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熙(書法教育家)

謝熙(書法教育家)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謝熙(1896~1983)字,別號止園,祖居住番禺市橋鎮前鋒大街11號止園內。他是個書、畫、詩俱佳的通才,只是由於書藝成就最大,故詩、畫之名反被掩蓋罷了。謝氏年16歲在廣州教忠學堂讀書。其書法初拜時人蘇若潮、陳炳昌為師,喜習顏、歐字型,後精研漢隸,勤摹張遷碑;筆力勁健,無粗獷氣,青年時代已有書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謝熙
  • 別名:子祥
  • 出生日期:1896年
  • 逝世日期:1983年
人物生平,作品特色,人物成就,

人物生平

擅長隸書和畫梅花,曾與春睡畫院嶺南畫派創始人高劍父、高其峰、陳樹人及張純初等人組織“青游會”,以書畫自娛。25歲為時已為人所重,他的書藝氣勢磅礴,尤以榜書為人喜愛,如當時廣州西濠口嘉南堂五樓的“廣州精武體育會”以及“文緣館”、“佳棧”、“大同大酒家”,等等都是他的手筆。香港有“南華體育會”、“旅港番禺會所”、“青松安老院”、“岳王古廟”等,為城市增添不少文化風采。他的書畫作品曾多次參加國內外展覽。
從1927年始,他著手整理修訂石橋(市橋)鄉土文化《市橋謝氏詩鈔》,因日久溫漶,收集不全,更名《市橋謝氏詩存》,得詩408首,由陳樹人題名,於1932年成書。這是一本記錄從明嘉靖至清道光300多年市橋謝氏先祖的詩集,是番禺地區頗有研究價值的地方文獻。
為了廣交文友,他在抗日戰爭前慨然在家鄉市橋城門頭坊建造一間頗有規模的園舍,裝修別致,饒具風雅,取吉祥止止之義,自書其舍日“止園”,迄今仍存。止園落成不久,抗日戰爭烽火燃及廣州,故鄉相繼淪陷,他無奈避難香港,並以書法教學就任於港中同濟中學和九江中學,稍後旋歸廣州。
謝氏為人忠厚,淡泊名利,胸懷落落,他窮一生的光陰殫精竭慮,身體力行總結書法教學的經驗。此間,他先後出版了《止園論書》、 《廣書譜》兩書,並在大報上開設《書法講座》,或深入學校講課,通過各種途徑,普及書法知識,為社會培養書法人才。
1943年,他在廣州文明路開設“文緣館”,專門介紹廣州名家書畫,抗戰勝利前夕,遷往十八甫路。廣州書畫名流常集此切磋書畫技藝。這裡真是個“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的風雅之地。日寇投降後,他的書畫活動更頻繁。1948年他與廣州黃獨峰、黃啟、黃鼎萍、麥漢永、馮緗壁、張韻石、周一峰、趙崇正、黎葛民等於海角紅樓成立了《丹荔書畫社》,並在紅樓和中山圖書館舉辦書畫展覽及出版《丹荔書畫集》,各領風騷,名噪一時。
20世紀50年代,新中國建立後,他在廣州積極參與市文聯的籌建。1951年夏,他漫遊北京,拜謁書畫前輩齊白石、羅復堪兩位先生,覽遍故都文物古蹟;沿途參觀訪問,耳聞目睹全國農民翻身帶來的豐收喜悅,大受鼓舞,回來創作了《十足豐收》的國畫和書寫了“清除惡霸,保護人民”的對聯。
1952年,他旅居香港,仍以“文緣館”會聚文友,並在香港灣仔軒尼詩道289號三樓成立“謝熙書法研究院”授徒傳技,聲名鵲起,求書者眾,而他毋分小字、榜書,即使高寬1.3米的大字,也無須放大,片刻即成。對索書者,有求必應,從不高價取值。故他的書法於50年代中,便已遍布港九商市及文化單位。如惠康、永安,大元等公司,國際、嘉麗華酒樓、新鴻基地產、通亨銀行等招牌大字均為先生所書。
1956年前後,他10次在香港大會堂等地舉辦個人和師生書畫展覽,深得社會好評,多次應邀到香港大學、葛量洪師專學院、聖普羅堂、喇沙書院、電視台等講學。
謝熙一生致力於書畫藝術,服務於人民,桃李滿門,譽遍海內外;平日生活,尤為簡約,學養舉止深得港人敬仰,成為港中文化界的知名人士。1983年4月13日,謝先生以88歲高齡告別於九龍聖德勒撒醫院。

作品特色

謝熙尤以隸書最為人推崇,隸書方面保留了漢碑的莊重、雄厚、拙樸,還成功地揉合了晉人的“神韻瀟灑”,可謂集漢晉之長而去之短。在楷書方面,又氣清神秀,點劃有致,具南帖之溫雅而無“氣尚卑弱”之弊,可謂剛柔並濟,文質兼備,富於韻味而不失法度。

人物成就

謝熙在香港設立“謝熙書法研究院”廣招學員,到大學、電視台等講學,出版《書法淺言》、《謝熙書畫集》、《謝熙書品》、《謝熙楷書基本筆法》、《謝熙書格言聯軸彙輯》及法貼、字格等十數種書法教學工具書籍,備受社會推崇。直至當今,他的正楷字格,仍為香港某些學校選作寫字教材。他的生平及成就被編入《香港年鑑》(1983)香港人名辭典內,成為“嶺南名書法家”和“書法教育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