陣。” 東漢將領馬援出任隴西太守期間,居於武都境內的參狼羌與塞外的其它部族寇掠邊民, 殺害地方官吏。馬援親率部隊四千餘人進行反擊,抵達氏道縣境。當時,羌兵駐紮在山上, 馬援率軍占據山下有利地形,奪取了羌兵的水源草地,採取圍而不打的戰法,迫使羌兵陷於 窮困境地,其首領被迫率領數十萬戶羌人逃往塞外,而其它部族萬金人全部歸降馬援。羌兵 由於不懂得依託山谷安營布陣的好處,所以遭到了失敗。

原文

凡行軍越過山險而陣,必依附山谷,一則利水草,一則附險固,以戰則勝。法曰:“絕 山依谷。”①後漢②將馬援③為隴西太守,三降羌④與塞外諸種為寇,殺長吏。援將四千餘 人擊之,至氐道縣⑤。羌在山上,援軍據便地⑥,奪其水草,不與戰,羌遂窮困,豪帥數十 萬戶亡出塞外,諸種萬餘人悉降。羌不知依谷之利,而取敗焉。⑦

注釋

①絕山依谷:語出《孫子兵法·行軍篇》。意思是:沿著山地行進,依傍溪谷設陣。
絕,橫渡,穿越;依,依傍,憑藉。
②後漢:即東漢。
馬援:東漢名將。扶風茂陵(今陝西興平東北)人,字文淵。本戰國時期趙國名將趙奢後裔,其先世以奢封號“馬服君”而改趙姓為馬姓。王莽執政時期,曾任新城太尹(太守),莽敗,依附於割據隴西的隗囂,後歸劉秀。他在東漢朝廷任將二十二年,曾參加北擊匈奴、烏桓,西平隗囂、先零羌,南定交趾、武陵等戰爭,因功累官伏波將軍,封新息侯。
④三降羌:史載原作“參狼羌”,《百戰奇法》原作者因避諱宋太祖趙匡胤始祖嫌名(“玄朗”之“朗”),援引時而改“狼”為“降”。參,同“三”。參狼羌,即漢代時羌族的一種,主要分布於武都郡(今甘肅武都地區),故又稱武都羌。
⑤氏道縣:西漢置。故址在今甘肅禮縣西北。
便地:謂便利之地,亦即有利地形。
⑦本篇史例出自《後漢書·馬援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