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理解:制度與文化新基點

課程理解:制度與文化新基點

《課程理解:制度與文化新基點》是2011年10月1日江蘇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鮑道宏。

基本介紹

  • 書名:課程理解:制度與文化新基點
  • 作者:鮑道宏
  • ISBN:9787549910342
  • 定價:29.50元
  • 出版社江蘇教育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1年10月1日
  • 開本:16開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在實證調查與參用其他學者埋抹鞏相關研究成果基礎上,《課程理解--制度與文化新基點》(鮑道宏著)對教師課程理解,即課程制度與文化變革背景下的教師課程行為進行初步探究,在當前我國中國小課程制度與文化激烈變革背景下,中國小教師雖基本認同新課程提出的培養目標,但具體到課程內部,教師課程理解狀態又複雜多樣,照驗精肯既有共時的類的區分,又有歷時的階段性差異。
《課程理解--制度與文化新基點》探究了影響教師課程理解的複雜因素及其互動作用的深刻原因,把“課程”和“教師課程理解”這樣的“教育問題”,放到社會歷史境遇中分析,揭示其間錯綜複雜的關係,並最終提出課程專家、課程政策制定者與課程實踐者中國小教師在“研究性變革實踐”’中共同發展的路徑建議。

圖書目錄

總序
導論
一、選題緣由
(一)從課程實施狀況反思教師課程理解
(二)“教師課程理解”研究的意義
二、釋題
(一)教師
(二)課程
(三)教師課程理解
三、教師課程理解的對象
(一)課程理論
(二)課程文本
(三)課程行動
四、相關研究述評
(一)“課程觀”研究
(二)“教師與課程關係”研究
(三)“教師課程理解影響因素”研究
五、分析框架及研究方法
(一)分析框架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教危己師的課程理解
一、戰乃求對課程目標的理解
(一)課程目標構成
(二)確立課程目標的依據
(三)課程目標的作用
二、對課程內容的理解
(一)課程內容的選擇
(二)課程內容的組織
(三)課程的類型
三、對教學的理解
(一)價值目標的具體化、系列化
(二)內容結構的呈現與展開
(三)方法的掌握與合理遷移
四、對課程評價的理解
(一)評價主體
(二)評價方式
第二章 教師“課程理解”的影響因素
一、新課程方案及培訓
(一)課程理念的更新
(二)課程內容結構的變化
(三)新課程評價變化
(四)新課程培訓
二、教育環境
(一)課程資源
(二)教師文化與學校制度
(三)班級組織
三、社區價值觀
(一)學校所處的社區
(二)社區的價值觀與期望
四、教師自身因素
(一)教師責任感
(二)教師專業知識
(三)教師熟悉的教學模式及其效能
第三章 理解課程的實踐者
一、新課程背景下教師課程理解的多樣性
(一)“萬花筒”:教師課贈碑霉芝程理解的共時分布
(二)“馬拉松”:教師課程理解的歷時演變
二、課程實踐者的個人差異
(一)作為“個人”的教師一
(二)教師身處其中的工作環境
(三)教學文化
三、理解課程的實踐者
(一)不同取向“教育實踐”研究的啟示
(二)“教育實踐”——一個獨特的場域
(三)理解“課程的實踐者”
第四章 課程變革
一、課程編制的理論問題
(一)課程理論與政策
(二)課程政策的理論基礎
(三)課程編制
二、學校課程
(一)學校課程領導——現狀與思考
(二)教師課榜灶歡程理解——學校課程的基礎
(三)關係嬸盼漿中的抉擇——運作的課程’
三、學校課程變革原則
(一)課程制度、文化一致性原則
(二)課程的物質保障原則
(三)我國課程改革的策略建議
結語
附錄一 調查問卷
附錄二 課堂記錄學生座次筒表
附錄三 《掌聲》教學實錄
附錄四 L市某中學初三家長會實錄
附錄五 L市郊區某中學教師座談會記錄
附錄六 福建教育學院2006級中文系(1)班、(2)班部分學員座談
參考書目
後記
補記
(二)“馬拉松”:教師課程理解的歷時演變
二、課程實踐者的個人差異
(一)作為“個人”的教師一
(二)教師身處其中的工作環境
(三)教學文化
三、理解課程的實踐者
(一)不同取向“教育實踐”研究的啟示
(二)“教育實踐”——一個獨特的場域
(三)理解“課程的實踐者”
第四章 課程變革
一、課程編制的理論問題
(一)課程理論與政策
(二)課程政策的理論基礎
(三)課程編制
二、學校課程
(一)學校課程領導——現狀與思考
(二)教師課程理解——學校課程的基礎
(三)關係中的抉擇——運作的課程’
三、學校課程變革原則
(一)課程制度、文化一致性原則
(二)課程的物質保障原則
(三)我國課程改革的策略建議
結語
附錄一 調查問卷
附錄二 課堂記錄學生座次筒表
附錄三 《掌聲》教學實錄
附錄四 L市某中學初三家長會實錄
附錄五 L市郊區某中學教師座談會記錄
附錄六 福建教育學院2006級中文系(1)班、(2)班部分學員座談
參考書目
後記
補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