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禁民不得挾弓弩對

臣聞古者作五兵,非以相害,以禁暴討邪也。安居則以制猛獸而備非常,有事則以設守衛而施行陣。及至周室衰微,上無明王,諸侯力政,強侵弱,眾暴寡,海內扌元敝,巧詐並生,是以知者陷愚,勇者威怯,苟以得勝為務,不顧義理。故機變械飾,所以相賊害之具不可勝數。於是秦兼天下,廢王道,立私議,滅《詩》《書》而守法令,去仁恩而任刑戮,墮名城,殺豪傑,銷甲兵,折鋒刃。其後,民以鋤梃相撻擊,犯法滋眾,盜賊不勝,至於赭衣塞路,群盜滿山,卒以亂亡。故聖王務教化而省禁防,知其不足恃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議禁民不得挾弓弩對
  • 類型:古文
  • 出處:《漢書·吾丘壽王傳》
  • 時期:漢

今陛下昭明德,建太平,舉俊材,興學官,三公有司,或由窮蒼巷起白屋,裂地而封,宇內日化,方外鄉風,然而盜賊猶有者,郡國二千石之罪,非挾弓弩之過也。《禮》曰男子生,桑弧蓬矢以舉之,明示有事也。孔子曰:「吾何執?執射乎?」大射之禮,自天子降及庶人,三代之道也。《詩》雲「大侯既抗,弓矢斯張,射夫既同,獻爾發功」,言貴中也。愚聞聖王合射以明教矣,未聞弓矢之為禁也。且所為禁者,為盜賊之以攻奪也。攻奪之罪死,然而不止者,大奸之於重誅固不避也。臣恐邪人挾之而吏不能止,良民以自備而抵法禁,是擅賊威而奪民救也。竊以為無益於禁奸,而廢先王之典,使學者不得習行其禮,大不便。(《漢書·吾丘壽王傳》:丞相公孫弘奏,言民不得挾弓弩,上下其議,壽王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