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的人生智慧

論語的人生智慧

《〈論語〉的人生智慧》對孔子思想研究自成一家之言,作者趙家治注意從多層次、多角度挖掘《論語》豐富的人文資源,注重把握時代特點,古為今用,立意和寫法都有所創新,用豐富的材料向我們展示了兩千多年前一個本色的孔子、真實的孔子。《〈論語〉的人生智慧》讀者對象明確、名言選擇準確、語義明白易懂、解讀深入淺出,作者緊密結合現實,對“做人”“人生”“學習”“從政”“孝順”“交友”等問題,分門別類地選擇相關的孔子及其弟子的名言名句,加以解析議論,闡發奧義,深入淺出。

基本介紹

  • 書名:論語的人生智慧
  • 出版社:吉林文史出版社
  • 頁數:225頁
  • ISBN:9787547204450
  • 作者:趙家治
  • 出版日期:2011年2月1日
  • 開本:16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論語》一書記載著孔子及若干弟子的言語行事,是一部典籍文獻。宋朝以來,就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說,兩千多年經久不衰。
《〈論語〉的人生智慧》是吉林省政協原副主席趙家治同志在65歲時,用三年多時間精讀《論語》的心得感悟,由53篇結集而成。從全書看,作者一方面參閱《左傳》《易經》《史記》等典籍,一方面吸取古今名人名家解讀《論語》的思想精華,思維綿密,語言簡潔,分析中肯,確是一部學習《論語》的好讀本。

作者簡介

趙家治,吉林省政協原副主席,吉林省作家協會會員。中國統一戰線理論研究會顧問、吉林省孔子學會名譽會長。曾任吉林煤炭工業局局長、通化市委書記、吉林市委書記、省委統戰部部長、吉林省政協副主席、吉林工業大學兼職教授。代表著作《踏著改革的節拍耕耘》、《肝膽照千秋》、《畫鄉魂》(合著)。近年來,在省以上報刊發表“感悟《論語》”53篇,隨筆、散文六十多篇。

圖書目錄

孔子與儒學
“學而時習之”言微旨遠
多聞闕疑與存而不論
孔子一貫主張厚施而薄斂於民
關於孔子“一以貫之”的命題
孔子教你招商
孔子的富裕觀
孔子的苦樂觀
節用而愛人是孔子的重要思想
孔子的德治之學
孔子的修己之道
孔子論言與行
孔子的人生箴言
孔子的仁學
孔子的好學思想
孔子論中庸
孔子論詩
孔子論君子
有教無類與因材施教
尊五美屏四惡的啟示
孔子論孝道
孔子的交友之道
孔子的立志學
孔子論誠信
孔子的禮學
孔子論舉賢才
孔子的知識論
孔子的義利觀
孔子的經濟思想
孔子論天命
孔子倡導雅言
孔子的政治思想
孔子的生態觀
孔子的教育思想
孔子的教學方法
孔門弟子中的德行典範
孔門弟子中的言語賢才
孔門弟子中的政事人才
孔門弟子中的文學儒生
孔子評弟子個性差異
孔子評點古人
孔子品評時人
弟子心目中的孔子
孔子的和諧思想
孔子是我國最早的旅行家
孔子知曉肅慎文化
孔子的價值觀
孔子的美學思想
孔子的人學思想
孔子銅像給美國文化帶來什麼
《論語》中的辯證思想
學習《論語》古為今用
《論語》中的孔子光照千秋
後記

