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羅西斯克號航空母艦(諾沃羅西斯克號航空母艦)

新羅西斯克號航空母艦

諾沃羅西斯克號航空母艦一般指本詞條

新羅西斯克號航空母艦(俄文:Новороссийск,英文:Aircraft carrier Novorossiysk),是蘇聯海軍隸下的一艘航空母艦,是蘇聯1143型航空母艦的三號艦。

新羅西斯克號航空母艦是蘇聯發展的第二代航空母艦和第一級搭載固定翼艦載機的航母之一,除搭載有艦載機外,還裝備了具備反艦、防空、全方位反潛、強大火力打擊能力的艦載武器,單艦戰鬥力強大,對護航艦艇的依賴性較小,主要使命是執行編隊反潛和制空、防空任務,擔任編隊指揮艦,實施空中偵察和警戒,攻擊敵航母編隊和水面艦艇,並為其它水面艦艇和潛艇提供反艦飛彈超視攻擊、中繼制導或目標指示,支援兩棲作戰,實施垂直登入等。

新羅西斯克號航空母艦以俄羅斯南部的克拉斯諾達爾邊疆區一個港口城市新羅西斯克命名,於1975年9月30日在尼古拉耶夫造船廠開工建造,1978年12月24日下水,1982年8月14日服役,編入蘇聯海軍太平洋艦隊,蘇聯解體後,由俄羅斯繼承該艦,但由於經濟原因,1993年10月退役,1995年8月1日拋售,1996年被韓國買下之後拆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新羅西斯克號航空母艦
  • 英文名稱:Aircraft carrier Novorossiysk 
  • 前型/級1123型航空母艦和10200型航空母艦 
  • 次型/級1143.5型航空母艦 
  • 研製時間:1967年-1970年 
  • 服役時間:1982年8月14日 
  • 國家:蘇聯 
  • 退役時間:1993年10月 
  • 設計單位:涅夫斯基設計局(涅瓦設計局) 
  • 建造單位:尼古拉耶夫造船廠 
  • 服役情況:退役 
  • 艦型:輕型航空母艦 
  • 艦級1143型航空母艦 
  • 下水時間:1978年12月24日
發展沿革,研製背景,建造沿革,服役歷程,技術特點,設計特點,艦型結構,武器系統,艦電系統,性能數據,服役動態,總體評價,

發展沿革

研製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航空母艦的艦體結構發生重大變化,開始使用蒸汽彈射器和更長的起降跑道,以斜角甲板取代直角甲板,同時著陸跑道偏向甲板縱軸左側,並且航母的主尺寸和排水量大大增加,而當時只有美國有能力建造這樣的大型航母。而蘇聯由於赫魯雪夫的飛彈理念,對航空母艦的發展並不重視,僅注重於彈道飛彈潛艇飛彈巡洋艦的發展,僅僅在1967年建造有一級搭載直升機的1123型反潛巡洋艦(北約稱莫斯科級直升機母艦)。
莫斯科級直升機母艦莫斯科級直升機母艦
隨著蘇聯海軍的發展,其不斷組織艦艇編隊前出各大洋,海軍對遠洋區域防空的需求不斷增強。但是由於沒有裝備固定翼艦載機,僅憑編隊內艦艇自身裝備的防空飛彈無法為編隊提供區域防空,因此蘇聯迫切需要能夠搭載固定翼艦載機的大型戰艦。在古巴飛彈危機之後,美蘇簽訂部分禁止核試驗條約的情況下,蘇聯利用美國陷入越南戰爭的時機,開始了海軍的快速建設時期。在這個背景下,誕生出了1143型重型載機巡洋艦,限於蘇聯的海軍政策,蘇聯海軍把1143型的任務定位為“航空反潛巡洋艦”。

