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史記》長智慧

讀《史記》長智慧

《讀長智慧》作者站在現代人的立場上,結合現實社會生活,以現代觀念洞察歷史之玄機,引導大家以思考的態度去讀《史記》,從中領悟人生的處世哲理,傾聽來自歷史的聲音,汲取《史記》所給予我們的人生智慧!《經典智慧》選取了《史記》中最有代表性的人物與事件,再現千古帝王的爭雄局面,再現王侯鬥智鬥勇的偉大智慧型,再現哲人智士機敏氣魄與膽識韜略,再現強者在亂世中突起的雄才大略。帝王本紀、王侯世家、將相列傳、布衣遊俠,人物群像奔來眼底;國運興衰、王朝更替、命運浮沉湧上心頭,貫穿其中的則是智謀、心力、情感、品質等人性的潛規則。

基本介紹

  • 書名:讀《史記》長智慧
  •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 頁數:191頁
  • 開本:16
  • 定價:23.00
  • 作者:王宇
  • 出版日期:2008年10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213038440
  • 品牌:浙江人民出版社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內容簡介

《讀長智慧》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

圖書目錄

前言
上篇 遠古到西周
辦事拋開私情
百善之首,以孝為先
善惡分明,揚善懲惡
成功需要堅韌不拔
德服為上
浪子回頭金不換
打破傳統,大膽納賢
勸諫須把握時機
宴安鴆毒不可懷
一勤天下無難事
耐心等待,順其自然
丟棄誠信,國破人亡

中篇 春秋戰國
做人要進退有度
朋友貴在理解信任
既往不咎用人不疑
不畏強權,正直做人
做人要學會變通
欲抑先揚,巧妙攻心
忘恩負義終沒好報
做事先做人,正人先正己
以退為進,更勝一籌
投其所好,講究策略
能言善辯,不辱使命
防人之心不可無
不要過於看重名聲
果斷出擊獲戰機
謙虛做人
做人要懂韜光養晦
紀律乃事業成功的基礎
對下屬多~點關心
成功需要勤奮好學的精神
做事要有嚴謹的態度
不能輕信於人
以誠感人
嚴守紀律執法如山
用人要揚長避短
避實就虛,以逸待勞
堅守原則 淡泊名利
人外有人 天外有天
學會尊重別人
科學選人用人
人棄我取,成功法則
用迂迴戰術說服對方
賞罰分明,才能讓人折服
話要說到點上
誠心自有人才來
請將不如激將
巧用口才成大事
隔岸觀火,坐山觀虎鬥
人貴有先見之明
學會知足,不要因小失大
做人要有膽有識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做人坦蕩,不計名位
臨危不懼,機智周旋
寬容待人,顧全大局
沒有不可用的人
性格決定命運
抱薪救火,自取滅亡
紙上談兵難成功
學會以弱勝強
不慕富貴,注重節操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要提防小人

下篇 秦漢時期
以德報怨,化干戈為玉帛
敢於反對,善提建議
做人要有遠大的志向
破釜沉舟求事成
優柔寡斷,錯失良機
成大事要有敏銳的洞察力
能屈能伸,輕鬆做人
忍辱負重終成功
識人愛才,遠見卓識
置於死地而後生
忍一時之氣,成就大事
攻心為上
適時收斂鋒芒
輕敵冒進只會失敗
成功,“手段”不可缺
忠誠,為人之本
人貴有自知之明
不可貪小利
衝動是為人處世的大忌
智勇雙全,巧成大事
以最勇敢的方式面對
“方”是做人之本
成功需要選對時機
做人要學會以靜制動
借人之力,成己之事
心胸狹窄難成大事
幽默處世
不屈不撓,終達目的
做人需要勇氣

