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來養活我們

誰來養活我們

《誰來養活我們》是1999年中國社會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孔祥智等。

基本介紹

  • 作者:孔祥智                       /            等
  • ISBN:9787801461827
  • 頁數:279
  • 定價:16.00元
  • 出版社:中國社會出版社
  • 出版時間:1999-01
  • 裝幀:平裝
圖書目錄
序章 糧食:戰略資源之憂
有人竟敢當面騙總理!
1998年11月12日,中央電視台《焦點訪談》節目播
出了一條驚人的新聞:安徽省南陵縣某糧站1998年春
天,為了對付朱總理視察,從別的糧站和糧食加工廠借來
大批糧食,製造糧庫爆滿的假象。在向總理匯報時,還隱
瞞了大量未按中央精神辦事的情況。
《中國青年報》刊文說,這些年來,假數字、假情況、
假典型、假現場層出不窮 查不勝查,堵不勝堵 多大的
領導都敢騙!
中國向來是“民以食為天”,天大的事都敢騙,領導
何以無憂?
陳雲說,“無糧則亂”,那個愣頭愣腦的美國人布朗也
提出了“誰來養活中國?”的疑問,是無稽之談 還是當
頭棒喝?
不是已經“解決了10億人的吃飯問題”了嗎?無論
是“吃糧政府”還是“管糧政府”還能否為龐大的人口
的吃糧買單?
不錯 今天的中國人不會餓肚皮了。但是,國家的糧
食究竟在哪裡?糧食安全有何保障?我們不禁要替政府
替總理捏一把汗 誰來保護糧食?!
糧食:新政府的“心事”
朱�基滿腦子考慮的都是糧食。
糧食流通體制改革:新政府的重頭戲。
溫飽問題不是解決了嗎?非洲 朝鮮人沒飯吃,說起來像童
話。
湖南農民的稻米賣不出去,泰國的稻米卻暢銷無阻。
“早秈稻只有兩種動物吃,一種是豬;另一種是國家幹部。”農
民終於找回了一點兒心理平衡。
早秈稻米質量問題 東北大米質量下降問題 東北玉米遠距
離運輸問題――
朱總理在糧食問題上的“三大心腹之患”。
布朗發問:誰來養活中國?
“誰來為中國提供如此之多的糧食,答案是沒有一個國家能辦
得到。”
國內學者紛紛拍案:布朗是何居心?
面對口誅筆伐,布朗感到委屈:“沒想到中國人對糧食進口問
題這么敏感。”
細心想一下,布朗也是苦口婆心。
有人理智地指出:“布朗旋風”的警鐘效應不可低估。
中國的學者們,該糾正一下“反帝情結”了
中國的糧食安全:到底有沒有問題
中國學者給布朗“迎頭痛擊”,布朗卻“反以為榮”:
“有意思的是,從此之後,中國領導人與我好像開始了一場非
直接的對話。”
就在這場論戰期間,中國的主席和總理都先後特彆強調了農
業問題。
這難道不足以說明我們的糧食問題嗎?
糧食流通體制:怎么改
糧食流通體制,是中國人的生命線。
雞蛋每斤漲兩毛錢,政府都要層層召開會議,做思想工作,維
護安定團結。
某直轄市曾出籠“雞蛋政策”,僅補貼就花了2000多萬元!
第一章 21世紀的中國糧食問題:
我們能否挨餓
“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朱元璋將糧食提到至高
無上的地位;毛澤東步其後塵,致力於解決糧食問題幾十
年不輟。
當今中國 乃至21世紀的中國 糧食還是不是戰略
和戰備問題?
這次大洪水 中國政府的快速反應開始打破糧食戰
略之憂。
這是一次靈活機動反應機制的大演練。
傳統的救災糧食配給模式被突破,生產自救成了主
角。政府給糧只是“輸血搶救”,而主要是提供生產周期
短,產量高的糧食種子和栽培技術,讓災民儘量減少依賴
性。
推而廣之,中國解決自己問題的路子越來越寬。
我們不用餓著肚子去討論“我們能否挨餓”的問題。
解放時,中國人沒有美國人的麵粉也沒有餓死,艾奇
遜早已閉上了嘴;
2030年後中國要使整個世界挨餓的預言不可能成為
現實,布朗先回家喝口水,喘口氣,用不著那樣杞人憂天
中國人可不願意給世界人民添亂。
從三億噸到五億噸:18年上了4個台階
請看1958年8月3日的《人民日報》社論:
“民眾說得好:‘人有多大的膽,地有多大的產”,地的產是人
的膽決定了的。”
“大躍進”邏輯,聽起來要多可笑有多可笑。
這句話背後反映了什麼?
飢餓,飢餓使人們說胡話,使人創造神話!
“以糧為綱,其它掃光”!
毛澤東接過警衛員從家鄉帶回來的糠窩窩時,一代偉人淚如
雨下。
飢餓使中國人走了彎路,但也使中國人創造了奇蹟。
1978-1996:中國糧食供求的
基本狀況
農村包圍城市,是中國共產黨革命的傳統,也是中國改革的
特色。
改革春風先從農村颳起:首先解決糧食問題!
專家警告:由於糧食生產區集中的趨勢,一旦餘糧區受災或
交通運輸受阻,缺糧區極有可能發生糧食危機!
小平同志諄諄告誡:
農村問題,是中國的根本問題。
2030年:中國糧食夠吃嗎?
“恩格爾曲線”揭示:
經濟越不發達,食品消費支出占總消費支出的比重越大。
