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發展模仿說

語言發展模仿說是指言語發展理論。以模仿解釋兒童語言獲得及發展的機制。可分為傳統模仿說和選擇性模仿說。前者認為兒童學習語言是對成人語言的模仿,兒童的語言只是成人語言的簡單翻版。這種觀點自F.H.奧爾波特首先提出以後,在20世紀20年代到50年代非常流行。但自喬姆斯基對行為主義的語言學習理論提出批評,並強調兒童在語言獲得過程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以後,研究者提出了不同意傳統模仿說的證據。如,兒童並不模仿與其現有語法結構水平距離太大的語法結構;經常在沒有模仿范型的情況下產生和理解許多新句子。

後來一些研究者發展了模仿的概念,如懷特赫斯特和瓦斯托提出“選擇性模仿”概念,認為兒童可通過模仿獲得語法框架,將適合新語境的新詞填充進去,或把模仿到的結構重新組合,產生新的結構。有的研究者還構想,模仿過程本身可成為強化,導致兒童進一步模仿。模仿是一種靈活而常見的策略,通過它兒童能迅速學會複雜的語言行為。與傳統模仿說相比,選擇性模仿有兩個特點:(1)示範者的行為與模仿者的反應之間具有功能關係,模仿者對示範者的行為不必是一對一的;(2)不是在強化和訓練的情況下,而是在正常的自然情境中發生的語言獲得模式。模仿者行為與示範者行為的關係,在時間上不是即時的,在形式上叉非一對一的。這樣獲得的語言既有新穎性.又有學習和模仿的基礎。選擇性模仿說為模仿一詞增加了嶄新的內容,它提出的語言獲得模式比較符合獲得過程的實際情況,但也不是唯一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