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富英影記

《譚富英影記》內容簡介:京劇大師譚富英的嗓音清亮甜脆,吐字行腔不過分雕琢,不追求花哨,用氣充實,行腔一氣呵成,聽來情緒飽滿,痛快淋漓。因譚在幼年學過武生,故其在武功和身段動作上頗為靈巧、利索。例如他演出的《定軍山》一劇,不僅唱工驚人,他那穩練的靠功和刀花動作,乾淨利落,引人入勝。由於他在藝術上唱做兼能,文武具備,早在三十年代初即已享名,是繼馬連良之後,成就顯著,舞台生涯最長的“四大鬚生”之一。

基本介紹

  • 外文名:Tan Fuying shadow
  • 書名:譚富英影記
  • 出版社:河北教育出版社
  • 頁數:115頁
  • 開本:0開
  • 定價:18.00
  • 作者:和寶堂
  • 出版日期:2006年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43462907
內容簡介,文摘,序言,

內容簡介

《譚富英影記》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

文摘

坐科學戲
譚富英,原名豫升,後入“富連成”科班第三科學藝,排名“富”字,改名富英。生於光緒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10月15日,農曆丙午年是閏四月,農曆應是八月二十八日。
譚富英出生之日,正趕上其父譚小培在中和戲園日場演出大軸子《巴駱和》,扮演駱洪勛。按慣例他應該早在一個小時前就到戲園子後台扮戲候場了,戲園子的大管事指派催戲的“交通”到譚家也催過他幾次了,譚小培還是不肯出門。眼看著自己的妻子譚德氏就要分娩,他不知道生男生女,似乎是不甘心出家門的。譚德氏看著丈夫那關切的樣子,很感動,雖然她是個婦人,終歸也是梨園家庭出身,其父親是清末民初有名的小生德刑珺如,深知劇場演出對演員關係重大,是不能輕易誤場的,就說:“五爺,你放心走吧,女人生孩子,沒有你們男人的事情,你就放心扮戲去吧,真誤了場,可不是鬧著玩的。”
譚小培又看看手裡的懷表,實在不能再耽擱了,才戀戀不捨地趕場去了。當他扮好戲,正要上場的時候,家裡人氣喘吁吁地趕到後台,說:“五爺,祝賀您弄璋之喜。”譚小培一聽自己得了兒子,立即眉開眼笑。後台的同事知道譚小培盼子心切,也紛紛祝賀譚家喜降麒麟。小培一高興,那天的《巴駱和》演得格外精彩,觀眾好像也知道了譚五爺有了喜事,一個勁兒的喝彩。所以譚富英的出世,對譚家,尤其對譚五爺是一件大喜事。
傳到譚富英這一代,譚家已經是四代京劇世家,所以到他六七歲的時候,家裡就給他安排老師,教他練功學藝。給他開蒙的老師就是陳秀華。提起這位陳先生外界可能知之甚少,但是提起他的學生,均赫赫有名,例如王少樓、楊寶忠、孟小冬、貫大元、楊寶森、李少春、楊菊芬、劉宗楊以及打本子的名家范鈞宏等等都得到過他的教益,他不但會戲多,又有豐富的舞台經驗,而且教學有方。當然,他師從賈麗川,所學譚派藝術非常精道,也是他入主譚家西席的一個重要原因。後來譚富英娶宋繼亭的姐姐為妻,而宋繼亭的母親就是陳秀華的姐姐,他們走動得也就更近了。開始,陳先生每天到譚家教兩個小時的課,循序漸進,成果很顯著。不料,這梨園行一聽說老譚請陳秀華給他的孫子說戲了,就都想請陳秀華給自己的孩子說戲,一時間,陳秀華身價百倍,東家找,西家請,陳先生的學生越來越多,也就沒有時間到大外廊營來了,譚富英就只好到陳先生家中學習。經過一年多的時間,一共學了《黃金台》、《文昭關》和《魚腸劍》三齣戲。他的祖父譚鑫培看自己的孫子連唱帶比劃著名來了一遍《黃金台》的頭場,點點頭,撫摸著孫子的頭說:“好小子,是這裡事。”說完,就抽大煙去了。譚小培忙湊過去問:“老爺子,您看這么學行嗎?”老譚反問:“下一步怎么辦,總得上場吧,服裝道具都好辦,場面也好說,可是誰陪他唱,怎么搭班?”
P16-18

