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持

謝持

謝持(1876—1939),四川富順人,1907年加入中國同盟會,策劃成都起義未果,逃往上海。1911年2月抵達重慶,籌劃武裝起義,11月2日重慶獨立,成立軍政府,任總務處長。1913年5月參與謀刺袁世凱,事泄被捕,經營救獲釋後避往日本。1914年加入中華革命黨。1917年護法軍政府成立,任孫中山大元帥府參議,代理秘書長。1924年中國國民黨一大召開,當選為中央監察委員。1925年11月與鄒魯等發起西山會議,公開反對聯共政策。1927年9月任中國國民黨中央特別委員會常委、國民政府委員。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後,為全國統一抗戰奔走,被選為中央監察委員和國府委員。1939年在成都病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謝持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四川富順
  • 出生日期:1876年
  • 逝世日期:1939年4月16日
  • 職業:政治家
  • 信仰:三民主義
出身貧寒,立志反清,辛亥功成,刺袁被捕,黨國元老,位高權重,西山反共,製造分裂,呼籲抗日,拯救民族,

出身貧寒,立志反清

謝持,1876年出生於富順縣城郊區東湖鄉,其家世代農耕,至謝持祖父謝榮先一代時,本房僅有薄田荒土20多畝。謝持出生之後不久,謝榮先為了貼補家用,在富順縣城河街開了一家葉子煙店,謝持則被過繼給二伯為養子。謝持的二伯家也是貧寒清苦的小販之戶,家境並不寬裕,然在謝持長到7歲時,仍被送去私塾讀書。1899年,24歲的謝持考中秀才。
謝持謝持
1900年,川南大旱,富順縣旱情尤烈。知縣玉啟卻不顧民眾死活,竟以祈雨為名請戲班唱連台大戲為其母祝壽,趁機斂財。謝持聽說後一時激於義憤,當即上書詰責玉啟,玉啟頓時勃然大怒,當即下令拘傳謝持到堂治罪。
謝持得訊後,連夜逃往宜賓,隨即再往瀘州。不久,他報考了瀘州經緯學堂重續學業,一面避禍一面就學於名儒趙熙門下。在經緯學堂,謝持結識了一大批思想進步的青年學子如吳玉章曹篤陶闓士等人,這些人以後都成為了同盟會反清起義的骨幹和他的戰友。在這些同學和進步教師的影響下,謝持思想上發生了很大變化,由於自己的切身感受,他漸漸萌發了反清革命意識。
謝持於經緯學堂畢業之後,隨恩師周少懷赴蓉就職。至到1905年,才受聘返縣創辦第二官立國小堂。不久,謝持因建議察看地方公益事業賬冊,開罪於縣中豪紳;他組織學生去四鄉巡迴演講,呼籲救國抵抗外侵,被誹為惹事生非;縣政當局因收警察捐激起民變搗毀了警察局,縣政當局也懷疑是全不知情的謝持煽動挑撥的結果,並欲將其拘拿治罪,最後經多方說項周旋,方免了牢獄之災。
1907年2月,熊克武黃復生謝奉琦等人奉孫中山先生之命回川發展中國同盟會組織,秘密籌備反清武裝起義之時,便由黃復生主盟,發展富順謝持、曹篤等人加入了中國同盟會。在中國同盟會會員中,32歲的謝持立場鮮明,老成持重有主見,閱歷較深,一入會便被任命為中國同盟會富順分部長。
謝持入會後,受領了“積極發展組織,秘密準備武裝起義”的任務。他和曹篤一起積極活動,很快便先後發展了塗哲,郭武勛、吳堅仲、廖秋華、彭劭農、楊子耘等人入會,發展壯大了富順縣的中國同盟會組織,為此後的武裝起義準備了一批骨幹。