建造沿革

原始設計
1967年9月,涅夫斯基設計局受造船工業部的委託,完成了對在莫斯科級上部署和使用雅克-36飛機的可能性評估。最終,造船工業部同意了由航空工業部、空軍和海軍起草的關於在雅克-36飛機的基礎上研製雅克-36М(即後來的雅克-38戰鬥機)輕型艦載強擊機的政府決議草案。
1967年12月28日,蘇聯政府通過決議,委託國防部就研製輕型垂直起降艦載強擊機向航空工業部提出戰術技術要求,並就修改第三艘反潛巡洋艦的技術方案向造船工業部提出戰術技術課題,航空工業部承擔飛機的研製與建造工作,涅瓦設計局負責於1968年完成莫斯科級技術方案的修改工作。
1968年,1123型航空母艦總設計師А·В·馬林尼奇開始主持設計可搭載雅克-36М的第三艘該型航母。1968年2月,涅瓦設計局與克雷洛夫第一中央科學研究所以及國防部第一中央科學研究所聯合完成並提交了改進後反潛艦的若干初步設計方案。但在審查過程中,戈爾什科夫提出,該艦在具備搜潛、攻潛能力的同時,還應能對水面、地面目標實施航空突擊並參加登入作戰。為此做出如下修改:艦載機總數增加到20至22架,加裝短程反艦飛彈系統,增加8至10門30毫米艦炮,續航力增加一倍,改善艦員居住條件。由於在1123型艦技術方案的修改過程中無法滿足如此大量的補充要求,國防部和造船工業部向政府提交了研製新型戰艦的聯合報告。
方案確定
為了使生產廠按時做好建造第三艘反潛巡洋艦的準備工作,涅瓦設計局受造船工業部委託,共制定了九種方案,有三種方案的艦載機採用彈射起飛和攔阻降落方式,符合戰術技術課題要求的六種方案不同之處主要在於建築型式、武器配置、機械設備和結構防護規模。在九個方案中,第五、八、九方案由於更多的是具有宣傳色彩,因而其研究深度遜於其它六個方案。涅瓦設計局後來的研究還表明,第五、八、九方案的主尺寸和飛行甲板的尺寸與形狀無法保證如此數量的飛機的部署和安全、高效起降。涅瓦設計局在設計研究過程中還完成了32項個人研究以評估換裝更先進的武器的可能性。
SS-N-12反艦飛彈SS-N-12反艦飛彈
1968年9月2日,蘇聯政府通過決議,批准了國防部和造船工業部關於停止建造第三艘莫斯科級直升機母艦和1143型巡洋艦的建議,同時確定了1143型航空母艦的主要技術指標。艦載機為20至22架卡-25直升機和雅克-36М垂直起降飛機任意組合;艦載武備包括1套“旋風”反潛飛彈(即FRAS-1反潛飛彈,北約稱SUW-N-1),2座RBU/РБУ-6000反潛火箭發射裝置,2座533毫米魚雷發射系統,8套P/П-15М反艦飛彈系統,2套SA-N-3飛彈系統,2套“黃蜂”防空飛彈(即SA-N-8艦空飛彈),2座雙聯裝AK726型76.2毫米艦炮,8-10套AK630近防艦炮系統;標準排水量20000-25000噸,最大航速不低於27節,續航力7000-8000海里。決議要求蘇聯國防部在一個月內提出戰術技術課題,造船工業部在1968年完成草圖設計,由涅瓦設計局具體負責,1969年完成技術設計,確保尼古拉耶夫造船廠按時開工並於1973年交付。
1968年10月16日,海軍總司令部批准了1143型航空母艦的設計戰術技術課題,但以射程更遠的“單岩”反艦飛彈系統取代了P-15М 。1969年3-4月,代號為“矛隼/海東青(Кречет)”的1143型艦草圖設計通過造船工業部和海軍審議,並根據審議過程中收到的補充建議,對方案進行了修改,包括以威力更大的“玄武岩”反艦飛彈(即SS-N-12反艦飛彈,北約代號P-500“沙箱”)取代“單岩” ,將無線電通信系統集成化,排水量增加到28000噸,後來又增加到29000噸。涅瓦設計局在極短時間內拿出了修改後的1143型技術方案,並於1969年底提交審批。1970年4月30日,海軍和造船工業部批准了修改後的1143型航空母艦技術方案。
新羅西斯克號新羅西斯克號
建造過程
1970年7月21日,1143型首艦“基輔” 號在黑海尼古拉耶夫造船廠開工建造,1972年12月26日下水,1977年2月,正式移交蘇聯海軍,作為北方艦隊旗艦。1972年12月28/29日,黑海造船廠開始建造同級2號艦“明斯克”號,1975年9月25日/30日下水,1978年9月27日移交軍方後,被編入黑海艦隊第30反潛師服役。
新羅西斯克號新羅西斯克號
蘇聯原計畫不再建造1143型航母的後續艦,認為通過“基輔”號和“明斯克”號,已經掌握了如何建造真正的航母,因而一直在積極探討建造可以與美國大型航母相抗衡的戰艦。然而,1976年出任蘇聯國防部長的烏斯季諾夫非常重視發展垂直/短距起降飛機,為了給正在研製的超音速垂直起降戰鬥機雅克-141提供可靠的海上基地並通過提高艦載機性能加強區域防空實力,因而蘇聯政府於1977年2月單方面批准了建造兩艘1143M型(1143改進型)的計畫,分別命名為新羅西斯克號和“巴庫”號,原本計畫將3號艦命名“巴庫”號,但是為了紀念二戰期間的新羅西斯克保衛戰,因而先命名了新羅西斯克號,也是蘇聯為數不多的以擁有“英雄城市”稱號的新羅西斯克市命名的艦艇。
1975年6月24日,新羅西斯克號列入海軍艦艇名錄,1975年9月30日,在尼古拉耶夫造船廠開工,由於設計方面出現了一連串的變化,1978年12月24日(一說26日)才下水。