序言

譚元壽同志約我為乃翁譚富英京劇大師誕辰百年的紀念文集活動作序,叨在至交,欣然命筆。
富英同志幼承家傳,後又入富連成社接受科班的嚴格訓練,先學武生,後改鬚生,六年出科後,又得名師余叔岩的指點,技藝大進,初期搭班演出,以其扮相英俊,嗓音亮脆,而且文武兼備,受到南北觀眾的讚賞。1935年他自己組班,班名“扶椿”。1941年,他重新啟用祖父譚鑫培的社名“同慶”,很多名家與他合作,聲名大振。同慶社一直堅持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的前夕,與裘盛戎的班社合組為太平劇社,1952年轉為北京京劇二團,1956年改為民營公助的北京京劇團,後來馬連良、張君秋、趙燕俠陸續加入,才成為以馬、譚、張、裘為主演的強大陣容的國營劇團,這是後來北京京劇院的前身。20世紀50年代,富英同志演出了許多新戲如《漁夫恨》、《將相和》、《赤壁之戰》等,都受到毛主席、周總理及黨和國家其他領導人的觀看和鼓勵。
富英同志早在30年代,就是後“四大鬚生”之一,乃祖的《定軍山》片斷是中國電影的開始,而放映於1935年富英同志與雪艷琴合作拍攝的《四郎探母》影片,卻是第一部情節完整的聲情並茂的電影,彌補了乃祖當年科技條件之局限,也算是一段歷史佳話了。
我少年時代聽過富英現場的唱片,傾慕久矣。欣賞到他的表演藝術,卻是在1935年他和侯喜瑞在濟南進德會合演《黃金台》,他飾田單,侯飾伊立,名生名淨,珠聯璧合,觀眾連聲叫好。但我們相識卻在1949年北平解放後,他擁護中國共產黨,帶頭到戲劇、曲藝演員講習班聽課,我是授課者之一,這時我們才相識了,可謂一見如故。新中國成立後,田漢同志任主任,我任秘書長的中華全國戲曲改革委員會成立,聘請富英同志為委員之一。這時有一件趣事值得一提: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2日舉行慶祝晚會,周總理傳達毛主席指示:這個晚會全由戲曲改革幹部演出,所有專業演員都作觀眾評定,顯而易見這是一嚴峻的考核,非但沒有排練的時間,大家一點精神準備都沒有,大家急忙商量當晚演出的籌備工作和演出劇目,首先是田漢、梅蘭芳任演出人(即主持人),報幕劇目次序是:1.馬彥祥、孫劍秋的《武家坡》;2.阿甲、江新蓉的《打漁殺家》;3.李紫貴的《林沖夜奔》;4.景孤血的《連升店》。大軸是《群英會》,史若虛飾周瑜,王子揚飾曹操,孟繼文飾黃蓋,曹慕髡飾蔣乾,劉乃崇飾太史慈,李紫貴飾孔明,我飾魯肅。好像這都是題外語,其實不然,因為我演魯肅的全部行頭都是富英同志借用的,他還親自為我扮戲著裝,無微不至,一絲不苟。記得前台“有請魯大夫!”後台一搭架子,觀眾席上的老、中、青藝術家們就熱烈鼓掌,搭帘子出場一亮相就是“碰頭好”,我心裡才踏實下來,有了這些內行觀眾的熱情支持,才完成了這次演出任務。最後謝幕,周總理上台接見時對我說:“你的扮相很好,精神可嘉!”我說:“是譚富英給我扮的戲。”總理笑道:“怪不得,還真有點像譚富英!”這次考核從總體來說是及格了,富英同志不僅幫了我一個大忙,也以實際行動支持了整個的演出。3日中午,田漢、梅蘭芳同志和我在曲園宴請他,以表謝意。我談到總理的話,大家都很高興。
富英同志為人忠厚爽朗,誠信謙和,1959年為了國慶十周年獻禮,中國京劇院和北京京劇團聯合排演《赤壁之戰》時,我是改編者之一,並和富英同志同是導演團成員,我們合作得很好。那時李少春沒有他的名氣大,年齡也比他小,可是在導演團會議上分配角色時,他主動提出讓少春飾魯肅,他演劉備,兩人互相謙讓,最後決定兩位輪換演出。我並推薦中國京劇院的青年演員孫岳拜他為師。
少春比我小一歲。富英同志則長我一輪,我倆都屬馬。可惜他因病輟演太早,1977年他病重時,我曾代表文化部去他家探視慰問,他的精神還好,晤談之間,猶笑憶往事,並深切關心京劇的發展,不料幾天后就傳來噩耗!令人痛惜萬分!今逢他誕辰百年,謹作序並詠小詩,以寄懷思:
一世藝高且德馨,
承前啟後隨時新。
鬚生有幾不宗譚,
七代中興首賴君。

2006年7月23日於北京樂耕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