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發隱

《論語發隱》是近代楊文會撰的文學作品。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論語發隱
  • 創作年代:近代
  • 作者:楊文會
  • 卷數:一卷
近代楊文會(字仁山)撰。一卷。文會為佛教居士, 故楊氏多用佛學觀點來解《論語》。如解釋《論語》中《公冶長》篇“子謂子頁日”章,認為“《維摩經》中,三十二菩薩,皆以對法顯不二祛門,六祖《壇經》,以三十六對顯禪宗妙義。子貢聞一知二者,即從對法上知一貫之旨也。若顏子聞一知十者,乃證華嚴法門也。經中凡舉一法,即具十門,重重無盡,名為圓融法界。子貢能知顏子造詣之深,復能自知修道分齊,故孔子印其弗如而與之也”。又如解釋《子罕》篇“吾有知乎哉”章說:“子以謂孔子與佛有二致乎?沒有二致,則佛不得為之氣界之尊,孔子不得為萬世之師矣。《論語》一書,能見孔子全體大用者,唯此章耳。夫無知者,般若真空也。情與無情,莫不以此為體,雖遇劣機,一以本分接之,蓋鄙夫所執,不出兩端,所謂有無一異俱不俱常無常等法,孔子叩其兩端,而竭其妄知,則鄙夫常體空空,與孔子之無知,何以異哉? ...孔子以空義叩而竭之,而悟真空妙諦矣。”解釋《顏淵》篇“克己復禮”章則謂:“己名,七識我執也。禮者,平等性智也。仁者,性淨本覺也。轉七識為平等性智,則天下無不平等,而歸於性淨本覺矣。蓋仁之體,一切眾生本自具足,只因七識染污意,起俱生分別我執。於無障閣中,妄見種種障闔,若破我執,白復平等之禮,便是天下人尤不同仁。”有清光緒間金陵刻經處刻本。(孔祥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