文摘

“學而時習之”言微旨遠
“學而時習之”是《論語》開篇首句,雖然只有五個字,但揭示了知
、行的關係,
反映了孔子認識論的主導思想,言辭精妙,意義深邃。
“學而知之”是孔子認識論中的主要方面,在《論語》中“學”字出
現了64次。孔
子說自己“吾十有五而志於學”,十五歲就有志於學問。他在《述而》篇
中說:“我非
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孔子在認識論上尚未摒棄“生而知
之”的先驗論
觀點,但這裡明確表述了我不是生來就有知識的人,愛好古代文化,是勤
奮好學得
來的。孔子在《述而》篇中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
,其不善者而
改之。”他說三個人同行,其中定有為我師的人,選擇好的而學習,看到
不好的而改
正過來。孔子不僅向書本學,還向別人學,生活中隨處都有老師。《子張
》篇記述了衛
公孫朝問子貢,孔子的學問從哪裡學來的。子貢說周文王、武王之道,並
未失傳,散在
人間,賢能的人抓住大節,不賢能的人抓住末節。沒有地方沒有文武王之
道。“夫子
焉不學?而亦何常師之有?”我的老師何處不學,為什麼要有一定的老師
來專門傳授
呢?這兩段話是孔子隨處學習的最好印證。《陽貨》篇記述了不愛學問的
六種弊端,
“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盪;好信不好學,其蔽也
賦;好直不
好學,其蔽也絞;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好剛不好學,其蔽也狂”。這
里指出,喜好
仁德不愛學問,其弊端是愚昧;喜好聰明卻不愛學問,其弊端就是放蕩;
喜好誠信而
不愛好學問,其弊端是被人利用而害了自己;喜好直率而不愛學問,其弊
端就會說話
尖刻傷人;喜好勇敢卻不愛學問,其弊端是闖禍搗亂;喜好剛強不好學問
,其弊端就
是輕妄。孔子列出“仁”、“信”、“直”、“勇”、“剛”六個字,闡
述了學和德的關係。學
是基礎,是前提,只有學才能克服盲目性,增強自覺性。
孔子重視“多聞”、“多見”,細加觀察。《為政》篇中孔子說:“
多聞闕疑,慎言
其餘,則寡尤;多見闕殆,慎行其餘,則寡悔。”主張多聽、多看,有懷
疑的地方加以保
留,其餘足以自信的部分,謹慎地說出來,謹慎地實行。《述而》篇記述
孔子:“默而
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強調把所見所聞默默地記心中,努力學習
而不厭倦,教
導別人不疲倦。孔子重視聞見,認為知識來源於聞見的感性認識,但不可
輕信以為
真,還必須細心觀察。《衛靈公》篇孔子說:“眾惡之,必察焉;眾好之
,必察焉。”告
訴人們,大家厭惡的人,一定要去考察;大家喜歡的人,也一定要去考察
。《為政》篇
中孔子說:“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考察他與誰
交的朋友;觀
察他為達到目的所採用的方式方法;了解他的心情,安於什麼,不安於什
么。那個人
怎么能隱藏得住呢。孔子通過“視”、“觀”、“察”三步遞進的程式全
面地去了解一個
人。