服役歷程

1981年9月,新羅西斯克號開始進行海試,1982年5月9日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紀念日參加了黑海艦隊的觀艦儀式,此後又進行了飛彈發射和艦載機起降試驗。1982年8月14日,蘇聯國家材料與設備供應委員會簽發了移交證書,8月15日升起艦旗。1982年11月24日,編入蘇聯太平洋艦隊。
新羅西斯克號新羅西斯克號
1991年蘇聯解體後,4艘1143型航空母艦均由俄羅斯接收,但是由於俄羅斯海軍缺乏軍費,無力承擔運行、維護費用。同時,由於建造4艘航母的尼古拉耶夫造船廠(是蘇聯時期唯一具有航空母艦建造能力的造船廠)位於已經獨立的烏克蘭境內,俄羅斯沒有能夠對1143型進行維護的基地。因此,俄羅斯政府決定提前退役航母。
1993年10月,新羅西斯克號退役,1995年8月1日宣布拋售。1995年底,“明斯克”號與新羅西斯克號以1300萬美元的價格被韓國大宇集團以廢鐵名義所買下,大宇集團購入的前提是必須把它們拆解成2平方米左右的鋼板並且不能用於軍事目的,其中新羅西斯克號於1996年1月18日正式交付後,被韓國大宇集團按當時契約拆解。

技術特點

設計特點

1143型航空母艦的設計與美國及西方國家的航空母艦截然不同,該艦雖然具有類似西方航母的艦島和斜角飛行甲板,但是該艦同時還安裝了非常強大的武器系統,裝備有標準的巡洋艦武裝,集火力與重武裝於一身,具備對艦、對潛、對空的全方位打擊火力。1143型航母與美國及西方的航母“拚命騰出空間停飛機”的設計理念不同,其甲板面積中僅60%作飛機起飛停放之用,對艦載機依賴性較小,即使不搭載艦載機,也能獨立完成反艦、防空、反潛作戰任務,這也是與美國、西方國家航空母艦相比最大的區別。1143型航母在動力系統上基本上沿用了58型巡洋艦和莫斯科級直升機母艦的設計,並進行了改進。
新羅西斯克號1986年新羅西斯克號1986年
新羅西斯克號在建造期間,設計方案仍在修改,最終於1978年5月才確定最終方案,同時將建造計畫命名為1143.3型。新羅西斯克號從外形上看雖然沒有大的改變,但艦內40%的結構及裝備均是重新設計的,最多可搭載28架雅克-38,其中4架和2架直升機均為露天停放,更換了聲吶,取消了魚雷發射管,更新了反潛指揮裝置及綜合航行系統,更換為新的SA-N-9防空飛彈和CADS-N-1彈炮系統,取消了SS-N-12反艦飛彈的預備彈庫,此外還擴大了尾鰭穩定器的翼面積,並改變了左舷艦首的舷側突出部的形狀,還裝備了新型的防空飛彈系統和電子戰系統。

