誦經調

誦經調

誦經調白族崇拜本主,境內各地的白族老年婦女都有自己的組織蓮池會,或叫拜經會,她們在本主節和做會時,都要誦經,其誦經的曲調就是“誦經調”,配以木魚等敲擊樂器。 這種曲調古雅、莊重,在寺廟中彈演,顯得古老、深沉、動聽,別具地方民族特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誦經調
  • 類型:民間藝術
  • 所在民族:白族
  • 演奏形式:嗩吶曲和民間樂班演奏曲
樂曲,歷史沿革,藝術特點,

樂曲

器樂曲主要有嗩吶曲和民間樂班演奏曲兩種。白族嗩吶曲有《栽秧調》、《龍上天》、《耍虎調》、《過山箐》、《啞子哭娘》。《蜜蜂過江》、《大擺隊伍》、《小開門》等100多首,表演時,配以各種敲擊樂。彝族嗩吶曲有“喜調”和“憂調”兩種,各有曲調多種,吹奏時,視情況進行變換。

歷史沿革

誦經調歷史悠久,早在唐代樊綽的《蠻書》中就記有:“少年子弟幕夜遊於閭蒼,吹葫蘆笙和吹樹葉,聲韻之中皆寄情言,用相呼召”。元代李京在《雲南志略》中又記:“擊銅鼓送喪,哭聲如歌而不哀”。這類古代的民歌,逐漸發展、豐富,為白族人民所喜愛。今天,白族老幼男女皆言唱的《白族調》、《對口山歌》、《小調》,還常以樹葉、口弦、竹笛、月琴相伴,風格各異,有的高亢清越,有的深沉凝重,有的活潑跳悅,有的音節短促,這些民歌,悠悠長聲,此起彼落,清新迷人。

藝術特點

誦經調是白族特有的民間藝術,彈奏時,主要配合木魚和其他敲擊樂器來完成。彈奏出的曲調沉穩,莊重,肅然,又顯得古老,動聽迷人,具有獨特的民族特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