辛亥功成,刺袁被捕

1907年秋開始,中國同盟會組織的川省四地武裝起義先後舉行,均因事機不密,事前被地方豪紳出賣流產或拉起隊伍開戰後迅速遭到清軍重兵圍剿而失敗。謝持等人隨即被通緝,只得離境逃往上海,中國同盟會四川支部亦不得已遷避上海蜀商公所。清廷上海當局根據密報,於1909年在滬展開搜捕。在此險境下,謝持便同原川省“實業團”部分成員逃往陝西,去鳳翔縣開辦牧場。
1910年,逃避清廷緝捕的謝持流落他鄉近三年之後,赴母喪回到了家鄉,稍事料理後,又前往重慶,以女子國小教員身份聯絡黨人,秘密發展會員。1911年5月10日,因清廷將川漢鐵路路權收歸國有,將川省鐵路民股資本1700多萬兩盡行沒收,激起民變,發生保路風潮,同盟會總部趁機派吳玉章回鄉主持大計,借鐵路風潮將保路鬥爭引向武裝反清鬥爭,將各地保路同志會改為保路同志軍,發動了聲勢浩大的民軍武裝起義。
在重慶的謝持,奉命和楊滄白張培爵朱之洪夏之時等黨人一起,負責重慶方面的民軍起義組織工作。由於四川總督趙爾豐下令槍殺請願民眾32人釀成震驚全國的“成都血案”,在重慶的謝持等黨人,趁機於11月22日發動起義,建立了蜀軍政府,張列五被推為都督,夏之時副之,謝持則出任總務處長。
此間,辛亥革命功成,孫中山先生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1911年12月2日,吳玉章赴重慶,主持軍事裁判會,重慶蜀軍政府與成都大漢軍政府合併為四川軍政府,至次年4月完成合併事宜,謝持為四川軍政府總務處副處長,稍後被任為軍政府參贊。
辛亥革命成功,袁世凱當上大總統後也假惺惺搞了個國民議會,然後用刺刀脅迫全國1993名議員投票贊成他恢復帝制,並派刺客暗殺了著名愛國民主人士宋教仁,一時在全國激起公憤。孫中山、蔡鍔等迅速發起討袁之戰。謝持此間以國會參議院議員身份,積極回響,同黃復生、宋教仁秘書周予覺等人密謀刺殺袁世凱,因謀事不周,致周予覺被捕叛變,供出所謂“血光團”暗殺活動成員,致謝持等多人先後被捕入獄。
袁世凱得悉抓獲了刺殺他的“亂黨骨幹”,欲將謝持等人處以極刑,遭到參議院以“擅捕議員”為名的嚴正抗議,加之謝持等人入獄後拒不吐實,一時無法落實“血光團”的謀殺證據,迫於壓力,袁世凱便耍了個花招,一邊答應放人一邊準備派人將這些人放出後再加以暗殺,然後又嫁禍於人。
謝持被放出監獄後,吳玉章以700元相贈路費,助謝持東渡日本遠避。謝持的這一經歷,為他在黨內中贏得了很高的聲譽。他遠逃日本後,又得到黨務部長陳英士的讚賞,認為他意志堅強,堪為黨內中堅,即將他推薦給孫中山,很快受到孫中山的重視,任其為革命黨總務部副部長兼四川省主盟人,以此標誌著謝持進入了革命黨中樞,由於孫中山先生對其極為信任並倚重,謝持在黨內的地位得以迅速提升。

黨國元老,位高權重

1916年6月6日,袁世凱在天怒人怨中病死於中南海居仁堂。謝持奉孫中山之命回國以參議員身份活動,不久又遇張勛復辟,孫中山先生髮動護法戰爭。謝持隨孫中山先生南下廣州,於1917年9月在廣州成立軍政府,孫中山出任大元帥,謝持被委任為大元帥府參議、代秘書長。次年,謝持又以法務部副部長代理主持部務,併兼代孫中山總裁事務,成為孫中山先生的重要助手之一。
謝持謝持
1919年,孫中山先生改組中華革命黨中國國民黨,進一步明確黨的性質和任務。由於謝持自1914年以來一直追隨孫中山先生左右,深得孫中山先生的信任與賞識,他將謝持任命為黨務部長,主持全黨日常黨務工作。謝持不負孫中山先生厚望,抓緊各省黨組織的改組整頓工作,迅速恢復、健全了黨的各級組織系統
1921年4月,廣東召開非常國會,孫中山就任廣東政府非常大總統,謝持改任秘書長,協助孫中山先生工作。次年6月,廣東省長、粵軍總司令陳炯明叛變,國民黨中央黨部遷避上海,孫中山先生令許崇智各部對叛軍發起反擊,經一年艱苦作戰,終將叛軍擊潰。孫中山先生重返廣州主持全局,臨行,他將謝持留在上海中央黨部,將孫文印信交付謝持,命其“凡黨中應總理簽名處決者,悉以委之”。孫中山抵達廣州後,又發電令稱:“委任謝慧生為全權代表,執行中國國民黨黨務事宜。總理孫文。”從此中可以看出,孫中山先生對謝持之信任,達到了委以全局之責的程度。
此間,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及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農民運動如火如荼,引起了孫中山先生的高度關注和反思,他經過思考後,決心改組中國國民黨,實行“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孫中山先生的政策在黨內高層提出後,立即受到謝持、張繼等人的強烈反對。
謝持(信豐中學林銳翻拍)謝持(信豐中學林銳翻拍)
孫中山先生“三大政策”的執行,使一批優秀的中共黨員進入中國國民黨內,在此後不久創辦的黃埔軍校,亦任用了一批中共黨員身份的教官,國共兩黨開始了第一次合作。然而對孫中山的這一政策,謝持、張繼、鄧澤如等一批身居中國國民黨高層的人物,一直持反對態度。國民黨“一大”後不久,謝持、張繼、鄧澤如甚至以中國國民黨中央監委身份,向中央提出《彈劾共產黨案》,又向中執委提交《致中央執行委員會書》,向孫中山施壓。由於孫中山先生在中國國民黨內的極大威望,謝持等人發起的反共浪潮被平息了下去。從此以後,孫中山先生便漸漸冷落謝持。

