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學錦

謝學錦

謝學錦(1923年5月21日-2017年2月24日),男,勘查地球化學家,中國勘查地球化學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地質調查局中國地質科學院物化探所名譽所長。

1941-1945年在浙江大學物理系、化學系學習。1946-1947年任重慶小龍坎動力油料廠技術員,1947-1948年重慶大學化學系畢業。1948-1950年任南京永利錏廠技術員,1950-1952年任南京礦產測勘處實驗室技術員。1952年調地質部參加地球化學探礦室的籌建工作,1954年任地球化學探礦研究室主任,1980--1984年任地質礦產部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勘查研究所副所長,1980年當選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現任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勘查研究所名譽所長。2017年2月24日逝世,享年94歲。

謝學錦早年參與發現了銅礦指示植物——海州香薷,與蘇聯學者各自獨立地同時發現了金屬礦床的原生暈分帶特徵。他提出並全面部署和系統指導了中國的區域化探全國掃面計畫,他的《區域化探》一書是執行該計畫的指南,使中國的地球化學填圖化探在若干方面處於世界領先地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謝學錦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上海市
  • 出生日期:1923年5月21日
  • 逝世日期:2017年2月24日
  • 職業:教學科研工作者
  • 畢業院校:浙江大學
  • 主要成就: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
  • 代表作品:《中國化探走向2000年》
  • 政治面貌:中國共產黨黨員
人物生平,主要成就,社會任職,個人生活,人物評價,

人物生平

1923年5月21日,謝學錦出生於北平,原籍上海市。
謝學錦謝學錦
1928-1933年,在北京師範大學第一附屬國小學習。
1934-1937年,在輔仁大學附屬中學(今北京市第13中學)學習。
1937-1941年,在上海滬江中學和雲南昭通中學學習。
1941-1945年,在浙江大學物理系學習。
1945-1946年,在重慶小龍坎動力油料廠工作。
1946-1947年,在重慶大學化學系學習。
1947-1949年,在南京永利硫酸錏廠工作,任技術員。
1950-1952年,在南京礦產測勘處化驗室工作,任技術員。
1952-1956年,在地質部化探室工作,任工程師。
1954-1956年,任地質部地球化學探礦研究室主任。
自傳自傳
1956-1980年,在地質部地球物理探礦研究所(1979年後更名為地質部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勘查研究所、中國地質科學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勘查研究所),任工程師。
1979-1988年,任中國地質學會理事。
198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1980-1988年,任中國地質學會勘查地球化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1980-1984年,任中國地質科學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勘查研究所副所長。
1983-1999年,任國際《地球化學勘查雜誌》(Journal of Geochemical Exploration)副主編。
