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蜱色變

蜱(pí)也叫壁虱,俗稱草扒子、狗鱉、草別子、牛虱、草蜱蟲、牛鱉子等。蟄伏在淺山丘陵的草叢、植物上,或寄宿於牲畜等動物皮毛間。不吸血時,小的才幹癟綠豆般大小,也有極細如米粒的;吸飽血液後,有飽滿的黃豆大小,大的可達指甲蓋大。蜱蟲叮咬的無形體病屬於傳染病,人對此病普遍易感,與危重患者有密切接觸、直接接觸病人血液等體液的醫務人員或其陪護者,如不注意防護,也可能感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談蜱色變
  • 俗稱:草扒子
  • 詞性:名詞
  • 分布:淺山丘陵的草叢、植物上
詳情
談蜱色變
是商城縣地處大別山余脈、中國南北分界線———秦嶺淮河以南。經常坐火車沿京廣線旅行的人或可看到,整個河南,只有包括商城在內的信陽地區山清水秀、氣候濕潤,適合山林、草地生長。而到了信陽以北,多為廣袤的平原,植被與地貌都比較單一,連飲食與語言都發生了改變。尤其是商城,本為山地丘陵地帶,生態良好,植被茂密、生物繁多,近些年政府又倡導“少生孩子多種樹”,森林覆蓋率可比擬嶺南,這就在一定程度上為蜱蟲的繁衍生殖提供了“溫床”。根據調查,蜱蟲多“逐草而生”,再附著在牛、狗身上,繼而經由叮咬將病毒傳染給人。又加之這裡的農業操作離現代化距離尚遠,有些地方深處高山密林,農業甚至還停留在刀耕火種的原始階段,農民習慣了光腳赤膊,無論是下田栽秧、上山砍柴採茶,還是與牛狗親昵,都無一例外地增加了與蜱蟲接觸的幾率。根據監測,發病人員中部分人以往有蜱蟲叮咬史。
二是農村的衛生條件欠佳。需要特別引起重視的是,正因為商城是“打工之鄉”,青壯年人遠走他鄉、老弱病殘留守農村,部分富人遷居城鎮,如今的鄉野雖蓋了不少新樓房,但仍難掩日漸敗落的景象。以該縣汪橋鎮曹畈村上崗隊為例,十幾年前,鄉村生活雖然窮弊,但因為人口罕有外流,農民也格外勤快,茅屋瓦舍還算嚴整,家園田疇井然有序,門前地面平整如砥,水塘河汊清澈如鏡,真乃好山好水好風光!然而,反觀今日,該村只余幾十口老幼,無勞力也無心思整飭家園,任由土崩牆壞、敗草連天、塘水受污、畜糞處處,人居環境日漸惡化,衛生惡習積重難返,有些人還以為狗摳蟲為樂,以致弄到人退守、蟲安居的局面。斯時斯地,想不被蜱蟲叮擾也難!
理解了這一正一反兩方面原因,庶幾可知為何商城的蜱蟲孳生多、今年特別狂的原因。
更多相關訊息敬請期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