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心正意

誠心正意

誠心正意是一個漢字詞語,基本意思是心意真誠懇切。形容對人十分真摯誠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誠心正意
  • 拼音:chéng  xīn  zhèng  yì
  • 出處·宮大用范張雞黍
  • 用法:作賓語、定語、狀語
  • 解釋:形容對人十分真摯誠懇
解釋,出處,示例,用法,哲學,

解釋

誠:真誠。心意真誠懇切。形容對人十分真摯誠懇。亦作“誠心誠意”。

出處

·宮大用范張雞黍》第一折:“皇天有意為斯文,教人從誠心正意修根本,以至齊家治國為標準。”
誠心正意

示例

則為他治國齊家存妙策,~請賢臣。 ★·無名氏《孟母三移》第四折

用法

作賓語、定語、狀語;用於為人

哲學

正心誠意儒家倡導的一種道德修養境界。《札記·大學》:“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正心,指心要端正而不存邪念;誠意,指意必真誠而不自欺。認為只要意真誠、心純正,自我道德完善,就能實現家齊、國治、天下平的道德理想。為後儒所推崇。宋代程頤說,進修之術,“莫先於正心誠意”(《遺書》卷十八)。朱熹也贊之為“萬世學者之準程”(《朱文公文集》卷七十八《復齋記》)。明王畿以先天與後天區別正心與誠意:“正心先天之學也,誠意後天之學也。”認為“心本至善”,而“吾人一切世情嗜欲,皆從意生”,“始有不善”,故須在“先天心體上立根”,則“意所動自無不善”(《三山麗澤錄》)。王守仁以為“心之本體,本無不正,自其意念發動,而後有不正”,故強調意誠為心正的前提,“意無不誠,而心可正矣。”(《大學問》)劉宗周則強調“心之主宰日意,故意為心本”(《學言下》)。認為“意”是至善無惡的,主張“不沿良知而揭慎獨”(《思復堂文集》卷七《候毛西河先生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