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篇教學法

語篇教學法

語篇教學是相對於以辭彙和句子結構為中心的教學而言。語篇可以是對話,也可以是獨白,它包括書面語,也包括口語。外語教學的最終目的是要使學生能用目的語來交流思想和獲取信息。思想的交流和信息的獲取都是在一定的環境中進行的。這種語言使用的環境既包括語言方面的知識,也包括文化背景、語用、認知等方面的知識。語篇教學從理解整篇內容入手,運用所學語言和知識遊覽和捕捉重要語言線索,對所讀文章獲得一個總體印象,然後分段(語篇)找出中心思想,和重要信息,對文章進行深層次的的理解,包括對語篇功能和結構的理解,培養學生的語篇能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語篇教學法
  • 最終目的:使學生能用目的語來交流思想
  • 包括:文化背景、認知等方面的知識
  • 類別:教學方法
定義特點,教學方法,

定義特點

語篇(discourse)指的是實際使用的語言單位,是交流過程中的一系列連續的語段或句子所構成的語言整體。從功能上來說,它相當於一種交際行為。總的說來,語篇由一個以上的語段或句子組成,其中各成分之間,在形式上是銜接(Cohesion)的,在語義上是連貫(Coherence)的。
語篇分析、篇章分析這兩種說法基本上是同義的,語篇分析吸收了包括語言學符號學心理學人類學、社會人文學科的研究成果,慢慢形成了一個專門研究交際語言使用情況的涉及多個學科的一門學問。只有語篇教學,才有利於在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他們的言語交際能力

教學方法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國中英語是以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為目的,以話題為中心,以閱讀、對話、聽力和寫作等內容所構成的整體教學單位;同時,通過語法和辭彙在語篇中的多次循環,反覆打好語言基本功,整套教材大部分內容都是以語篇形式出現,並結合以課堂項目。這為語篇教學的課堂模式提供了保障。
因此,我們在對英語課的設計過程中,應圍繞這三個理解,具體可採用以下教學步驟:
1. Pre-read:,旨在培養學生的興趣,引起學生的注意,並通過有效的引導豐富和激活學生的背景知識;背景知識對篇章的理解要大於語言知識, 在必要的情況下, 解釋已難點。 掃清下一步閱讀的障礙。
2. Read: 兩種形式幾種形式
速讀:通過速讀,使學生大致掌握課文結構、含義;回答Pre-reading中所提的問題。對整個篇章有個大致了解,能回答一些識記性的問題。
精讀:通過精讀,使學生掌握文章中所內含的深層信息。了解各語篇的含義,作者的寫作的意圖,對文章進行深層理解。
3. After-Reading Activities:
可以通過小組討論或繼續課堂項目, 讓學生複述評價或表演以加深對文章的理解,深化學生的語言套用能力,實現知識向能力遷移。並可通過一些口頭或筆頭練習,來檢測學生的理解情況,鞏固的學生的理解。
語篇教學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根據學生的情況和不同的教學對象、內容和進展情況,精心備課,深入研究教材,學生的學習心理及語言知識的系統性,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不斷注重向學生傳授各方面的知識,擴大他們的知識面。才有可能真正提高外語套用能力, 從而形成以學生活動為主體的課堂教學局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