謎之變奏曲

埃爾加(Elgar)《謎語變奏曲》(Enigma Variations, Op 36)是為了練習變奏曲而寫作,在創作過程中,埃爾加收穫豐碩,不只使自己晉升為成熟的作曲家,名聲也隨之而來。漢斯·李希特於1899年6月19日在倫敦指揮《謎語變奏曲》的首演,為當時這首全新的作品做了完美的歷史見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謎之變奏曲
  • 外文名:Enigma Variations, Op 36
  • 作曲者:埃爾加(Elgar)
  • 首演時間:1899年6月19日
簡介,作者簡介,

簡介

“謎”變奏曲是英國作曲家愛德華·埃爾加所寫。
埃爾加的變奏曲是他的代表作品。
“謎”的意思是指僅作為主題而言的一個專門名稱。在“謎”的節目單上, 作者這樣說:我不想道破這個謎,他那“隱晦的語言”必須聽之任之,別去多費猜測,而且我要告誡你們,各段變奏之間在結構上的聯繫往往是極不明顯的;並且,貫穿在這一整套變奏之中以及凌駕於整套變奏之上,另有一個更大的主題在‘進行’,但他並沒有被演奏出來。從這段話我們可以看出這部作品本身就是一個難解之謎, 它是模糊不清的,主題是隱藏的。
變奏曲由一個主要主題與十四段變奏組成,每一段變奏描繪作者的一個朋友。EMI唱片曾發行了由Adrianboult指揮的倫敦交響樂團演奏的這部作品,它有很強的交響性,多變的旋律宏大的氣勢,尤其是第九變奏“nimrod”,是那樣的寬廣抒情,音樂非常感人。這段變奏的開始是一段慢板由弦樂奏出,這是一段深沉寬廣的旋律, 它不斷的發展迴旋逐漸發展到整個樂隊的齊奏。就好像一個暮年的英雄在回憶他波瀾壯闊的一生,這段有著極強感染力的旋律是這部作品的核心
另外一個的版本,是索爾蒂指揮芝加哥交響樂團的演出,同名唱片我還有一張。通過聆聽對比,我覺得索爾蒂和芝加哥交響樂團的演繹比較注重整體的平衡, 不同變奏的處理都圍繞著作品的整體進行。而EMI的錄音版本,音樂細節的刻畫細膩生動,具有戲劇性。這一區別通過第九變奏很好的體現了出來。在錄音上,兩張唱片區別不大,DECCA的錄音透明度更好一些。相比之下,我還是更喜歡原來的版本。而對於片中的威儀堂堂進行曲, 索爾蒂的演繹速度稍慢,顯得更加莊嚴和神聖。而在EMI版中,速度更加均勻一些,在音樂中你好像看見一列列軍容整齊的士兵,邁著整齊的步伐從你眼前走過。據說美國西點軍校的畢業生們都是在這段音樂中進行畢業典禮的。

作者簡介

埃爾加1857年出生在英國伍斯特附近羅德西斯的一個樂器商家庭。 埃爾加幼時沒有受過正統的音樂教育, 他的許多音樂知識都來自他的父親。
他經常出入伍斯特大教堂, 並因此對教堂音樂和管風琴有了比較深刻的了解, 這一切都為他日後的音樂創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十五歲時埃爾加入中學學習,並代替父親在教堂演奏管風琴。這時他開始嘗試音樂創作。
離開學校後,埃爾加進律師事務所工作。1889年埃爾加結婚並定居倫敦。此後的13年裡埃爾加創作了大量的音樂作品, 其中有大合唱,,清唱劇,, 還有著名的變奏曲,進行曲,序曲,,合唱曲。1905年埃爾加任伯明罕大學的音樂教授。
1908年他創作了,這部作品很受歡迎, 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演出達九十場之多。1911年,埃爾加又寫出了和。
其中有很高的演奏難度。1920年,埃爾加的夫人去世,他受到了很大的打擊,創作因此陷入了低潮, 但他仍為管弦樂隊提供了一些根據巴赫,亨德爾,和蕭邦的作品改編曲。
1934年二月,埃爾加在伍斯特逝世。埃爾加是個富有個性的作曲家,埃爾加創作交響樂的才能,以及他把英國交響樂創作提高到一個新高度的業績,使它成為二十世紀復興英國音樂的先驅,並躋身於世界偉大的作曲家之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