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文古籀補

本書以集錄古鐘鼎彝器所見文字為主體,兼收石鼓文、古幣、古陶器文,按照《說文解字》 體例始一終亥部首次第編排。 光緒七年(1881)初刻本收 3500 余字,光緒二十一年(1895)在湖南重刻,又增1200餘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說文古籀補
  • 年代:光緒九年(1883)
  • 主體:集錄古鐘鼎彝器所見文字
  • 初刻文字數: 3500 余字
內容簡介
集錄中國秦代以前古器物文字的一部書。清代吳大澂(1835~1902)編。吳大澂字清卿,號恆軒,又號愙齋,江蘇吳縣人。同治進士,累官廣東、湖南巡撫。甲午之戰,督師山海關,兵敗革職。家藏古器物甚多,著有《愙齋集古錄》和《恆軒吉金錄》。本書以集錄古鐘鼎彝器所見文字為主體,兼收石鼓文、古幣、古陶器文,按照《說文解字》體例始一終亥部首次第編排。光緒九年(1883)初刻本收 3500 余字,光緒二十一年(1895)在湖南重刻,又增1200餘字。所編文字都根據墨拓原本摹寫上板,未見拓本的概不採錄,足見著者極為矜慎,以免失真。同一字見於不同器物的,筆畫小有不同也一一錄出,均註明器名,每字下並略加訓釋說明。這是自宋代開始治彝器款識之學,歷時 800餘年,從來沒有的著作。所錄之字多為《說文》所未收,這對研究古文字學的功績很大。他從不同的古器物銘文中體悟到《說文》中的“古文”實際是周末的文字,古器物習見的字才是成周的文字。這種見解是前人所沒有說過的,對研究《說文》的人大有啟發。自吳大澂有《說文古籀補》以後,黃縣丁佛言又作《說文古籀補補》,補其不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