文摘

宴安鴆毒不可懷
帝紂資辨捷疾,聞見甚敏;材力過人,手格猛獸;知足以距諫,言足以飾非;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聲,以為皆出己之下。好酒淫樂,嬖於婦人。愛妲己,妲己之言是從。於是使師涓作新淫聲,北里之舞,靡靡之樂。厚賦稅以實鹿台之錢,而盈巨橋之粟。益收狗馬奇物,充仞宮室。益廣沙丘苑台,多取野獸蜚鳥置其中。慢於鬼神。大冣樂戲於沙丘.以酒為池,縣肉為林,使男女倮相逐其間,為長夜之飲。
百姓怨望而諸侯有畔者.於是紂乃重刑辟,有炮烙之法……
紂愈淫亂不止。微子數諫不聽,乃與太師、少師謀,遂去。比干日:“為人臣者,不得不以死爭。”乃強諫紂。紂怒日:“吾聞聖人心有七竅。”剖比干,觀其心。箕子懼,乃佯狂為奴。紂又囚之。殷之大師、少師乃持其祭樂器奔周。周武王於是遂率諸侯伐紂。紂亦發兵距之牧野。甲子日,紂兵敗。紂走,入登鹿台,衣其寶玉衣,赴火而死。
——《史記·殷本紀》
商紂王天資聰穎,口才好,反應敏捷,聽力視力敏銳;力量超人,能空手與野獸搏鬥。但他非常自負,總是向群臣誇耀自己,認為無人能超越自己。
商紂王貪圖享樂,荒淫無度,終日沉迷於女色之中,常常徹夜嗜酒尋歡。他尤其寵愛妲己,對妲己唯命是從,對大臣的話置若罔聞。為了討妲己的歡心,他命樂師涓作頹廢淫蕩的樂曲、粗鄙的舞蹈。為了使鹿台的錢財充實,使巨橋的糧食充足,收取苛捐雜稅,並廣收珍奇物品充塞宮廷,不斷擴建宮廷的園林樓台。
商紂王還讓人挖了許多大池子,然後用酒灌滿池子,可以供數千人狂飲不止;他還讓人把熟肉掛滿樹林,人們可隨便伸手摘取食用;為滿足自己的淫樂,商紂王讓成群的男男女女赤身露體在“酒池肉林”中追逐戲耍,徹夜狂歡。後人常用“酒池肉林”形容生活奢侈,縱慾無度。
面對商紂王的荒淫無度,百姓怨聲載道,大臣們也都責備甚至背叛他。於是商紂王加重刑罰。向他提出勸諫的親信臣僚都被施以重刑,輕者終身殘疾,重者全家喪命。商紂王還設定了名叫“炮烙”的酷刑,就是在銅柱上塗抹膏油,下面燃燒炭火,人赤足在銅柱上走過,那是一定要滑下去的,滑下去便跌到火炭上被燒死。
如此一來,再沒有大臣來勸諫了。於是,商紂王更加淫亂無度。微子多次勸諫.商紂王就是不聽。微子就與大師、少師商量,離開紂王。商紂王的叔父比干說:“做大臣的,如果不能冒死勸諫國君,那還算什麼忠臣!”於是,比干態度強硬地勸諫商紂。商紂大怒說:“你這樣做是想當聖人吧?我聽說聖人的心臟有七個孑L穴,我要看看你有沒有。”說罷下令剖開比干的胸膛.看他的心。
商紂王的殘暴激起了許多諸侯的反對。此時,地處商朝西邊的周國日益強盛.最後終於在牧野之戰中打敗商軍。戰敗的商紂王在鹿台穿上他的玉衣,自焚而死。
立國600多年的殷商帝國,就這樣被一個地方百里的諸侯國輕易給推翻了。智慧感悟
俗話說:“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從古到今,過分安逸的生活不知葬送了多少原本應該在人世間有所作為的生命。春秋時期,齊國名相管仲曾經進諫齊桓公說:“宴安鴆毒.不可懷也。”可見貪圖安逸比毒酒更害人,因為它會吞噬人們的意志。
古人云:“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在現實生活中,“驕奢淫逸”是一種精神腐蝕劑。它披著“時髦”的外衣,使人在不知不覺中發生質的蛻變,動搖理想信念。貪圖安逸享樂的人注定會玩物喪志、無所作為;貪圖安逸享樂的民族注定是沒落的、沒有活力和創造力的:貪圖安逸享樂的國家在國際競爭日趨激烈的形勢下勢必被淘汰、被拋棄。
一個追求成功的人,只有克制住自己的欲望,時刻保持進取之心,才能走向卓越。
一勤天下無難事
周后稷.名棄。其母有邰氏女,曰姜原。姜原為帝嚳元妃。姜原出野,見巨人跡,心忻然說.欲踐之,踐之而身動如孕者。居期而生子,以為不祥,棄之隘巷,馬牛過者皆辟不踐:徙置之林中,適會山林多人,遷之;而棄渠中冰上,飛鳥以其翼覆薦之。姜原以為神,遂收養長之。初欲棄之,因名日棄。
棄為兒時.屹如巨人之志。其遊戲,好種樹麻、菽,麻、菽美。及為成人,遂好耕農.相地之宜,宜谷者稼穡焉,民皆法則之。帝堯聞之,舉棄為農師,天下得其利,有功。帝舜日:‘‘棄,黎民始飢,爾后稷播時百穀。”封棄於邰,號日后稷,別姓姬氏。后稷之興,在陶唐、虞、夏之際,皆有令德。
——《史記·周本紀》
后稷是帝嚳的妃子姜原出外的時候,看見巨人的腳印跟著去踩而懷孕生下來的。
姜原認為這是一種不祥的預兆,所以不想要這個孩子,一度要捨棄他。但是她將孩子丟到窄路上,牲畜都躲著孩子走;想要扔到林子裡,林子裡人多;想把孩子放在冰上凍死,有飛鳥用翅膀為他蓋著、墊著。姜原認為這是神的旨意,於是留下了這個孩子,將他撫養長大。因為曾經想要丟棄他,所以就給這個孩子取名為棄。
棄自幼就有抱負,遊戲的時候喜歡栽麻種豆,麻和豆子都長得很好。長大以後,他更愛好農耕,教百姓乾農活,使周代先民脫離了那種逐水草而居的遊牧生活,進入了定居耕作的農業時代。棄懂得土壤的性能和莊稼的習性,百姓都向他學習。堯帝封棄為司稷之官,封賜他外祖父所在土地邰,封號后稷,別姓姬氏。后稷對當時社會進步作出了很大貢獻。
除了《史記》之外,古書《山海經》和《尚書》也記載了這個故事,說后稷從天上拿來百穀的種子播撒人間,結出豐碩的果實,繁榮了農業。
后稷死後。人們把他安葬在山水環繞的地方。那裡有三百里良田,五穀豐登。那裡有仙女彈琴,鸞鳳歌舞,百獸和睦相處,草木四季常青。后稷和他領導的先民,用智慧和勤勞創造了人間樂土。

