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病

語病

語病是指語文中措詞失當或不合邏輯的毛病 宋 歐陽修六一詩話》:“詩人貪求好句,而理有不通,亦語病也。如‘袖中諫草朝天去,頭上宮花侍宴歸’,誠為佳句矣,但進諫必以章疏,無有用稿草之理。” 明 胡應麟詩藪·六朝》:“ 休文 ‘夕行聞夜鶴,晨征聽曉鴻’,當句自犯,尤為語病。” 魯迅 《熱風·估》:“《漁丈人行》的起首道:‘ 楚王 無道殺 伍奢 ,覆巢之下無完家。’這‘無完家’雖比‘無完卵’新奇,但未免頗有語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語病
  • 出自:《六一詩話
  • 年代:宋
  • 來源:而理有不通,亦語病也
詞語不當,語序不當,搭配不當,成分殘缺,結構混亂,表意不明,

詞語不當

1、同義詞混用(因詞義輕重、適用範圍、褒貶色彩、語體風格不同而混用)。
2、詞性誤用(名詞、動詞、形容詞詞性相混,及物與不及物動詞誤用)。
3、虛詞錯用(虛詞個性強,常發生副詞、連詞、介詞內部混用)。
4、代詞使用不當(指代不明,近指遠指相混,人稱不當,疑問代詞“怎么、怎樣”相混)。
5、數量詞使用不當(“二、兩、倆”使用不當,數量關係——倍數、分數、增加數——表示不當)。
6、生造詞語。
7、成語誤用。

語序不當

定語位置不當。
例如:
(1)我國棉花的生產,長期不能自給。
(定語與中心語位置顛倒,應該為:我國生產的棉花,長期不能自給。)
(2)廣大的農村青年表現出無比的走社會主義道路的熱情。
(定語“無比”錯放在狀語的位置上而造成病句,應該將“無比”放至“熱情”之前。)
狀語位置不當。
如:
(3)在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中,應該發揮廣大知識充分的作用。
(狀語“充分”錯放在定語的位置,應該將之放在“發揮”之前。)
虛詞位置不當
<1>副詞“不”的位置不對。例如:
(4)我們如果把自己國內的事情不努力搞好,那么在國際上就很難有發言權了。(“把”字句否定副詞應該在“把”字之前)。
(5)如果趁此時不趕快檢查一下代耕工作,眼前地就鋤不好。(“不”應移至“趁”字前)
<2>關聯詞語位置不當
複句中兩個分句用同一主語時,關聯詞語應在主語後邊;主語不同時,關聯詞語應在主語前邊。如果顛倒,就屬位置不當。例如:
(6)不但他好好學習,而且還幫助其他同學。(“他”應移至“不但”前)

搭配不當

主謂搭配不當
如:
(7)清晨,參加長跑的同學們在公路上飛快地馳騁著。(“同學們”不能用“馳騁”,可改為“跑”。)
(8)感情的洪流在翻滾,渾身的熱血在呼嘯。(“熱血”只能“沸騰”,不能“呼嘯”)
(9)他那崇高的革命品質,經常浮現於我的腦海中。(“品質”不能“浮現”,可改為“他那偉大的革命形象”。)
動賓搭配不當
如:
(10)這些文章到處閃爍著馬克思主義的觀點。(“閃爍”的應該是“光芒”。)
(11)解放前,爸爸和哥哥兩人掙來的錢還不夠養活一家人的生活。(“養活”的只能是人,不能是“生活”。)
(12)上海科技開發中心聚集了一批熱心於科技開發服務、善於經營管理的專業化隊伍。(“聚集”的應該是“專業化人才”。)
主賓搭配不當
如:
(13)這最後一天的勞動是同學們最緊張、最愉快、最有意義的一天。(“勞動”是“一天”不當,刪去“勞動”即可。)
(14)政治穩定、團結的局面,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立健全的先決條件。(“局面”是“條件”不妥,可刪去“的局面”。)
修飾語與中心語搭配不當
如:
(15)他在培育良種方面花了很大的心血。(“很大”應改為“很多”。)
(16)自己有雙聰明能幹的手,什麼都可以造出來。(“聰明能幹”應改為“靈巧”。)
(17)這次大會上,對工資問題交換了廣泛的意見。(應改為“廣泛地交換了”。)
一面與兩面搭配不當
如:
(18)學習成績的提高,取決於學生自身是否努力。(“提高成績”是一面性的,“是否努力”是兩面性的。可改為:學習成績的提高,取決於學生自身的努力。或者改成:學習成績能否提高,取決於學生自身是否努力。)
(19)藝人們過去一貫遭白眼,如今卻受到人們熱切的追捧,就在這白眼與追捧之間,他們體味著人間的溫暖。(“白眼”和“追捧”指兩面,但“溫暖”只對應一面。)
否定與肯定搭配不當
如:
(20)究竟要不要重視語文學習?是不是只學數理化就可以了呢?我們的回答是否定的。(前面的問題既有肯定回答,又有否定的,後面回答只照顧否定回答。)
(21)我想這應該是不必敘述的,沒有誰不會想像不出。(“沒有誰不會想像不出”意即“誰都想像不出”,與原句意思剛好相反。)
在檢查搭配是否得當時,特別要注意檢查並列短語,防止出現顧此失彼的現象。例如:
(22)採取各種辦法培養和提高師資水平,尤其是中年教師的水平。(“培養”與“水平”搭配不當)

