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聞一多

談聞一多

1967年由傳記文學雜誌社在台灣出版。這本書是寫聞一多在清華求學、游美及返國教書,一直到抗戰發生為止的幾個重要時期。

基本介紹

  • 書名:談聞一多
  • 出版社:傳記文學雜誌社
  • 出版時間:1967
談聞一多簡介,書籍內容,

談聞一多簡介

該書提起聞一多在美國科羅拉多學院讀書時寫過一首詩,在學生辦的報上發表,引起全校師生的注意所以,這本書的讀者就沒能欣賞到聞一多早年寫的英文詩。聞一多遇刺已整整六十,紀念他的老友也辭世近二十年了。

書籍內容

不能忍受種族歧視,聞一多提前回國
“詩人主要的天賦是愛,愛他的祖國,愛他的人民。”聞一多的這句名言貫穿他的一生。他到美國不久即對美國人的種族歧視,目睹身受,感觸最深。在給父母親的信中,他寫道:“嗚呼!我堂堂華胄,有五千年的政教、禮俗、文學、美術,除不嫻製造機械以為殺人掠財之用,我有何者落後於彼哉,而竟為彼方所蔑視蹂躪,是可忍,孰不可忍!”“士大夫久居是邦而猶不知發奮為雄者,真木石也!”這充分表現出他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和對美國種族歧視的深惡痛絕。此後,聞一多、梁實秋等人進一步體會到種族歧視的滋味。聞一多在學校,獲得最優秀名譽獎,按規定應到歐洲藝術之都巴黎、羅馬深造,但因他是中國人而被取消;梁實秋駕車與一由美國人駕駛的汽車相撞,警察不問情由就把他扣起來,並罰款170美元,因為梁是中國人;畢業典禮時,按規定應一男一女並排去領畢業證,但沒有一個美國女生願與中國男生並排去領;清華校友陳長桐去理髮,因為是中國人,老闆不給他理……這許多事都使聞一多感到極端的屈辱。他多次給親友寫信說:“一個有思想之中國青年留居美國之滋味,非筆墨所能形容”,“彼之歧視國人者一言難盡”,令人“痛哭流涕”。給梁實秋寫信說:“蟄居異域,何殊謫戍?能早歸國,實為上策。”按清華規定可以公費留美五年,但他提前兩年,和余上沅、趙太侔等於1925年5月14日回國。動身前,給梁實秋寫信說“由此可謂Heoric矣”,意思是真夠英雄氣概的。
聞一多、梁實秋在青島大學
1928年聞一多任武漢大學文學院院長,因不適應人事糾紛,1930年辭職後,與梁實秋應老朋友(時被教育部內定為青島大學校長的)楊振聲的邀請,赴青島大學任職,聞任文學院院長兼中文系主任,梁任外文系主任兼圖書館館長。
當時他們在青島過得很瀟灑,首先楊振聲提議,每周末聚餐,參加者有聞一多、梁實秋、趙太侔等七位男士。後聞一多建議方令孺加入,湊成八仙之數。據梁實秋後來在《談聞一多》中說:他們酒興甚濃,“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三十斤一壇的花雕搬到席前,罄之而後已,薄暮入席,深夜始散。有一次胡適先生路過青島,看到我們划拳豪飲,嚇得把刻有‘戒酒’二字的戒指帶上,請求免戰。”
1930年底,徐志摩在上海籌辦《詩刊》,多次向聞一多催索詩稿,說“一多非幫忙不可,近年新詩,多影響顯著,且盡佳者”。甚至說“多詩不來,刊即不發”。聞一多後來寫成一首長詩《奇蹟》,於1931年1月在《詩刊》發表,徐志摩非常高興,說“非立即寫信道謝不可”。還說:聞一多“是三年不鳴,一鳴驚人”。他寫信給梁實秋說,此詩是他幫聞一多擠出來的。原來,自從1928年《死水》出版之後,聞一多專注於中國古代文學的研究,很久沒有寫詩,好像悄然從詩壇隱退。因此徐志摩很著急常去信催。現在《奇蹟》出來了,徐志摩便以為是自己“神通之效”。
梁實秋後來在《談聞一多》中說:“志摩誤會了,以為這首詩是他擠出來的……實際是一多在這個時候自己感情上吹起了一點漣漪,情形並不太嚴重,因為在情感剛剛生出一個蓓蕾的時候,就把它掐死了。但是在內心裡當然有一番折騰,寫出詩來仍然是那樣的迴腸盪氣。”有人推測,這“一點漣漪”,大概是指聞一多與方令孺之間的關係。
中文系女講師方令孺好寫詩,常向聞一多請教,聞一多對她印象很好。他們之間的來往,引起了一些流言,聞一多也察覺了。1932年春,他把妻子和孩子接來青島,流言不攻自破。
青島大學在兩年之內鬧了三次學潮,矛頭針對楊、聞、梁等,學校陷入無政府狀態。1932年6月底,楊振聲向教育部提出辭呈,聞一多與趙太侔、梁實秋都離開學校。7月3日,教育部下令解散青島大學,另成立山東大學。
聞一多返回母校清華大學任中文系教授。梁實秋被聘為北京大學外文系主任,後又兼任北京女子大學教授。1934年秋起,應胡適、梁實秋邀約,聞一多到北大兼課。
兩人雖分住城內外,但仍時相過從,並經常同赴報刊、文化團體邀請的宴會、集會。1935年聞一多的《讀騷雜記》發表在梁實秋主編的天津《益世報·文學副刊》上;1935年9月,聞一多、梁實秋、顧毓琇等聯袂同游大同,參觀雲岡石窟。吳文藻和冰心結婚周年,聞一多和梁實秋一同前往祝賀;1937年1月,梁實秋和羅隆基前往清華園看望潘光旦和聞一多。
抗日戰爭興起以後
1937年,抗日戰爭興起,聞一多隨清華大學到長沙臨時大學,後到西南聯大任教。抗戰初期,他曾把勝利的希望寄托在國民黨蔣介石身上,自己仍埋頭於學術研究。但經過幾年的觀察、感受,他看到國民黨一黨專政造成的政治、軍事腐敗,丟失的國土越來越多。數以億計的同胞陷於日寇蹂躪之下,貪官污吏與奸商勾結,大發國難財,而廣大工農民眾饑寒交迫。於是他拍案而起,積極參加愛國民主運動,被國民黨視為眼中釘,1946年7月15日被特務暗殺。
據梁實秋女兒梁文茜回憶:“當年父親聽到聞一多先生被暗殺的訊息時,他正與朋友下圍棋,一時激動,拳擊棋盤,一隻棋子掉到地板縫裡,再也沒有摳出來。”可見梁實秋對好友被暗殺是十分悲痛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