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卓人

諸葛經(1905—1978),字卓人,號臥龍山人,諸葛鎮前宅人,武侯四十代世孫。幼耽丹青,自言“六歲學棋,七歲畫蘭”。 因家境貧寒,升造無門,自購畫冊,臨摹不輟。 成家後為舉家生活計,客居淳安在藥鋪做了坐堂,後因女兒早逝,遂歸故里。於人物、山水、花鳥無不涉獵,尤擅水墨蘭竹。又工篆刻。 新中國成立後,他參加了“文協”,入藝術進修班,畫藝大進。所作題畫詩甚多,通俗自然,琅琅上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諸葛卓人
  • 別名:字卓人
  • 出生日期:1905
  • 逝世日期:1978
基本簡介,人物成就,

基本簡介

諸葛後裔中的寫蘭畫家
前不久,途經蘭谿市古城街巷口“集古齋裱畫社”,見社內有不少人駐足觀賞以水墨蘭竹為主題的七幅畫作。作畫者是蘭溪名噪一時的寫蘭畫家諸葛經。
據《蘭谿市文化志》載:諸葛經,字卓人,號臥龍山人,諸葛鎮前宅人,武侯四十代世孫。幼耽丹青,自言“六歲學棋,七歲畫蘭”。於人物、山水、花鳥無不涉獵,尤擅水墨蘭竹。早年作品曾在香港等地展銷,名重一時,晚年所作在市內展出後,求者日多。所作題畫詩甚多,通俗自然,琅琅上口。又工篆刻。近讀卓人的畫作、詩稿、手記,並與圈內人士敘談,對其有了較多的了解。
卓人如東北大漢,光頭方臉,高大魁梧(1.82米),識外功,一指能勾起大桶水,且不費吹灰之力,性靈敏,卻內向而講話木訥。與朋友談及他的字畫,曰國家三年困難時期,他的蘭竹畫已有口碑。
卓人生於清光緒庚子年(1905),歷經三朝,卒於1978年。幼時家境貧寒,升造無門,自購畫冊,臨摹不輟;成家後為舉家生活計,離鄉背井,客居淳安在藥鋪做了坐堂,後因女兒柳英年早逝,遂歸故里,號其室為“思柳軒”,常把主要精力放在研究臨池蘭花上。新中國成立後,他參加了“文協”,進過藝術進修班,認識了童子風、吳文質、夏家丞等著名畫家,過從甚密;切磋藝理,觀摩畫作,由是畫藝大進,實現了人生和精神境界的一次大飛躍。
有一次,他徒步去壽昌給一個山民治病,在石崖水澗邊覓得一棵素心蘭。他立即從醫包中取出冊頁筆墨,對蘭寫生,一筆一畫,隨緣心發,栩栩如生地表現在紙幅上,跋詩為“生長懸崖上,何愁蒺藜傷。無風自瀟灑,不雨亦瘋狂”。自此,那種牽動人之心魄的神遊,令他老是揮之不去。為此,他自刻一方章“青山是我外婆家”。由此可見,他對大自然的熱愛。
他曾寫過“我愛蘭蔭,更愛蘭花”的書作,表達了他對以蘭花命名的蘭江蘭溪的深厚感情。他的足跡踏遍蘭溪的山山水水,旨在探究如何走出蘭花構圖雷同之困境。他善於抓住物態的特色和精神,用心靈的畫筆為蘭花寫照傳神。他的畫稿手記有言:“我們畫蘭花,旨在畫花後面的東西。”或希望、或光明、或力量,總之是人間美好事物的象徵。他待人誠懇,有人請其畫蘭題字,他總是安排時間,盡其所能,從不拒絕;寒暑假,時有中學生慕名上門學畫,他認真授課,從不取酬;建德的美術老師登門求畫,被家人拒之門外,他卻說:“他來一次不容易,讓他空手回去能忍心嗎?”遂從櫃中取出一立軸相贈。
諸葛卓人書畫生涯中出過多幅精品。現介紹兩幅,一幅為其女婿新安江畫家章醉石收藏的《錦灰堆》(見右圖 ,此圖反映了“文革”期間破四舊,獨尊毛澤東書法的情景。另一幅是他送展的作品,參加過1973年由縣文化館主辦的“蘭溪縣國畫展覽”。他為了說明此畫是力作,自刻方章云:“千金不賣,一文不值”,其含義是此畫識者是寶,不識者是草。時值“文革”多事之秋,卻被望文生義者戴上了“做夢發財”的帽子,牛頭不對馬嘴,豈不是滑天下之大稽!

人物成就

卓人先生雖已去世二十多年,但他的人品藝品猶如那蘭蔭山幽蘭,至今在美麗蘭城散發著芳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