艦型結構

新羅西斯克號航空母艦的艦體主體為鋼製結構縱向箱型梁船體結構。艦島共9層甲板,船體和艦島下部2層分別由厚度30毫米的AK-25型和厚度35毫米AK-27型高強度鋼製成,艦島第3層甲板以上由鋁鎂合金製成。艦島外板向內側傾斜安裝,傾角為10度,能夠降低軍艦被雷達探測時的信號特徵。這一技術是涅瓦設計局最先提出的,可以視作現代軍艦隱身外觀設計技術的先驅。此外,為降低噪聲,產生噪聲的設備被懸掛安裝;為增加隱身性,艦島還塗敷了電波吸收材料;飛行甲板上的起降區域還反覆塗抹了當時處於研製階段的新型耐熱塗料。
1143型航空母艦布局圖1143型航空母艦布局圖
新羅西斯克號航母的艦體設有18道橫向水密艙壁和2道縱向水密艙壁,分為6層甲板和2層平台。該艦的整個長度都有雙層底,艦體兩側還設有舷側隔艙,並於雙層底相連。艦上的重要艙室,如鍋爐倉、輪機艙、彈藥庫等都受到雙層底和舷側隔艙的保護。但是雙層底和舷側隔艙對於水中兵器,比如魚雷和水雷的防護能力很有限,實際上並沒有設定水下防護結構,其抗水下爆炸能力較差。

武器系統

防禦
新羅西斯克號航空母艦安裝了非常強大的武器系統,裝載有大量武器裝備,包括反艦飛彈、防空飛彈、反潛飛彈、艦炮、魚雷等。其裝備有4座雙聯裝SS-N-12反艦飛彈發射裝置,攜帶飛彈8枚;2座雙聯裝SA-N-3防空飛彈發射裝置,共96枚飛彈;計畫裝備SA-N-9防空飛彈(北約名稱,綽號“長手套”)垂直發射裝置,但由於研製進度滯後,導致最終未能換裝;8座AK630型30毫米近防艦炮,2座雙聯裝AK726型76.2毫米艦炮,2座12聯裝RBU-6000型反潛火箭發射裝置,1座雙聯裝FRAS-1反潛飛彈發射裝置,共16枚SS-N-14反潛飛彈。新羅西斯克號上取消了魚雷發射管,省出來的空間被用來當作海軍陸戰隊的居住區及改為機庫的一部分。
新羅西斯克號防禦武器新羅西斯克號防禦武器
艦載機
新羅西斯克號航空母艦雖然搭載了垂直起降飛機,但實際上載機量較低,共33架,無法像美國航母艦載機連隊那樣採用混成編制,只能根據任務需要來確定艦載機的編成,如果執行支援登入作戰任務,就搭載20架雅克-38和2架卡-25B(電子戰超視距引導型);如果執行反潛戰任務,就搭載20架卡-25A(反潛型)和2架卡-25B,這種專業化的艦載機編成,在瞬息萬變的現代化海戰中,缺乏靈活性。

  

艦電系統

新羅西斯克號航空母艦的雷達包括陷阱門制導雷達,頭燈C制導雷達,汽槍群制導雷達,梟鳴炮瞄雷達,低音帳蓬炮瞄雷達,十字劍制導雷達,頂帆對空搜尋雷達,頂舵對空/對海警戒雷達。“馬顎”聲吶。
新羅西斯克號電子系統包括電子戰綜合系統,自動通信綜合裝置,綜合戰鬥情報指揮系統,艦載機自動導航台,著艦導航裝置,新型自動艦載機戰鬥指揮台,艦機雷達情報交換台,反艦飛彈衛星導航裝置,衛星通信台。