1984年,任中國地質科學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勘查研究所名譽所長。
1984-2000年,任國際地質標準通訊區域編輯。
1988至今,任國際地科聯全球地球化學填圖工作組指導委員會委員、分析技術委員會主席。
1989-1994年,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地質對比計畫(IGCP)執行局委員。
1999年至今,任國際《地球化學——勘查·環境·分析》(Geochemistry Exploration·Environment·Analysis)雜誌編委、國際《地球化學勘查雜誌》(Journal of Geochemical Exploration)編委。
1928年謝學錦進入北京師範大學第一附屬國小,1934年考入輔仁大學附屬中學(今北京第13中學)。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北平淪陷後,父親憤然南下。翌年謝學錦隨母親和弟妹顛沛流離,經香港上海,取道越南,於1940年輾轉到了昆明,與時任資源委員會敘昆鐵路沿線探礦工程處總工程師的父親團聚,後又隨父遷雲南昭通。就是在這烽火連天的歲月里,先後在北平、上海(滬江中學)、昆明(天南中學)和昭通(昭通中學)完成了他的中學學業。1941年他考取內遷貴州的浙江大學物理系,兩年後轉入化學系,其間因參加學生運動被迫於1945年赴重慶小龍坎動力油料廠工作。次年進入重慶大學化學系並於1947年畢業,獲理學學士學位。隨即受聘於南京永利硫酸錏廠任技術員直到南京解放,其間積極參加了永利硫酸錏廠護廠及保護礦產測勘處設備和資料、反對遷台、迎接解放的革命鬥爭。
1950年,謝學錦進入解放後的南京礦產測勘處化驗室從事礦石分析工作。1951年他與徐邦梁一起赴安徽安慶月山進行了中國勘查地球化學的首次實驗,發現了著名的銅礦指示植物——海州香薷。1952年隨著地質部的成立,謝學錦調到北京,參與創建地質部地球化學探礦研究室,開拓中國的勘查地球化學事業。1956年他進入當年成立的地質部地球物理探礦研究所(1979年更名為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勘查研究所)任化探室主任。1957年被錯劃為“右派”,直到70年代末平反。50-60年代,謝學錦從事熱液礦床原生暈的研究,與前蘇聯學者同時各自獨立地發現了熱液礦床原生暈的分帶現象,並寫出了專著《地球化學岩石測量的理論基礎與工作方法》,可惜由於種種原因未能出版並在傳閱中散失。70年代,謝學錦著手籌劃全國的地球化學填圖。198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並擔任地質部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勘查研究所副所長,同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1984年起任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勘查研究所名譽所長。80-90年代,除了部署和指導區域化探全國掃面計畫外,謝學錦還著重進行了金礦的化探找礦研究,解決了金礦化探中的粒金效應等一系列國際上找金的關鍵問題,為中國金礦勘查中上千噸金礦的發現奠定了基礎。1993-1995年間由謝學錦主持的“環境地球化學監控網路與全國動態地球化學填圖”項目為全球地球化學填圖採樣提供了典範。依據區域化探全國掃面計畫獲得的大量數據和他所主持的國家攀登項目“找尋難識別及隱伏的大礦、富礦的新戰略、新方法、新技術基礎性研究”取得的重大突破,提出了地球化學塊體的新理論和“迅速掌握全局,逐步縮小靶區”的一整套礦產勘查新戰略。進入21世紀時,謝學錦已經年近80,他正指揮著人類歷史上的一項創舉和偉大工程:全國76種元素的地球化學填圖——了解化學元素周期表上76種元素在中國大陸表層的分布,為查清中國礦產資源和環境的監控與治理提供可靠的資料。

