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遊戲的語用維度

語言遊戲的語用維度

《語言遊戲的語用維度》是2014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范秀英。

基本介紹

  • 書名:語言遊戲的語用維度
  • 作者:范秀英 
  • 譯者:陳彪
  • ISBN:9787516137789
  • 頁數:210
  •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4年12月 (1版1次)
  • 裝幀:平裝
  • 開本:16開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部關於維根斯坦後期語言遊戲論研究的學術專著,包括導論、語用學的哲學觀——踐行語言、語用的基礎——生活形式、語用學的規則論——參與、語用的意義說——使用、語用的維度——語言遊戲之思等六個部分。作者在系統闡釋維根斯坦後期哲學思想的基礎上,從語用的視角,深入探究了語言遊戲論的文化意義、哲學方法論意義及思維方式的轉換意義,指出使用語言從事社會性的實踐活動是人類的基本存在狀態,語言不僅為我們“劃定”生活的世界,也向我們“顯示”生活的意義。

作者簡介

范秀英,女,1961年生於吉林省長春市,哲學博士,現為魯東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教授。本科、碩士、博士均畢業於吉林大學哲學社會學院哲學專業,分別師從蔡英田教授、鄒鐵軍教授;2004年9月至2006年9月,在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博士後流動站從事科學技術哲學方向研究工作,師從著名學者劉大椿教授。先後公開發表學術論文20餘篇,主持或參加國家、教育部、省社科課題10餘項,參編教材多部。現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

圖書目錄

前言
引言
第一章 導論
一 當代西方哲學的“語言轉向”
(一)從哲學發展的角度看“語言轉向”
(二)從哲學與科學關係角度看“語言轉向”
二 當代西方語言哲學的發展
(一)語言分析哲學傳統
(二)現象學——解釋學傳統
三 維根斯坦的語言“轉向”
(一)思想淵源
(二)思想轉變
四 語言遊戲論對當代西方哲學的影響
(一)語言遊戲論在維氏哲學中的地位
(二)語言遊戲論對當代西方哲學的影響
五 語言遊戲論與語用學
第二章 語用學的哲學觀——踐行語言
一 哲學問題的語用學詮釋
(一)哲學之困境
(二)哲學之診斷——誤用語言歧途迷路
(三)哲學之治療——對症下藥重在語用
(四)哲學之康復——參與遊戲 踐行語言
二 反叛本質主義
(一)批判的武器——語用
(二)世界無本質
(三)語言無本質
三 語言的生活世界
(一)關於家族相似性
(二)家族相似性的思考
第三章 語用的基礎——生活形式
一 語言是一種實踐活動
(一)遊戲的哲學詮釋——語言遊戲
(二)語言遊戲的語用學特徵
二 語言遊戲的根基
(一)世界圖式
(二)生活形式
(三)語用的基礎
第四章 語用學的規則論——參與
一 規則與遊戲
(一)何以消解悖論
(二)何需理由
(三)何以遊戲
二 規則與理解
(一)理解與使用
(二)理解與遵守
(三)理解與約定
三 規則與意義
(一)一種規約 兩種視角
(二)兩種規則 兩種層次
(三)得當與否的語用標準
(四)兩種判據 兩種一致
第五章 語用學的意義說——使用
一 指稱與意義
(一)圖式
(二)投影
(三)界限
(四)批判
二 工具與意義
(一)工具具有功能性
(二)工具具有多樣性
(三)功能在操作中顯現
三 語境與意義
(一)語境的具體性
(二)語境的多樣性
(三)關於整體語境
四 使用與意義
第六章 語用學的維度——語言遊戲之思
一 哲學自循環:不可消解的自我追思
(一)不可消解的
(二)未完成的
(三)時代性的
(四)非一致性的
(五)並非循環的
二 文化之思
(一)人的文化性
(二)文化的多元性
三 思維方式之轉換——中介化
(一)關於思維方式
(二)思維方式與哲學變革
(三)中介化的轉向
四 語言遊戲的方法論之思
(一)只用描述 避免說明
(二)只要具體 無須思辨
(三)強調概觀 拒絕割離
(四)注重動態 放棄靜觀
五 哲學語用學之構想
(一)關於哲學之“問題”
(二)關於語境的理解
(三)關於語言的理解
(四)關於語言實踐與語用者
結束語
參考書目
附錄
一 維根斯坦生平年表
二 維根斯坦主要著作索引
三 論文中所引著作縮寫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