序言

歷史不只是枯燥的史實和時間數字,更是人們生存的智慧庫,是人們可以獲得一生精神力量的不竭源泉。對歷史智慧的發掘、思考和提煉,不僅僅是文明的簡單傳承,更是現代人民生活的導航!以史為鑑,可以知興衰;以人為鑑,可以知得失……一部漫長的人類發展史,也是一部謀略的創造史和實踐史,無時無處不閃爍著歷史人物的機變策略。
西漢偉大的史學家、文學家司馬遷被殘酷地處以宮刑,他忍受了l3年的悲痛和屈辱,寫出了歷史巨著《史記》,流傳千古。這部著作整理和保存了從五帝傳說到西漢中葉3000多年的歷史資料,全面地再現了中華古國的治亂興亡、朝代更替、廟堂權術的原始形態。在這裡,你可以暢遊歷史長河,撫今追昔,與英雄一起看權力與人性的鬥爭、勇氣與智慧的較量。
僅僅一句“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是無法概括《史記》智慧的。文學的魅力不應該受時代、語言的束縛,而其表達方式,也不應該只有一種詮釋方法。
《經典智慧》選取了《史記》中最有代表性的人物與事件,再現千古帝王的爭雄局面,再現王侯鬥智鬥勇的偉大智慧型,再現哲人智士機敏氣魄與膽識韜略,再現強者在亂世中突起的雄才大略。帝王本紀、王侯世家、將相列傳、布衣遊俠,人物群像奔來眼底;國運興衰、王朝更替、命運浮沉湧上心頭,貫穿其中的則是智謀、心力、情感、品質等人性的潛規則。
本書作者站在現代人的立場上,結合現實社會生活,以現代觀念洞察歷史之玄機,引導大家以思考的態度去讀《史記》,從中領悟人生的處世哲理,傾聽來自歷史的聲音,汲取《史記》所給予我們的人生智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