主要成就

勘查地球化學
勘查地球化學是地學中的一門年輕的邊緣分支學科,20世紀40年代興起於蘇聯和北歐國家,美國的首次實驗在1947年進行。謝學錦的父親謝家榮讀到了1949年發表在《Economic Geology》上的一篇勘查地球化學的文章後,向謝學錦指出,這是一門很有前途的學科,並派謝學錦前往安徽做地球化學調查。謝學錦與徐邦梁的安徽之行書寫了中國勘查地球化學的第一頁:在安慶月山他們發現了銅礦的指示植物——海州香薷。這一重大發現是中國勘查地球化學的起點和奠基石。海州香薷已被國際上公認為銅的有效通用指示植物。1952年地質部成立。謝學錦被從南京調到北京,參加化探室的籌建,開拓中國的勘查地球化學事業。
忍辱負重,堅持工作
1957年,謝學錦被錯劃為右派。在極為艱難的條件下,他忍辱負重,堅持工作。自1958年起他與邵躍合作開始了長達7年之久的熱液礦床原生暈研究。他親赴遼寧青城子鉛鋅礦,用化探方法發現了隱伏礦體,使一個快要枯竭的老礦山重新煥發了青春。大量的工作實踐獲得了豐碩的成果,最終使他們與蘇聯學者各自同時獨立地發現了熱液礦床原生暈的組分分帶特徵,提出了通用的分帶序列。這在當時是該領域內與蘇聯並列的世界領先水平。他們對原生暈形態、規模、內部結構的統一描述方法和術語在中國得到了廣泛的使用,找礦效果極為顯著。他於1964年寫成了《地球化學岩石測量的理論基礎與工作方法》,全面總結了原生暈的研究成果,堪稱熱液礦床原生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經典之作,有不少人傳閱過。非常可惜,由於種種原因,此書未能出版,且在傳閱過程中大部散失,實為中國地學界的一大憾事。僅其中一章《地球化學岩石測量的工作方法與解釋推斷方法》發表在物探所的內部刊物上,得以保存下來,成為中國20世紀60-70年代化探工作者必讀的文章和工作手冊。
中文著作
1、 謝學錦、徐邦梁,1953,銅礦指示礦物海州香薷,地質學報,32(4)360-368繭自縛
2、 謝學錦、邵躍,1965,地球化岩石測量的各種方法與解釋推斷方法,物化探研究報導,第5輯
3、 謝學錦,1977,當前區域化探若干問題的探討,物探與化探,2,1-10
4、 謝學錦,1979,區域化探全國掃面各種方法的討論,物探與化探,1,18-26
5、 謝學錦,1979,區域化探,地質出版社
6、 謝學錦、侯智慧,1987,金礦化探(一):金礦化探的現狀與研究方向,長春地質學院院報,7(4)361-372
7、 謝學錦、侯智慧、劉樹信,1987,團結溝地區砂金成因探討,地質與勘探,第10期
8、 謝學錦,(1987),2001,三十而立--為慶祝物化探所成立30周年而作,面向21世紀的套用地球化學文集--謝學錦院士從事地球化學研究50周年,地質出版社
9、 謝學錦,1988,金礦化探(二):特殊問題,不同做法,第四屆勘查地球化學學術討論會論文選編,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武漢
10、 謝學錦、王學求,1991,金礦化探:特殊問題,不同做法,第四屆勘查地球化學學術討論會論文選編,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武漢
11、 謝學錦,1992,中國化探發展的新戰略,物探與化探,16(2)
12、 謝學錦,1992,中國化探走向2000年,物探與化探,16(2)81-86
13、 謝學錦,1992,勘查地球化學的過去、現在和未來,物探與化探--10周年紀念專刊,20-31
14、 謝學錦、王學求、沈瑞平,1992,地球化學樣品中金顆粒分布與分析誤差關係的初步研究,地質地球化學,第5期
15、 謝學錦、王學求,1992,金礦化探(三):金的顆粒分布與取子樣誤差關係的研究,物探與化探,16(6)
16、 謝學錦、王學求,1994,金礦化探(四);金礦化探:特殊問題、不同做法,第四屆勘查地球化學學術討論會論文選編
17、 王學求、謝學錦、盧蔭庥,1995,地氣動態提取技術的研製及在尋找隱伏礦上的初步試驗,物探與化探,19(3)
18、 謝學錦,1995,新疆找礦的戰略問題,《新疆北部地區地球化學圖集》序言
19、 謝學錦,1995,用新觀念與新技術尋找巨型礦床,科學中國人,第5期
20、 王學求、謝學錦,1996,金礦化探(五):非傳統金礦化探的理論與方法技術研究,地質學報,70(1)84-95
21、 謝學錦,1996,勘查地球化學的現狀與未來展望,地質論評,42(4)346-355
22、 謝學錦,1997,論礦產勘查史--經驗找礦、科學勘查與信息勘查,地學研究,第29-30號,254-266
23、 謝學錦,1997,論礦產勘查的新戰略,物探與化探,21(6)402-410
24、 謝學錦,(1997),2001,勘查地球化學基礎研究基本情況,面向21世紀的套用地球化學文集--謝學錦院士從事地球化學研究50周年,地質出版社
25、 謝學錦,(1998),2001,我國基礎地球化學調查現狀與發展,面向21世紀的套用地球文集--謝學錦院士從事地球化學研究50周年,地質出版社
26、 謝學錦,1998,戰術性與戰略性的深穿地球化學方法,地學前緣,5(2),171-183
27、 謝學錦,1998,蛛絲馬跡探寶藏--勘查地球化學發展的里程碑,陳建禮主編《科學的豐碑--20世紀重大科技成就縱覽》、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491-495
28、 謝學錦、邵躍、王學求主編,1999,走向21世紀礦產勘查地球化學。地質出版社
29、 王學求、謝學錦,2000,金的勘查地球化學。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
30、 謝學錦,2001,進入21世紀的勘查地球化學, 中國地質,28(4)11-18
31、 謝學錦,2001,化學定時炸彈與可持續發展,面向21世紀的套用地球化學文集--謝學錦院士從事地球化學研究50周年,地質出版社
英文著作
