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改十二和樂奏

《請改十二和樂奏》是唐代張昭創作的一篇散文。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請改十二和樂奏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體裁:散文
  • 作者:張昭
  • 作品出處:《全唐文》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請改十二和樂奏
昔周朝奏六代這樂,即今二舞之類是也。其賓祭常用,別有九夏之樂,即肆夏、皇夏等是也。梁武帝善音樂,改九夏為十二雅。前朝祖孝孫改“雅”為 “和”,示不相沿也。臣今改“和”為“成”,取韶樂九成之義也。十二成樂曲名,祭天神奏“豫和”之樂,請改為“禋成”。祭地祇奏“順和”,請改為“順成”。祭宗廟奏“永和”,請改為“裕成”。祭天地宗廟登歌奏“肅和”,請改為“肅成”。皇帝臨軒奏“大和”,請改為“政成”。王公出入奏“舒和”,請改為 “弼成”。皇帝食舉及飲宴奏“休和”,請改為“德成”。皇帝受朝皇后入宮奏“正和”,請改為“扆成”。皇太子軒懸出入奏“成和”,請改為“允成”。元日冬至皇帝禮會登歌奏“昭和”,請改為“慶成”。郊廟俎入奏“雍和”,請改為“騂成”。皇帝祭享酌獻讀祝文及飲福受胙奏“壽和”,請改為“壽成”。祖孝孫元定十二和曲,開元朝又奏三和,遂有十五和之名。凡製作禮法,動作典故。梁置十二雅,蓋取十二天之成數,契八音十二律之變。輒益三和,有乖稽古。又緣祠祭所用,不可盡去,臣取其一焉。祭孔宣父、齊太公廟降神奏“宣和”,請為師雅之樂,三公升殿會訖下階履行奏“祴和”,請廢,同用“弼成”。享先農耕耤奏“豐和”,請廢,同用“順成”。已上四舞十二成雅樂等曲,今具錄合用處所及樂章首數,一一條例在下。

作者簡介

張昭,字潛夫,本名昭遠,避沛後漢高祖劉知遠的名諱,只稱昭。自稱兩漢常山王張耳的後裔,世代居住在濮州范縣。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