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纓日記

請纓日記

中法戰爭期間,唐景嵩目睹時艱,以吏部候補主事身份,抱憂國憂民心緒,主動請纓赴越參戰。這部日記較詳細地記錄了作者赴越經過及中法戰事。因原稿大部分失諸戰火,今人所能見到的,乃戰後作者在殘缺日記基礎上補充而成。名曰“日記”,實為日記與回憶錄的混合體,或稱日記體回憶錄。因其中有追記的部分,故記述不免舛誤,但作為為數不多的中國參戰者留存下來的文字,其史料價值仍不容低估,尤其是研究中法戰爭陸路東、西兩線戰場方面。

基本介紹

  • 書名:請纓日記
  • 作者唐景嵩
  • 類別:日記回憶錄
  • 出版社台灣布政使署
  • 出版時間:清光緒19年(1893)
  • 裝幀:刻版
唐景嵩(1841年-1903年),中國清朝政治人物,字維卿,廣西灌陽人。台灣末代巡撫。1895年出任台灣民主國總統。在台期間,頗好文事,聘進士施士潔主講海東書院,建萬卷堂,藏書富,飭纂《台灣通志》,自為監督,未成而遭割台之役。任兵備道,修葺舊有斐亭,組“斐亭吟社”,自撰楹聯懸掛亭柱,每逢春秋佳日,與台南進士、文人於道署內射虎助興,後有《謎拾》問事,附於《斐亭詩畸》卷內,《澄懷園唱和集》是唐景嵩及其僚友平日吟詠唱和之詩,為唐贊袞所輯。及任布政使駐台北,又時邀名士吟詠於官署,詩會時曾由海上運來數十盆牡丹,遂名為“牡丹詩社”,亦多作詩鐘。光緒19年(1893)1月取歷年唱稿,分門編輯,錄佳作十卷,命名《詩畸》,為台灣詩鐘選集之濫觴,內景嵩作品1301聯,律詩68首,另包括宦台及本省名士佳作,如進士施士潔、丘逢甲汪春源、林啟東及淡水舉人黃宗鼎等56人之作品。唐景嵩台南及台北帶動地方文風,有功於詩歌傳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