性能數據

艦體參數
艦長
273.1米/274米
艦寬
47.2/51米
吃水線長
249.5米
吃水線寬
32.7米
吃水深度
21.6米(型深)
11.05米(最大)
排水量
30500-31900噸(標準)
41300-43200噸(滿載)
飛行甲板
長195米,寬20.7米
航速
32節(最高)
續航力
8000-13000海里/18節
艦員編制
1200(未搭載航空人員),1700
傳動
四軸雙舵
動力系統
4台TV-12-1蒸汽輪機
8台KVN-98/64增壓鍋爐,功率20萬馬力

服役動態

1982年11月24日,新羅西斯克號前往太平洋執行遠洋航海任務,突然的暴風使其觸礁,因此返回塞瓦斯托波爾基地進行維修。
1983年新羅西斯克號1983年新羅西斯克號
1983年5月,新羅西斯克號與其他兩艘戰艦前往北方艦隊的北莫爾斯克基地,途中對美第6艦隊展開了偵查、跟蹤,並實施了戰鬥訓練。到達後,參加了北方艦隊舉行的演習。
1983年10月,新羅西斯克號組成的艦隊從北莫爾斯克基地出發前往太平洋艦隊,途中先後訪問了安哥拉、衣索比亞、莫三比克及印度,於1984年2月抵達太平洋艦隊基地,總航程23258海里,艦載機飛行次數600次,其中120次採用了短距滑行起飛。
1984年,新羅西斯克號先後參加了“青矢”反潛演習及“永秋”綜合演習,演習中發現了1艘美國核潛艇,出動反潛直升機對其進行了長時間跟蹤監視。
1985年3月,蘇聯太平洋艦隊派出了以新羅西斯克號為核心的特混編隊進行遠洋航行。該編隊穿過日本海,從沖繩島南部轉而向東駛入太平洋。在此後的8天裡,新羅西斯克號模擬美國航空母艦對蘇聯發動攻擊。而太平洋艦隊則派出了一架圖-95偵察機引導20架圖-22M轟炸機對新羅西斯克號發動模擬飛彈攻擊。演習結果表明圖-22M轟炸機使用超音速反艦飛彈能夠有效打擊當時的美國航母戰鬥群。由於演習水域位於日本以東1000千米的海面,因而對美國和日本造成了極大的震動。
1984年新羅西斯克號1984年新羅西斯克號
1988年5月,新羅西斯克號率領一艘大型反潛艦和一艘驅逐艦訪問朝鮮,受到朝鮮方面的高規格接待。
1988年至1990年,新羅西斯克號在符拉迪奧斯托克船舶修理廠接受了整修,1991年轉為預備役,1993年1月,由於發生了火災事故,俄羅斯決定讓其退役。

總體評價

1143型航空母艦是蘇聯海上搜尋打擊群的核心之一,在大洋上與敵方航母艦隊進行較量之時,其承擔著重要的防空作戰任務,從艦隊防空在目標抗毀傷能力上看是一個典型的區域防空體系,由於艦隊由多個點目標組成,所以這屬於分散式區域防空體系。通常來說,對於這種防空體系實施多層區域防空結合點面防空,殲擊機負責最外層防空;中遠程防空飛彈等實施第二層防禦;在敵方目標進入投彈圈(即向防空體系所保衛的目標投放空襲武器的最大距離為半徑的圓)之前實施第三次打擊,並主要有近程防空飛彈和高炮承擔。針對敵方航母艦隊來襲的飛機,1143型航母上起飛的殲擊機主要負責衝散來襲的打擊機群,然後由艦載的區域防空飛彈對來襲的飛機以及可能的巡航飛彈威脅進行攔截,由此可見,其在蘇聯艦隊防空體系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總的來說,1143型航空母艦無愧於載機巡洋艦的稱呼,但是有愧於航母的稱呼,因此隨著對於軍事方面描述的越來越精確,也很少再使用航母來稱呼蘇聯類似這樣的大型載機艦。而對於當時的蘇聯來說,擁有這樣一種戰鬥力冠絕全球的巡洋艦,為他們的全球爭霸創造了良好的威懾載體。
新羅西斯克號1986年新羅西斯克號1986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