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禪經

讀禪經

《讀禪經》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這是一首抒情詩。詩的前半部分寫他到禪院讀經,指責世人追逐的那些荒誕的事情,而不去了解佛經的真正含義。後半部寫雖他難以精熟於如何修養本性,但他認為佛家的精義與儒家之道有相通之處,並表達了他對禪院的清靜幽雅的流連。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讀禪經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體裁:七言律詩
  • 作者:白居易
  • 作品出處:《全唐詩》
作品原文,作品注釋,作品賞析,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讀禪經
須知諸相皆非相,若住無餘卻有餘①。
言下忘言一時了,夢中說夢兩重虛。
空花豈得兼求果②,陽焰如何更覓魚③。
攝動是禪禪是動,不禪不動即如如。

作品注釋

①無餘:無餘涅槃。有餘:有餘涅槃。
②空花:空中之花。病眼者見空中有花,但虛空原無花,只是眼病所見。譬喻妄心所計之諸相併無實體。
③陽焰:大乘十喻之一。陽光照射在曠野之上所產生的幻相,渴者見之以為是水。

作品賞析

金剛經》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又云:“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無餘涅槃也是不可住。若住於無餘,執著無餘,即見無餘相,自然不得究竟,落於有餘。故曰“若住無餘卻有餘”。究竟真理,言語道斷而不可言說,心行處滅而不可思議,所以“言下忘言”則一時頓悟。經雲“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人生即是一場大夢,而於此夢中大說“人生如夢”,就是“兩重虛”。凡夫所執種種,無非空花。空花只因病目起,並非實有,只是目愈則空花自無,於此不可執著求個空花滅處。譬喻修行,只是復眾生本有之如來智慧德相,並非更可得個什麼空花之果。即無所滅,亦無所得,陽焰覓魚,也是這個意思。禪與動,俱是空話,不可執著。以禪斥動,以動斥禪,或禪動相融,皆入執著中,難於如如相應。禪動具不執著,不執著亦不執著,自然是“不禪不動即如如”了。

作者簡介

白居易畫像白居易畫像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號香山。太原人,後家新鄭。唐貞元十六年擢進士,十九年授秘書省校書郎。元和二年召入翰林為學士,遷左拾遺。元和十年宰相武元衡遭暗殺,居易上奏請輯辦兇手,為權貴忌恨,貶為江州司馬。後歷任杭州刺史,太子少傅,刑部尚書等職。著有《長慶集》七十五卷,《六帖》三十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