1、 Xie Xuejing, Sun Huanzhen, Li Shanfang, 1981. Geochemical Exploration in China. J.Geochem, Explor., 15:489-506.
2、 Xie Xuejing (Editor):1981… Geochemical Exploration in China. Special issue, J. Geochem. Explor 15, Elsevier.
3、 Xie Xuejing and Zheng Kangle, 1983. Recent Advance in Geochemical Exploration in China. J.Geochem.Explor.,23:281-291.
4、 Yu Bochang and Xie Xuejing, 1984. Fuzzy Cluster Analysis in Geochemical Exploration. J. Geochem. Explor ., 23:281-291.
5、 Xiu Xuejing, Yan Mingcai, Li Liangzhong and Shen Huijun, 1985. Usable Values for Chinese Standard Reference Samples of Stream Sediments, Soils and Rocks: GSD9-12,GSS1-8 and GSR1-6. Geostandard Newsletter,V.IX,No.2,277-280.
6、 Xie Xuejing, Yan Mingcai, Li Liangzhong and Shen Huijun,1985.Usable Values for Chinese Standard Reference Samples of Stream Sediments, soils and Rocks: GSD9-12,GSS1-8 and GSR1-6,Geostandard Newsletter ,V.IX,No.2,277-280.
7、 Xie Xuejing, Wang Jiping and Zhu Baoguo,1987. Commparison of Geochmical Maps Generated by Laboratories Using Different Analytical Methods. J. Geochem. Explor., 29:440.
8、 Xie Xuejing, Sun Huanzhen and Ren Tianxiang, 1989. Regional Geochemistry-National Reconnaissance Project in China.
9、 Xie Xuejing and Yang Bingzhong, 1989. Application of Multiparametric Geochemical Methods in the Search for Oil in the Qinggang Region near Daqing Oil Field. J. Geochem. Explor., 33:202-213.
10、 Xie Xuejing, Yan Mingcai, Wang Chunshu, Li Liangzhong and Shen Huijun, 1989. Geochemical Standard Reference Sample GSD9-12, GSS1-8 and GSR1-6, Geostandard Newsletter, V.XIII, No.1,83-179
11、 Xie Xuejing, Shen Ruiping and Wang Xueqiu,1990.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of gold in geochemical samples. Explore, No.68.
12、 Xie Xuejing, 1990.Some Problems, Strategical and Tactical in International Geochemical Mapping. J. Geochem. Explor , 39:15-33.
13、 Xie Xuejing and Wang Xueqiu, 1990.Geochemical Exploration for Gold: A New Approach to an old Problem. J. Geochem,Explor. 40:25-48.
14、 Xie Xuejing and Ren Tianxiang, 1991.A Decade of Regional Geochemistry in China-the National Reconnaissance Project. Trans.IMM, 100:B57-B65.
15、 Xie Xuejing , 1991.Local and Regional Surface Geochemical Exploration for Oil and Gas .J.Geochem.Explor.,42:25-42.
16、 Xie Xuejing and Ren Tianxiang, 1993. National Geochemical Mapping and Environmental Geochemistry-progress in China. J.Geochem.Explor,49:15-34.
17、 Xie Xuejing and Yin Binchuan, 1993. Geochemical Patterns from Local to Global . J. Geochem.Explor.,47:109-129.
18、 Xie Xuejing, 1995. The Surficial Geochemical Expressions of Giant Ore deposits. In: C. J. Hodgson and A.H. Clark(Ed) giant ore Deposits II. 479-492. Queens University, Kingston.
