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模圖

諾模圖

諾模圖的種類很多,有共線圖和共點圖(也稱網路圖)等,通常說的諾模圖是指共線圖。共線圖的理論是由法國的奧卡涅於1884年首先提出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諾模圖
  • 外文名:nomograph
  • 套用領域:數理科學
  • 提出:奧卡涅
簡介,分類,計算,

簡介

根據一定的幾何條件(如三點共線),把一個數學方程的幾個變數之間的函式關係,畫成相應的用具有刻度的直線或曲線表示的計算圖表。是工程技術上常用的一種計算圖表。諾模圖使用方便,求解迅速,可以避免大量的重複計算,因此在機械設計中得到廣泛的套用。

分類

諾模圖的種類很多,有共線圖和共點圖(也稱網路圖)等,通常說的諾模圖是指共線圖,諾模圖使用方便,求解迅速,可以避免大量的重複計算,因此在機械設計中得到廣泛的套用。諾模圖的基本概念是圖尺、圖尺係數和圖尺方程。根據一定的幾何條件(如三點共線),把一個數學方程的幾個變數之間的函式關係,畫成相應的用具有刻度的直線或曲線表示的計算圖表。其中最常用的是由 3條平行直線圖尺組成的共線圖,其典型方程為f(u)+f(v)=f(w)。函式圖尺的刻度數字一般表示該變數的數值。

計算

共線圖是用 3個圖尺表示一個包含3個變數的方程。在這些圖尺上,凡是標值滿足該方程的3個刻度點都必須位於同一直線上(圖1、圖2)。其中最常用的是由 3條平行直線圖尺組成的共線圖,其典型方程為f(u)+f(v)=f(w)。使用共線圖時,如已知兩個變數,則過該兩變數的圖尺上相應的變數點作一直線,該直線與第三圖尺的交點就是所求第三變數的值。
諾模圖的基本概念是圖尺、圖尺係數和圖尺方程。
① 圖尺:具有刻度的直線或曲線,其上注有按大小順序排列的一組數字。圖尺一般按變數的函式值來刻度,故又稱函式圖尺。函式圖尺的刻度數字一般表示該變數的數值,例如圖2中的Z尺是按lgZ刻度的,但標註的卻是變數Z的數值。
諾模圖諾模圖
② 圖尺係數:表示函式值單位的長度,記作m。以L表示直線圖尺的長度,變數u的標值範圍從u1到u2,相應的函式值為f(u1)和f(u2),則圖尺係數為m=L/[|f(u2)-f(u1)|]。
③ 圖尺方程:圖尺上刻度所依據的方程式。若所畫的函式為f(u),刻度的原點為f(u)=0,從原點到任一刻度u所量得的距離為y,則圖尺方程為y=m·f(u)。因此圖 1中的三平行尺共線圖中三條圖尺的方程分別為
u圖尺  y1=m1f(u)
v圖尺  y2=m2f(v)
w圖尺 
諾模圖諾模圖
圖尺距離  a/b=m1/m2
例如,繪製計算斜齒輪當量齒數公式Z′=Z/cos3β的共線圖),式中Z 為實際齒數,β 為螺旋角。先將公式兩邊取對數,使它化為典型方程的形式,即   lgZ′=lgZ-3lgcosβ 。若常用齒數範圍 Z=10~150,常用螺旋角範圍β=0°~45°,得出圓化值Z′=10~400;取圖尺長度L=120毫米,則圖尺係數分別為  為刻度方便,取m1=100,m 2=250,得三條圖尺的方程為
Z 圖尺   y1=m11gZ=1001gZ
β圖尺 y2=m2(-3lgcosβ)=-750lgcosβ
Z′圖尺 
諾模圖諾模圖
a/b=m1/m2=100/250=2/5
諾模圖諾模圖
若選取a+b=105,則a=30,b=75。畫出共線圖(圖2)。
使用時,若已知Z=70,β=30,則通過這兩點作一直線,在與Z′圖尺的交點處讀得Z′=110。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