《為政》篇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在他看來,
唯讀書,而不
去思考,就會受騙;只是空想,卻不讀書,就會疑惑,缺乏信心。強調學
習要與思考相
結合,從而使學習觀察上升到理性認識階段。《季氏》篇孔子說:“君子
有九思:視思
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
思義。”他說君
子有九種考慮:看的時候,思考看明白了沒有。聽的時候,思考聽清楚了
沒有。臉上的
顏色,考慮是否溫和。容貌態度,考慮是否謹恭。說的言語,考慮是否忠
誠老實。對
待工作,考慮是否嚴肅認真。遇到問題,考慮怎樣向人請教。要發怒了,
考慮有什麼後
患。看見可得的,考慮是否得利忘義。孔子主張學思結合,得到理性認識
,形成君子的
行為規範,如果人人都能學思結合,修成君子之德,天下人際關係就會和
諧。
孔子十分重視道德實踐,強調“習”與“行”。“學而時習之”不同
於孔子說的
“溫故而知新”,這裡的“習”字在古文中不僅有複習之意,還有實習、
訓練之意。
《里仁》篇講了很多行的重要。孔子說:“君子之於天下也,無道也,無
莫也,義之與
比。”他指出,君子對天下的事情,沒規定要怎樣乾,也沒規定不要怎么
乾,只要怎樣
乾合理恰當,就怎么乾。強調行的重要性,乾出真知灼見,似乎為我們改
革開放中大
膽試、大膽闖,提供了思想源泉。孔子還說:“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之不
逮也。”又說:
“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強調,古人言語不輕出口,就怕自己行動趕
不上;君子言
語要謹慎,工作要勤勞敏捷。孔子還把“行”作為判別是非的標準。《憲
問》篇孔子
說:“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他認為,說的多,做的就少,君子應以為
恥。《公冶長》
篇記述了宰予白天睡覺,孔子說腐爛的木頭雕刻不得,糞土似的牆壁粉刷
不得,對於
宰予么不值得責備呀。孔子悟出個道理:“始吾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
;吾今於人
也,聽其言而觀其行。”他說,最初我聽到別人的話,便相信他的行為,
今天,聽到別
人的話,卻要考察他的行為。孔子評子產“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
、其事上也
敬、其養民也惠、其使民也義”。意思是說,子產有四種行為合於君子之
道:他自己的
容顏態度莊嚴恭敬,他對待君上負責認真,他教養人民有恩惠,他勞使人
民合於道
理。可見孔子善於觀察人,用行為檢驗人,用行為評價人。孔子評價子產
體現了“觀
其行”。《述而》篇孔子說:“文,莫吾猶人也。躬行君子,則吾未之有
得。”他評價自
己說,書本上的學問,大約我同別人差不多。在實踐中做一君子,那我還
沒有成功。
“學而時習之”,反映了:孔子認識事物從學習到實習的過程,即經
歷了學知一聞
見—觀察—思考—習與行的過程。這是孔子認識論的積極方面,占主導地
位,孔子學
說是人生實踐之學,這是歷經兩千多年經久不衰的重要原因之一。
P3-5