19、 Xie Xuejing, 1995. Analytical Requirements in International Geochemical Mapping. Analyst, 120:1497-1504.
20、 Wang Xueqiu, Xie Xuejing and Ye Shengyong, 1995. Concepts for Geochemical Gold Exploration Based on the Abundance and Distribution of Ultrafine Gold. J. Geochem. Explor ., 55:93-101.
21、 Maurice, Y.T. and Xie Xuejing (Editors), 1995. Geochemical Exploration 1993. Special issue, J. Geochem. Explor., 55,Elsevier.
22、 Wang Xueqiu, Cheng Zhizhiong, Lu Yinxiu, Xu Li and Xie Xuejing, 1996. Nanoscale Metals in Earthgas and Mobile forms of Metals in Overburden in Wide-spaced Regional Exploration for Gaint Deposits in Overurden Terrain. J. Geochem.Explor.,58:63-72.
23、 Wang Xueqiu and Xie Xuejing, 1997. Unconventional Geochemical Exploration for Gold Deposits . Acta Geologica Sinica,9(3),317-329.
24、 Wang Xueqiu and Xie Xuejing, 1996. Use of NAMEG and MOMEO methods in the search for concealed deposits. In:SME'96,Phoenix, America.
25、 Wang Xueqiu, Liu Dawen, Cheng Zhizhong and Xie Xuejing,1997. Wide-sepaced geochemical mapping for gaint ore deposits in concealed terrains. In:Proc.30th Int'I Geol .Congr., Vol. 19, 127-140.
26、 Xie Xuejing and Cheng Hangxin, 1997. The Suitability of Floodplain Sediment as Global Sampling Medium: Evidence from China.J. Geochem. Explor., 58:51-62.
27、 Cheng Hangxin , Shen Xiachu, Yan Guangsheng , Gu Tiexin, lai Zhinmin and Xie Xuejing,1997. Wide-spaced Floodplain Sediment Sampling Covering the whole of China: Pilot Survey for International Geochemical Mapping. In:Xie Xuejing(Ed) Proceedings of the 30th International Geologic Congress:19,Geochemistry, 89-110.
28、 Xie Xuejing, Mu Xuzhan and Ren Tianxiang, 1997. Geochemical Mapping in China. J. Geochem, Explor., 60(1),99-113.
29、 Xie Xuejing(Ed),1997, Geochemistry. Proceedings of the 30th Internaional Geologic Congress, VSP, Utrecht, the Netherlands.
30、 Xie Xuejing , Wang Xueqiu, Xu Li, A.A. krememtsky and V.K.Kheffets, 1999. Orientation Study of Strategic Deep-Penetration Geochemical Methods in Central Kyzylkum Desert Terrain, Uzbekistan. J. Geochem. Explor., 66:135-143.
31、 Wang Xueqiu, Xie Xuejing, Cheng Zhizhong and Liu Dawen, 1999. Delineation of Regional Geochemical Anomalies Penetrating through Thick Cover in Concealed Terrain-A Case History from the Olympic Dam Deposit, Australia. J. Geochem. Explor., 66:85-98.
32、 Xie Xuejing, 1999. Empirical Prospecting, Scientific Exploration and Information Exploration. J. Geochem. Explor,67:97-108.
33、 Xie Xuejing , Cheng Hangxin, 2001. Global geochemical mapping and its implementation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 Applied Geochemistry.16.,1309-1321.