成分殘缺

成分殘缺
成分殘缺分很多種類:
如,主語殘缺、謂語殘缺、賓語殘缺、主謂搭配不當、動賓搭配不當、主語和賓語搭配不當。
<1>缺主語。如:
(23)從這一件平凡的小事中,卻說明了一個大問題。(“說明”的主語是什麼?介賓短語不能作主語,可刪去“從……中”。)
(24)關於電視片《北京人在紐約》的評論已很多了。(刪掉“關於”,使句子主語出現。)
<2>缺謂語。如:
(25)這些角色不同類型,距離相當大,如果沒有善於塑造人物性格的技巧,那是演不好的。(“這些角色不同類型”缺謂語,應該補上“屬於”就通順了。)
(26)最近又發動了全面的質量大檢查運動,要在這個運動中建立與加強技術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的工作。“一系列的工作”是哪個動詞的賓語呢?在原句找不出合適的,應該在“建立”前補充上謂語“完成”才通順。)
<3>缺賓語。如:
(27)近兩年來,他們在全縣推廣了馬河大隊堅持科學種田。(“推廣”什麼?缺賓語“……的經驗”。)
(28)我們要盡一切力量使我們農業走上機械化、集體化。(“走上……的道路”才合適。)
贅余
成分贅余有主語、謂語、定語等,這裡只各舉一例略作說明。
(29)我們二年級的同學,在上課的時候,一般地說,我們都能認真聽講,遵守課堂紀律。(主語多餘。)
(30)上次從你院借來的講義,正在進行列印,上課前可以發到學生手中。(謂語多餘)
(31)紀念“三·八”節的到來。(賓語後有多餘成分。)
(32)這句話的後面,包容了多么豐富的“無聲”的潛台詞啊。(定語多餘)
(33)他同老農一起多次反覆地進行小麥高產試驗。(狀語堆砌,任刪一個。)
(34)小王做任何工作都是非常認真得很。(補語多餘。)

結構混亂

句式雜糅
這是指有兩套或兩套以上的句子結構雜糅在一起,使語意不明確。例如:
(35)這辦法又衛生,又方便,深受民眾所喜愛。(或說“深受民眾喜愛”,或說“深為民眾所喜愛”)
(36)多年來曾被計畫經濟束縛下的人們也覺悟起來。(“曾被……束縛”與“在……束縛下”混用,任選一種即可。)
句中暗換主語
有時在複句中暗換分句的主語,使原有的主語不能和謂語搭配,也會造成結構的混亂。例如:
(37)老工人的一席話深深地觸動了小邱的心,久久不能平靜下來。(前一分句的主語是“話”,後一分句的主語是“小邱的心”,屬暗中轉換,造成混亂。可改為“……觸動了小邱,使他的心久久……)
層次不清
例如:
(38)新華社發現酵母丙氨酸轉移核糖核酸人工合成在上海勝利完成的訊息後,廣大讀者非常重視,科學界人士也非常重視,引起了強烈的反應。(“引起強烈的反應”是一句抽象的話,應先說,然後再說具體的;對於科學成就,應先說“科學界人士”的反應,再說“廣大讀者”的反應)
標點不當造成混亂
例如:
(39)這部影片所以能夠成功都歸功於集體的力量,電影局藝術的領導,舞台劇原作者的協助,全體演員全心全意地投入工作,都是我從未經歷過的新經驗。(“集體的力量”後邊用逗號,讀者自然把後連線“領導”“協助”等等都當作“歸功於”的賓語,但作者的本意是把後邊的用作“都是”的主語,“力量”之後必須用句號)