序言

我和家治同志相識相知二十多年。他退休後老有所學,老有所樂,用
三年多的時
間精讀《論語》,在報刊上發表五十三篇文章,真是功夫不負有心人,我
為他高興。今
《的人生智慧》結集出版,家治同志邀我作序,故欣然命筆以示祝
賀。
《論語》一書記載著孔子及若干弟子的言語行事,是一部典籍文獻。
宋朝以
來,就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說,兩千多年經久不衰。今天,學習《論
語》的人很
多,出版的相關書籍也不少。家治同志的《(論語)的人生智慧》有自己的
特點。概括
起來,第一,學習遵循原著,鑽進去,挖掘孔子思想內容。他從孔子“學
而時習之”、
“學而知之”、“困而學知”中感悟到《論語》倡導的基本原則是“學”
而不是“信”,
孔子思想是人生實踐之學,而不是宗教教義,學是孔子哲學、教育思想的
重要範疇。
他從孔子“好古敏以求之”、‘‘入太廟每事問”、“三人行必有我師”
、“敏而好學不
恥下問”中感悟到孔子自覺向古人學習、向實踐學習、向他人學習,孔子
的學習內容
是豐富而充實的。他從“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發憤忘食,
樂以忘憂,不
知老之將至”中感悟到孔子一生一以貫之、孜孜以求的學習精神,人生應
少年立志
而學,青年力爭學業有成,活到老學到老,一生堅持不懈地學習。關於孔
子的哲學思
想,家治同志在“孔子論天命”、“《論語》中的辯證思想”、“孔子論
中庸”等文章中
詳細作了闡述,指出孔子天命觀的矛盾性和多樣性,著力把握積極的一面
,正確認識
孔子的認識論和辯證思想,弘揚孔子“和而不流”、“和為貴”的思想。
關於孔子的倫
理思想。家治在“孔子的仁學”、“孔子的修己之道”等多篇文章中感悟
出自己的體
會,孔子立“君子”之象,以盡“仁德”之意,孔子學說核心是仁者愛人
,這就是“一
以貫之”之道,孔子是仁學實踐者的楷模。第二,思考聯繫實際,跳出來
,思考問
題。他從孔子“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溫故而知新”中感悟
出學而不思,
雖溫故而不能知新;思而不學,不溫故難以知新,孔子以思與學並重,學
是基礎,思
是升華,日積月累才有認識的飛躍和思維的創新。他從孔子“再思”、“
三思”、“九
思”中深刻理解思為“心之官”、思為“理義”。只有“博學”、“默思
”,反覆琢磨,才
有積極的思想成果。關於孔子的政治思想,他寫了多篇文章,一次比一次
深入,他感
悟到“為政以德”是孔子政治思想的核心,主張君主集權制,又反對個人
獨裁和大臣
專政是孔子政治思想的特色,建立統一和諧社會是孔子的理想,但他“熱
心救世”
的願望是難以實現的。關於孔子的經濟思想,家治同志在“孔子的富裕觀
”、“孔子
一貫主張厚施而薄斂於民”等文章中,闡述了孔子主張均無貧,和無寡,
安無傾;先
富後教的愛民富民思想。關於孔子的教育思想,他感悟到孔子從人性論出
發,堅持有
教無類的原則;以培養君子為目標,堅持舉賢才的思想;以禮為基礎,以
仁為核心的
教育理念;創造了以培養自覺性為中心的因材施教的教學方法。第三,創
新取得思
想成果。他結合個人閱歷,潛心研究,用心感悟,力求新意,有獨到的見
解。家治同
志注意從多層次、多角度挖掘《論語》資源,通過“孔子評弟子個性差異
”等五篇文
章,從弟子身上看孔子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成果,表現孔子“學而不厭。誨
人不倦”的
精神。從“孔子評點古人”、“孔子品評時人”兩篇文章。看孔子的史學
思想,用事實證
明孔子崇敬什麼人,讚賞什麼人;反對什麼人,厭惡什麼人,揭示孔子的
政治主張。
家治同志注重把握時代特點,古為今用,立意創新。“孔子的生態觀”、
“孔子的和諧
思想”、“孔子是我國最早的旅行家”、“孔子的價值觀”、“孔子的美
學思想”、“孔
子的人學思想”都是推陳出新的好文章,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落實
科學發展
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都有借鑑意義。家治同志在寫作方法上也注重創新
,他在“孔
子人生箴言”一文中,運用孔子一條三十八個字的語錄,寫出了四千字的
文章,展示
了孔子一生對人格理想的追求。在“弟子心目中的孔子”、“《論語》中
的孔子光照
千秋”等文章中,用弟子耳聞目睹的材料和大量孔子的文化遺存,展示了
兩千多年前
一個本色的孔子、真實的孔子。歷史證明,孔子不愧為中國古代的教育家
和思想家。
“學習、思考、創新”是家治同志學習《論語》的做法和體會,我們學習
落實科學發
展觀,構建學習型社會,振興吉林也需要在實踐中學習、思考、創新。
國學是中華民族的瑰寶。國學就是傳統文化。國學情系中華民族五千
多年的歷
史,又關係當代的改革開放,也關係中華民族未來的興衰。長期以來,我
國各民族相
互交融,形成了中華民族仁愛包容的氣質,自強不息的精神,勤勞勇敢的
性格,愛國
主義的情感,是中華民族凝聚之力、繁衍之泉,是中國之魂。在新世紀,
弘揚中華民
族優秀傳統文化,借鑑世界各民族進步文化,形成中華民族具有時代特徵
的先進文
化,任重道遠。我們期待有更多的人、特別是年輕人,學習國學,多讀一
些書。積極
思考一些問題,有能力成文成書,以利探討交流。
是為序。
王儒林
2010年12月15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