西山反共,製造分裂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先生因病逝世於北京。偉人辭世,中國國民黨內原本複雜的派系之爭更趨激烈,出現分裂危機。謝持、鄒魯林森等人加緊活動串連,在孫中山先生去世之後重提反共議案,開始了一系列的反共分裂活動。
1925年11月,謝持、張繼、林森、鄒魯等14名國民黨中執委、中監委、候補中執委在北京西山召開中國國民黨一屆四中全會,通過了《取消共產黨員的中國國民黨籍宣言》等一系列檔案文電,拋開廣州國民黨中央黨部,在上海另立中國國民黨中央黨部,全面背叛孫中山先生的遺教。在國民黨的這一重大歷史事件中,謝持是首要人物。
兩個月後,廣州的中國國民黨中央黨部召開了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大會決定繼續執行孫中山先生提出的“三大政策”,通過了譴責右派集團,將謝持、鄒魯等人永遠開除出黨,《彈劾西山會議決議案》等會議檔案。謝持、鄒魯等西山會議派亦隨即在上海召開了所謂中國國民黨“二大”與廣州中國國民黨中央黨部相抗,中國國民黨從此分為左、右兩派,並各自在全國各省市建立地方黨部,全黨出現大分裂。
中國國民黨內的這種分裂遠沒有結束,又一個人物出場了,那就是蔣介石。孫中山先生去世後,蔣介石在中國國民黨內擁兵自重,很快製造了“中山艦事件”,開始發出“清共”信號。謝持、鄒魯聞訊,給蔣發去了賀電。1927年,蔣介石、汪精衛先後公開反共。謝持此間被選為南京國民政府委員和國民黨中監委。
由於蔣介石在事實上已掌握全國黨政軍大權,實行獨裁統治,反蔣各派又於北京召開中央黨部擴大會議,謝持代表“西山會議”派到會,被選為國民黨中常委,反蔣各派同時聯合閻錫山組成北京國民政府,與蔣介石對著幹。但僅幾天之後,張學良擁蔣率兵入關,北京國民政府傾刻瓦解。謝持等人避禍於天津租界。謝持的這次北京之行,表明了他的反蔣立場,從此又與蔣關係交惡。
從1924年以來,謝持堅持反共立場,首次以“會議”級別製造了中國黨內的分裂,此後中國國民黨內各派係為了各自的利益甚或個人野心,另立山頭,造成全黨的大分裂。至1931年,謝持在中國國民黨內的影響力逐漸下降,幾至淡出。違背孫中山先生遺教,推翻“三大政策”,這不能不說是他的人生悲劇。

呼籲抗日,拯救民族

1931年,“九一八事變”發生,日軍大舉增兵中國。在國家面臨外侵,民族危亡的關鍵時刻,謝持拋開個人政見,以國家民族計,星夜從天津南下,呼籲黨內各派及行政各系,相互消除派別恩怨,至此國家民族危亡之時,團結一致,共同抗擊日寇侵略。
在謝持真情真心的奔走呼籲下,中國國民黨內的團結迅速增強,此舉受到了廣泛回響,個人亦受到黨內普遍尊敬。在此後召開的中國國民黨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上,謝持再次當選為中國國民黨中監委委員和國民政府委員。
蔣介石由於謝持參與北京反蔣各派會議,先後立黨立政,對他十分忌恨,意欲除之,但見謝持於抗戰事能不計前嫌,呼籲團結,一時間無話可說,雖對他仍存戒心,但卻不便對其下手。
從1931年年底起,謝持身患疾病,致半身不遂,只好於上海安心養病。人到晚年,心知來日無多,追及平生言行,自認一生愛國,由於歷史的原因,做了許多自相矛盾的事,此不過因人事時勢更迭而生,沒什麼過錯,但“西山會議”,則確與總理遺志相左,謝持對此亦多有自責。
蔣介石見謝持已患重病,再無力於政治作為,對其消除了疑忌,反過來對其以中國國民黨元老相敬。
1935年,國民黨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南京召開,謝持抱病到會。此間蔣介石雖已完全掌握黨政軍大權,但遇到一些省份各懷心機,搞省區地方自治,有的省區黨人甚至不來開會,使蔣介石頗感頭痛。謝持利用自己在川省的影響,說服西南政務委員會成員自行解散地方自治組織,服從南京中央政府領導,對西南各省黨人亦勸說消除政治隔閡,增強黨內團結,以全力對付日軍侵略。謝持於會前會中的表現,使蔣介石大為感動,在這次會上,謝持繼續當選為中國國民黨中監委和國民政府委員。
1937年,謝持由上海乘船回川養病,路經南京下關時,蔣介石親自登輪與謝持交談話別,言詞謙恭,以黨國領袖身份予謝持以殊遇。
謝持回鄉,遇抗戰全面爆發,他在重慶發表談話,力主對日以堅決抵抗,議和形同賣國,吾國必以傾國之力而戰,民族方有希望。不久,謝持遷居成都,身體每況愈下。1939年4月16日,謝持終因病情加重搶救無效辭世,終年65歲。
蔣介石聞報,以國民政府名義明令國葬,於成都外東岷江林場建墓園,國民黨元老鄒魯為之撰寫了《謝持墓表》。謝持家鄉自貢市,將市中心公園改名慧生公園(今彩燈公園)以紀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