朱�基胸有成竹:
中國即使再遭兩年大的自然災害,糧食也不會缺乏。
98大水災,百年不遇,看來老天也要考驗考驗新政府。
基本方針:怎樣才會不挨餓?
“日本糧食自給率很低,但日本人不用擔心挨餓。”
樊綱博士奉勸國人:
“我們不能陷入別人為我們設定的糧食‘自給自足’的圈套!”
美國學者斯特林・沃特曼很好奇:
中國沒有種田,連糧食作物也是“種花”式的。
“種花”農業還行嗎?
鄧公闡發“第一生產力說”:
農業問題研究,最終可能是科學解決問題。
科教興國,也要科技興糧。
第二章 糧食流通體制:逼到絕
路上了
朱�基為之心焦的,不是糧食夠不夠吃的問題,而是
糧食怎樣流通的問題!
長期以來,糧食是“貢品”,而不是商品。
張留征:糧食商品化程度的高低,將成為我國農村經
濟發達與否的一個基本標誌。
劉志仁:糧食是一種特殊的商品 帶有較強的政治
性 可稱之為“政治商品”。
十年的糧食價格補貼 相當於國家失去了一年的財
政收入!
有的專家甚至認為:
當心今天糧食主渠道變成清末漕幫 亦官亦商亦匪
吃國家,吃農民,吃社會!
糧食流通體制 非改不可 不改不行 刻不容緩!
已經改了50年了
共和國50年,糧食改革50年。
從自由購銷到統購統銷,政府糧食大承包!
到1998年5月之前,糧食流通體制改革沒有實質性突破!
改了近50年的糧食流通體制,難在何處?
“兩頭叫,中間笑”
經濟學家也夠幽默的,虧他們想出這么形象的概括。
農民多產多虧,增產不增收,怎么也好不了。
政府千方百計鼓勵種糧,地方政府簡直就是“種糧政府”。糧
的價低,本來是市場規律,但農民不怪政府又能怪誰?
進入90年代以來,中央政府花精力最大 出台政策最多的恐
怕就是糧改了。
政府,費力也不討好。
糧食流通體制改革:怎么改?
糧食價格政策和流通體制的改革目的,是建立一個符合社會
主義市場經濟要求的新的價格形成機制和流通體制,其出發點不
應該是國家如何從農民手中收購糧食,而應該是在鼓勵糧食生產
者生產和銷售糧食的基礎上有利於國家對商品糧源的掌握。
第三章 糧價改革:
既要保護生產者,也不能虧了保護
消費者
“穀賤傷農”,中國人早就總結出了這一真理。
“平準”,即豐收時保價收購,減產時平價售出,平衡
糧價,保持穩定,這是中國歷代的一項“基本國策”。
現在我國的糧食價格是一種“畸形價格”:既不反映
糧食價格,又難以反映市場供求關係,對生產者和消費者
都產生不正確的引導。
結果好心辦了壞事,生產者叫屈,消費者叫苦
糧價改革 是糧改燒起的第一把火
糧食價格:不斷升高的黃河河床
黃河的河床逐年增高,創造了“懸河”奇觀。
中國的糧價也連創紀錄,逐年攀升,農民還是怨聲載道。
這有點不對頭吧?
國家的糧食補貼大部分沒到農民手中,也沒到消費者手中。
農民們發出了二千多年前的呼喊:碩鼠 碩鼠,無食我泰。
糧價改革:思路與框架
糧食這種東西很特殊,不能不管,又不能管死。
有些人堅信“市場決定論”,實際上市場決定的價格未必合理。
以市場為主導,保護農民 消費者雙重利益,這就是政府的
使命。
第四章“三項政策”:
當前糧改的重中之重
許多人忙著迎接“知識經濟時代”去了。
別忘了,農業仍然是整個國民經濟的基礎,仍然是社
會穩定的基礎。
一位國外學者說:所謂的後農業社會永遠是神話!
中國政府向糧販子、糧耗子開戰!也向弄虛作假的惡
劣行為開戰!
朱�基點將,5萬審計員精裝上陣,清查糧食的虧損
黑洞,不斬樓蘭誓不還!學術界普遍認為:糧耗子問題久
治無效,根本原因在於糧食流通改革太滯後!
人們最怕的不是沒有好政策 而是好政策得不到執
行或得不到長期執行
敞開收購:為了保護糧食生產者利益的
“保價放量” 政策
糧食企業成為市場中獨立經營的主體,政府制訂最低的糧價
不是干涉企業內政嗎?
糧食企業一身兼二任:商品性、政策性。
賣糧難的不僅是農民,也包括糧食企業。
中國需要糧食立法。
順價銷售:不要出現新的
“倒掛”
經濟擴張,糧價上漲速度比其它商品要快,而且幅度大;經
濟緊縮時,糧價下降速度比其它商品也要快,而且幅度同樣大。
如果政府控制乏力,這種現象更加嚴重。
糧食企業虧損,並不是天經地義;賣糧的沒飯吃,豈不是怪
事兒一樁?
追求100%的糧食自給,將要付出高昂的代價,是不明智的選
擇!
看樊綱博士給布朗的答案:
中國人當然能夠“自己養活自己”,但不一定非要用自己種出
的糧食養活自己,而是可以靠用自己的錢買來糧食養活自己。
改革糧食外貿體制:建立良性的
糧食外交格局
我國糧食巨觀調控乏力,原因何在?
――糧食進出口政出多門內外貿脫節國際國內兩個市場
分離。
80年代以來,我國多次出現一種怪現象:
糧食進出口與國內糧食市場變化正好相反,糧食緊張時大量
出口,糧食剩餘時,大量進口。
這種不幫正忙幫倒忙的糧食外貿體制是不是該改一改?
糧食外貿企業從事糧食內貿業務,才能銜接起國內國際兩個
市場。
這是解決中國糧食問題的一副合成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