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意風

譯意風

會場或電影院使用的一種翻譯裝置。譯員在隔音室里把講演人或影片裡的對話隨時翻譯成各種語言,聽的人可以用座位上的耳機從中挑選自己懂得的語言·常在國際會議或多民族參加的會議上使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譯意風
  • 屬性:一種翻譯裝置
  • 用途:會議
  • 翻譯:人工
工作原理,發展歷史,

工作原理

譯意風是這樣工作的:影院的座椅背後安裝有一隻小小的方匣子,裡面有電線連線發音機。當觀眾把一張“譯意風券”交給招待時,他就會遞給你一副可以戴在頭上的聽筒,並把聽筒上的插頭插進方匣子,等“譯意風小姐”開始翻譯時,你耳中聽見的便不是莫名其妙的英語,而是她們清脆悅耳的國語了。1939年11月4日,“大光明”首次套用這套設備,試映華納・裴士德主演的好萊塢影片《江湖奇俠傳》,招待中外新聞界人士。平日十分挑剔的記者們意外地對這套譯意風設備一致唱起了讚歌,一位記者將此形容為“像是帶了一位到美國去鍍過金的伴侶,她親切地告訴你這不是硬譯,連對白都念給我聽,有時,還夾著趣味的語調”。
擔任翻譯的女士被影迷們親熱地稱之為“譯意風小姐”。當時招考“譯意風小姐”要求很嚴格,大致有這樣三個條件:具有良好的英文基礎,能完全明了影片中的對白;思路敏捷,口齒伶俐,說得一口標準流利的國語;嗓音悅耳清晰,聲調舒服動聽。應考的多為大學女生,在當時是驕傲的“白雪公主”,屬於很高的層次,而這份工作的待遇和條件也相當誘人。當時影院一般上午休息,下午起映三場,時間分別是二時半、五時半和九時一刻。譯意風小姐一般每天擔任一場電影的翻譯,工作兩小時,較諸其他職業婦女要遠為輕鬆,而工作環境則要優越得多,所獲報酬足以滿足一個大學工讀生的開支所需。1992年春,美國著名華裔演員盧燕女士回故鄉訪問演出,她曾於1946年在“大光明”擔任過“譯意風小姐”,故報紙刊出的通欄歡迎標題為:“當年的大光明譯意風小姐,今日的美國奧斯卡評審。”盧燕女士對記者津津有味地回憶起當年在“大光明”擔任影片翻譯的情形。當時她在上海交通大學念書,是工讀生,必須自己養活自己。盧燕業餘兼職的這份影院翻譯工作,不但解決了她的生活、讀書問題,而且大大開拓了她的藝術視野。“那個工作三天輪一班,是最開心的,放的影片先看一遍,然後就做同聲翻譯。我非常喜歡,還可以研究表演、鏡頭和剪輯。這是十分享受的工作。”

發展歷史

譯意風裝備之初要求較低,只是譯其大概,讓觀眾明了劇情而已,而譯意風小姐也是這么做的。但“二戰”以後,譯意風顯然有了提高,從最初的“譯其大概”,平淡表述,發展到了視劇情,分角色演繹人物的喜、怒、哀、樂,甚至講解片中特有的電影語言。1947年,一個譯意風小姐在雜誌上撰文,闡述自己對這份工作的理解:“譯意風是融電影、話劇、演講於一爐,集藝術之大成,極聲色之能事。在‘譯意風’中,我儘量地沉浸在每一個角色中,我不單是翻譯對白的意思,而且間接地用戲劇的口吻,使每一句話都說得如劇中人一樣的生動有力。聽眾雖聽不到劇中人聲音,但是我擔任他們中間的媒介。凡是劇中人的喜、怒、哀、樂,我都傳達給聽眾,避免聽眾眼睛注視著一幕幕緊張精彩的好戲,而耳中聽到的是毫不相稱的、平淡的、背書式的獨白。……如果有冗長的過程,或是沒有對白的‘蒙太奇’鏡頭等,也要加以說明。”這並非孤證,盧燕女士是這樣回憶自己當年的工作情形的:“我翻譯時儘可能融入角色中,有感情地說話。男的模仿男的說話,女的模仿女的說話,生氣是生氣,甜蜜是甜蜜,這好比是我一個人的獨角戲。慢慢地,觀眾對我的翻譯留下了較為深刻的印象,稱讚我翻譯得好,看電影時點名要看‘盧小姐’翻譯的那一場。”可見,譯意風小姐之間競爭很厲害,觀眾的水平也在提高,他們不再滿足於簡單地了解劇情,有了更高層次的希望,對譯意風小姐也有了更進一步的要求。
1939年大光明大戲院開始使用
上世紀20年代起,電影翻譯大多用字幕投影機投放中文字幕,直到1939年大光明大戲院開始使用譯意風。譯意風原名Earphone,初譯為“夷耳風”,最後才定名為“譯意風”。這套設備是美國的生產廠家專為上海最豪華的影院“大光明”特製的,故“大光明”當時曾自豪地宣稱:“大光明大戲院為全世界第一家採用‘譯意風’者。”並向觀眾廣而告之:“貴客購戲券時,即可索用‘譯意風’,只須出資一角,向售票間購特別票一張,……即能聽得解釋劇情之中國之語。”“大光明”當時為“譯意風”打造的廣告語是:“貢獻給愛看外國片而不懂外國語者;向來只看國產片而現在想看外國片者;欲求完全明了外國片劇情者。”
11月9日,譯意風正式對外套用,雖然要另付一角費用,但觀眾還是十分踴躍,成為當時“孤島”影壇的一件盛事。
40年代在上海普及
1942年初,上海的所有外片頭輪影院都已安裝了“譯意風”系統,觀看好萊塢影片已掃除了語言障礙。當然,這時太平洋戰爭已經爆發,日本軍隊已經進駐租界,一個多月後,好萊塢電影就在上海淪陷區遭到了日偽禁映,而且這一禁就是整整三年半。“二戰”勝利以後,從1945年年底開始,新的美國片源源而來,原先積壓下來的好萊塢舊片也被翻出來開映,譯意風重又紅火起來,除了原有的“大光明”、“大華”等一輪影院,幾家二輪影院也開始陸續裝備。
向上海以外擴展
1947年,譯意風的使用範圍已不僅僅局限於上海一地,開始迅速沿上海周邊地區擴展,杭州、蘇州、無錫等地的一流影院,也先後裝備了譯意風。如果不是當時局勢起了急劇變化,預計全國的各大城市都會很快出現譯意風的身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