表意不明

表意不明包括兩種情況:一是“費解”,一是“歧義”。“費解”就是一句話表達出來,但不能讓人讀明白其中講了什麼;“歧義”即一句話有兩種理解。不管“費解”還是“歧義”都是表達不明白、不清楚的表現。下面舉例說明:
1、費解。例如:
(40)到帶嶺參觀火鋸廠和森林輕便鐵路是我這次旅行的歸途。(“參觀”怎么會是“歸途”?作者意思是說“……是我預定在旅行歸途中要做的一件事。”)
2、歧義。例如:
(41)廠長採納了兩個工人的合理化建議,這大大激發了全廠職工出謀獻策的積極性。(“兩個工人”還是“兩個建議”?理解產生歧義。)
(42)縣裡通知說,讓趙鄉長本月15日前去匯報。(可以理解為“15日/前去匯報”)也可理解為“15日前/去匯報”)
(43)買蘋果的時候,小個兒的孩子都不要。(可以理解為“小個的蘋果”和“小個兒的孩子”兩種意思。)
3、指代不明。例如:
(44)她想了半天,拿不定主意,最後決定到離她家不遠的王二嬸家去,讓她陪她一同回家。(誰陪誰?大概是“二嬸陪她”。)
(45)宋老大跟齊三久別重逢,談得投機,他給他點上一支煙……(誰給誰點菸?無法猜出。)
4、語序不當
(詞語的使用有一定的順序和規律,如果違反了這個規律,就會出現語病。) 1、詞序不當。
如:學生、領導和老師參加了開學典禮。(主到次) 2、名詞前多層次修飾語限制語語序不當:(正確的順序: 時間處所所屬+數詞+性質特徵)
如:修飾語語序不當(修飾應回歸在自己修飾的中心語前面)——這是有效的治療高血壓的方法。(“有效的”屬性質的定語要靠近中心語) 如:課堂上應發揮同學們充分的主體作用 如:裡面陳列著各式各樣過去使用的東西。(“各式各樣”屬性質的定語要靠近中心語) 3、帶:“的”的定語要放在不帶“的”的定語的前面
如 許多附近的老人和孩子都跑來看他們。(“附近的”應放到“許多”前面) 4、主客體顛倒。(把主語放到介賓短語裡了) 姚明這個名字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都不陌生。(“我們”是主語提出來“姚明”放到介詞後)
5、邏輯順序不當
A注意前後照應順序:如:我的爸爸是老師,媽媽是醫生。他們分別在自己的崗位上救死扶傷,教書育人.
B不依據情感的流程認知的規律、事物的發展變化規律 如:他沒有方法讓人了解他認識他。
如:千百年來,人們一直在懷恨他們,憎惡他們,懷恨他們。
這裡的“不合邏輯”指的是句子的意思在事理上講不過去。常見的類型有:
1、自相矛盾。例如:
(46)他是眾多死難者中倖免的一個。(“死難者”與“倖免”矛盾。)
(47)凡是在科學和學問研究上有成就的人,不少是在客觀物質條件十分艱難的情況下,經過頑強刻苦的努力下獲得成功的。(“凡是”與“不少”矛盾)
2、概念並列不當。互相併列的概念,應該是按同一標準劃分的。如果標準混亂,就會造成大小概念並列不同類別的概念並列的錯誤。例如:
(48)農場決心提高糧食、棉花和經濟作物的產量。(“棉花”屬“經濟作物”,二者不能並列。)
(49)游泳券分管普通券、參觀券、月票、季票幾種。“參觀券”不屬“游泳券”,不能與“普通票”等並列。)
3、強拉因果。例如:
(50)因為他對學科有所偏重,所以對數理化他不感興趣。(後者是前者的具體表現,而不是結果。)
(51)因為他來自北方,思想根本上還是舊的一套。(前後沒有因果關係)
4、主客顛倒。例如:
(52)愛迪生這個名字,對我們青年學生是不陌生的。(應該是“學生對愛迪生這個名字”。)
(53)前一年的學習情緒和如今比較起來大不相同。(比較一先一後兩件事,一般總是以後者為主體,所以應該說成:“我如今的學習情緒和前一年……”)
5、否定不當。例如:
(54)誰也不能否認優異的學習成績不是靠勤奮學習得來的。(有三重否定,全句表述的是否定的意思,和本意剛好相反。)
(55)當然,這齣戲也宣揚了因果報應等封建思想,因此,誰能否認這齣戲沒有消極影響呢?(反問句本身也是一重否定,所以本句表達的是否定的意思,不合本意。)
6、不合事理。例如:
(56)下午,一陣雷雨過後,在西邊的天空中出現了一道美麗的彩虹。(彩虹出現的方向與太陽相對,下午的彩虹只能是東邊。)
(57)只要好好學習,就能考上好大學。(“好好學習”不是“考上好大學”的充分條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