社會任職

謝學錦曾任中國地質學會理事、中國地質學會勘查地球化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國際地質對比計畫(IGCP)執行局委員(1989-1994),現任國際《地球化學勘查》雜誌副主編(1983-),國際地科聯全球地球化學填圖工作組指導委員會委員、分析技術委員會主席(1988-)、國際地質標準通訊區域編輯(1984-)和國際《地球化學勘查環境分析》雜誌編委(1999-)等職務。
謝學錦擔任或曾經擔任北京大學和長春地質學院兼職教授、中國地質學會勘查地球化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名譽主任委員、國際《地球化學勘查》雜誌副主編、國際地科聯全球地球化學填圖工作組指導委員會委員、分析技術委員會主席、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地質對比計畫執行局委員等職務。

個人生活

謝學錦的父親謝家榮是中國著名的礦床學大師、中國外知名的石油地質學家和經濟地質學家,母親吳鏡儂早年畢業於北京女子師範大學,擅長繪畫和音樂。家庭中濃厚的學術和藝術氛圍給了謝學錦一生以重大的影響。

人物評價

辛勤勞作,執著追求
謝學錦從事勘查地球化學研究工作50年如一日,在地學研究的這一新領域裡辛勤勞作,執著追求,矢志不渝。在平常的日子裡,他廢寢忘食,走錯家門;在受到不公正對待遇的日子裡,他不苟言笑,埋頭苦幹,既不盲從,更不迷信,堅持走自己的路;在荒涼的山谷中“勞動改造”燒鍋爐的日子裡,他覓得少有的時間和清靜,閱讀鑽研專業文獻,充實自己,鍥而不捨地追求與探索,形成了他獨具一格的思想與理論體系。謝學錦是科學研究領域的一位戰略家。他父親“be not lost in details”(不要迷失在細節中)的教誨更是深深地影響了謝學錦一生的學術活動。他從一開始就不滿足於化探作為一種輔助手段的現狀,不把眼光局限於單個的、局部的異常,而是著眼於更大的空間,著眼於全局。勞動創造世界。謝學錦正是用他一生的辛勤勞動,用戰略家的眼光和智慧,在勘查地球化學領域裡創造了一個嶄新的世界:使它從不為人重視的“皮膚科”變成了在資源勘查與環境監控中起著舉足輕重的戰略作用的科學。
對工作極端地認真負責
謝學錦對工作極端地認真負責,兢兢業業,並且以他父親為榜樣,總是把科學研究與發展國民經濟的實踐緊密地結合在一起。1998年4月13日,謝學錦在人民大會堂東門外被車撞飛,骨盆和雙腿粉碎性骨折,失血3000多毫升,生命垂危。但75歲的他與死神頑強抗爭,在大量輸血和手術,置入鋼板、鋼釘後,終於轉危為安。在他身體還不能動彈的時候,就開始躺在病床上打電話、看資料了。當他剛能在病床上靠坐時便讓人做了一張在病床上工作的專用小桌,開始工作,要求外出參加學術會議。同病房的澳大利亞人見了深受感動,稱他是一個“工作狂”。他1998年6月26日給國土資源部當時的部長周永康的信就是在那張病床上的專用小桌上寫成的。在這封信中,謝學錦寫道:“我認為原地質礦產部過去多年的基礎性研究大多是純理論研究。這些純理論研究對礦產勘查未能起多少關鍵性作用,能在國際科學前沿占一席之地的亦不多”,提出了“新的研究與大規模調查相結合”的“大科學”計畫,“使取得的科研成果在中國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中發揮更大作用”的建議。得到了部領導的高度重視並作了重要批示,被批轉下發到部屬各單位,在新一輪國土資源大調查中起了重要作用。
為勘查地球化學事業奉獻一生
謝學錦把他畢生的精力奉獻給了勘查地球化學事業,為祖國的礦產勘查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儘管取得了如此重大的成就,使中國化探處於公認的國際領先地位,但他卻無暇顧及請獎的事,而全身心地投入到日理萬機的工作中去。在處於逆境的時候,是他做工作,別人發表文章,而在處於順境的時候,他總是實事求是,從不願意在自己沒有做工作的文章中署上自己的名字。由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他和他的學生王學求合著的《金的勘查地球化學理論與方法·戰略與戰術》是他20餘年間從研究地球化學填圖的理論與方法到技術指導區域化探全國掃面計畫再到“找尋難識別及隱伏的大礦、富礦的新戰略、新方法、新技術基礎性研究”取得成就的重要總結。撰寫書稿時,恰逢他遭遇車禍,大量編寫工作落在了王學求身上。謝學錦在病床上對全部書稿進行了通審、補充和修改。待到書稿交付出版社時,他致函出版社說:“書稿已完成。但貴出版社因我在著者署名上將王學求的名字置於我名字之前而不願出版此書,聞之不勝遺憾”,研究工作中“我的一些同事與學生都做出了貢獻,最為突出的是王學求博士”,“我認為此書的寫作王學求作出了最大的貢獻,應實事求是將王學求的署名置於我名字之前。另外我已75歲,勘查地球化學未來的發展要依靠年輕有為、新崛起的科學家。他們取得的重大成就使我們看到了未來的希望,必須對他們的貢獻給予恰如其分的尊重與評價,決不能將之抹殺或掩蓋……因此我堅持將王學求署名置於我之前,出版社如能接受我的意見將對扶持年輕的傑出科學家,加速中國科學事業的發展作出榜樣與重大貢獻”。山東科技出版社的門麗雅同志為此在《光明日報》上著文《經營聖殿》說:“院士讓年輕作者署名在自己之前,這是何樣的高風亮節和人格魅力?!”
的確,無論是對事業的執著追求與矢志不渝,還是對工作的兢兢業業與極端負責,無論是對名利的淡泊與對祖國的忠誠,還是對年輕一代的扶持與鐘愛,謝學錦都堪稱是科學家的表率和科學工作者的楷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